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整体推进新课改之研究

作 者: 田娟
导 师: 蒋士会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民族贫困地区 农村学校 新课改 整体性
分类号: G63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民族贫困地区由于受到历史,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直以来一直处于相对不利的境况,与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相比,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速度缓慢,发展水平滞后,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这种客观现状如不加以改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不能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公平公正的发展,同时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难以摆脱长期以来的落后局面。因此从民族贫困地区的现实出发,对民族贫困地区新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调查剖析,分析影响民族贫困地区整体推进新课改的客观和主观因素,进而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得影响学校课程改革的各项因素能够齐心协力,凝成一股力,充分发掘地方优势,改变传统思想观念,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革,处理好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整体推进新课程的改革,这是本研究的主要着眼点。从本研究的具体内容来看,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背景,对我国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有一个大概的概述,同时论述了民族贫困地区,以广西区龙胜县为例,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做出来的成绩现状,加以肯定,继而分析在新课程推进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总的概述。最后对民族贫困地区实施新课改的意义进行阐述,也就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价值和意义。第二部分对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中学整体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坚持的基本原则进行论述,理论基础主要关注对于整体性的支持上。第三部分讲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整体推进新课改的组成要素分析,组成要素分为三大块,教育人口,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并继而对每一大块在整体推进新课改中的关系进行论述。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制约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整体推进新课改的因素,共分为两大部分,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并分别对两大部分包含的小因素分析阐述。力求找到民族贫困地区整体推进新课改过程中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为第五部分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提供依据。第五部分,相应的就出现问题的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主要集中在对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和整体性的研究上,力求挖掘民族贫困地区特色,因地制宜,加快整体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本研究采取了定点调查的方法,选取了龙胜县3个中学的180名教师,发放问卷180份,收回问卷180份,有效问卷180份。通过教师,学生,校长和教育局局长等个别访谈,了解各个因素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对自己职责的认识,对龙胜县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性的认识度和看法,以及各自对相关其他因素的期待和要求。总的来说,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访谈调查的形式,对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新课改的推进状况进行的调研,发现在整体推进新课改中各个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最终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7-9
一. 引言  9-16
  (一) 研究的缘起  9-11
    1. 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背景  9
    2. 广西区龙胜县整体推进新课改作出的成绩现状  9
    3.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整体推进新课改存在的问题  9-11
    4.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整体推进新课改的意义  11
  (二) 研究的意义  11-12
    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12
    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2
  (三) 相关概念的厘定  12-14
    1. 民族贫困地区  12-13
    2. 农村学校  13
    3. 整体性  13
    4. 系统论  13-14
  (四)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6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2. 研究方法  14-16
二.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整体推进新课改的理论基础和坚持的基本原则  16-21
  (一)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中学整体发展的理论基础  16-19
    1. 研究问卷,访谈提纲等研究工具设计的理论基础  16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整体推进新课改的论述  16-17
    3 哲学基础中的整体性研究  17-18
    4 系统性的理论基础  18
    5. 可持续发展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  18-19
  (二)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中学整体发展的基本原则  19-21
    1. 整体系统原则  19
    2. 相互协调原则  19
    3. 复杂性原则  19-20
    4. 动态开放性原则  20
    5. 稳定性和推进型原则  20-21
三.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整体推进新课改的组成要素分析  21-28
  (一) 组成要素的分类  21-23
    1. 教育人口  21-22
      a 学校领导  21
      b 学校教师  21
      c 学校学生  21-22
    2. 教育资源  22
    3. 教育环境  22-23
      a 校园文化环境  22-23
      b 社区文化环境  23
  (二)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整体推进新课改的组成要素之间的行为关系  23-28
    1.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行为  23-25
      a. 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  23-24
      b. 教师与学生之间  24
      c. 学校与家长之间  24-25
    2. 人与物力,财力资源之间的关系与行为  25
    3. 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与行为  25-26
    4. 资源与资源的关系与行为  26
    5. 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与行为  26
    6. 环境与环境的关系与行为  26-27
    7. 人,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与行为  27-28
四.制约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整体推进新课改的因素  28-32
  (一) 外部因素  28-29
    1. 自然因素:龙胜县当地的地域特征  28
    2. 经济因素:龙胜县当地经济特点  28-29
    3. 文化因素:当地教育领导,群众对新课改的认识度  29
  (二) 内部因素  29-32
    1. 学校领导  29
    2. 教师  29-30
      a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不高,数量不足,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  29-30
      b 教师流失严重  30
    3. 学生  30-31
    4. 教育资源和环境的浪费  31-32
      A. 认识上的偏差造成资源的浪费  31
      B 管理不善造成资源浪费  31
      C 能力不强造成资源浪费  31-32
五.整体推进民族贫困地区学校新课改的策略  32-39
  (一) 树立教育优先发展观和教育整体均衡发展观  32
  (二) 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32-33
  (三) 修订、调适课程标准,使之适应民族贫困地区学校的实际  33
  (四) 积极开发并鼓励出版适应民族贫困地区学校实际的教材  33-34
  (五) 加大对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宣传力度  34-35
  (六)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  35-36
  (七)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36-37
  (八) 加强对农村中学课程改革的专业支持  37-39
注释  39-41
参考文献  41-44
附录一  44-45
附录二  45-46
附录三  46-4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9-50
后记  50-52

相似论文

  1. 会展建筑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TU242
  2. 博物馆建筑空间整合设计研究,TU242.5
  3. 云南省民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G633.2
  4.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5.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I712.074
  6. 河南省农村初中体育现状分析与研究,G633.96
  7.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课堂教学教师提问的优化设计,G633.55
  8.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G633.55
  9. 俄罗斯农村学校结构调整模式研究,G551.2
  10.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G633.8
  11. 新课改生本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G633.2
  12. 高中地理新课程中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衔接教学,G633.55
  13. 江苏新高考模式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影响的调查研究,G633.91
  14. 新课改背景下哈密地区高中教师教学观的调查研究,G632.4
  15. 作为整体的文化产业及其运行模式研究,G124
  16. 整体性基层发展现状及展望,U416.2
  17. 城铁空间标识与导视系统的合理性设计,U239.5
  18. 浑然一体的哲理艺术世界,I207.25
  19. 新课改背景下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内容选择,G652.3
  20. 高中教师自主学习调查研究,G635.1
  21. 德国格尔利茨城市遗产保护体系研究,TU984.11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课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