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

作 者: 周超
导 师: 李建明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未成年人 附条件不起诉 初次决定 考察 最终决定
分类号: D9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指检察机关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适用范围与条件,本着教育与挽救的目的,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听取被害人及近亲属、诉讼代理人、公安机关、涉罪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的意见,取得涉罪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同意后,决定对其在一定期限内附加一定条件,如果期满后条件已履行或未违反,则对其不起诉的制度。该制度的主体包括专门机关、当事人与主要参与人,具有特定的适用对象和有限的适用用范围、特定的条件与考察期、最终结果的不确定性。工具价值和人权价值是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应有价值取向。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刑事政策、刑事程序效率性、特殊预防的刑罚观念与恢复性司法模式是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基础。借鉴外国立法,以立法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为制度完善基础,以各部门分工明确紧密配合为制度顺利运行保障,以涉罪未成年人为中心成制度取得实效关键。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被按照初次决定、考察、最终决定三个步骤实施。初次决定程序应从检察机关展开调查入手,在听取当事人及公安机关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初次决定,且接受监督。考察环节是整个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核心环节,关系到制度运行的成败。附条件,指检察机关决定对涉罪未成年人启动附条件不起诉时,对其在考察期间应遵守的事项与应履行的行为予以明确规定。以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的角度,按照条件的履行的被动与主动性,可以将所附条件分为消极、被动的考察条件与积极、主动的考察条件。当考察期结束后,工作的重心就在于总结考察期的活动,科学合法合理的对整个制度的运行进行评价。最终决定程序包括评估与正式作出两个环节。法律因为顾忌久拖不决、影响效率,没有对最终决定程序设置监督救济机制。但我们完全可以将不合理的异议排除在外,同时给予包括当事人双方、公安机关在内的主体提出对最终决定不同意见的权利。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序言  9-10
第一章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概述  10-15
  一、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含义  10-11
  二、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特征  11-13
    (一) 特定的主体  11-12
    (二) 特定的适用对象和有限的适用范围  12
    (三) 特定的条件与考察期  12-13
    (四) 最终结果的不确定性  13
  三、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价值  13-15
    (一) 工具价值  13-14
    (二) 人权价值  14-15
第二章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基础  15-19
  一、未成年人刑事政策  15-16
  二、刑事诉讼程序的效率性  16-17
  三、特殊预防的刑罚观念  17
  四、恢复性司法  17-19
第三章 域外相关制度考察  19-28
  一、美国  19-21
    (一) “布鲁克林计划”——对未成年人的暂缓起诉  19
    (二) 审前分流方案——“布鲁克林计划”的全面升级  19-21
  二、德国  21-22
    (一) 适用条件  21
    (二) 所附条件  21-22
    (三) 效力  22
  三、日本  22-24
    (一) 适用条件  22
    (二) 两种类型  22-23
    (三) 监督救济机制  23-24
  四、台湾地区  24-26
    (一) 适用条件  24-25
    (二) 所附条件  25
    (三) 效力  25-26
  五、域外相关制度的启示  26-28
    (一) 以立法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为制度完善基础  26
    (二) 以各部门分工明确紧密配合为制度顺利运行保障  26
    (三) 以涉罪未成年人为中心成制度取得实效关键  26-28
第四章 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初次决定程序  28-35
  一、初次决定前的调查  28-30
    (一) 调查的功能  28-29
    (二) 调查的主体  29
    (三) 调查的内容  29-30
  二、听取意见  30-31
    (一) 听取意见的意义  30
    (二) 听取意见的过程  30-31
    (三) 听取意见的结果  31
  三、初次决定的作出  31-33
    (一) 作出初次决定的依据  32
    (二) 初次决定的内容  32
    (三) 初次决定的效力  32-33
  四、对初次决定结果救济  33-35
    (一) 公安机关申请复议与复核  33
    (二) 被害人的救济  33-34
    (三) 犯罪嫌疑人的救济  34-35
第五章 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考察程序  35-42
  一、附条件概述  35-36
  二、对消极条件的考察  36-38
    (一) 消极的条件与考察  36
    (二) 考察机关  36-37
    (三) 考察形式  37-38
  三、对积极条件的考察  38-42
    (一) 积极的条件与考察  38
    (二) 两种形式  38-40
    (三) 比较与总结  40-42
第六章 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最终决定程序  42-46
  一、最终决定前的评估  42-43
    (一) 评估的主体  42-43
    (二) 评估的内容与形式  43
  二、最终决定的作出  43-45
    (一) 最终决定的依据  43-44
    (二) 最终决定的形成过程  44
    (三) 最终决定的效力  44-45
  三、缺位的监督  45-46
结语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未来  46-47
参考文献  47-49
  一、著作类  47-48
  二、论文类  48-49
致谢  49

相似论文

  1. 建国初期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历史考察,G529
  2. 安徽省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调研报告,D926.5;D927
  3. 论我国刑事诉讼证人保护制度的完善,D925.2
  4. 未成年人监禁刑行刑模式探究,D926.7
  5. 论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权利的保护,D925.2
  6.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研究,D923
  7.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D923
  8. 附条件不起诉立法预期合理性质疑,D925.2
  9.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证研究,D925.2
  10. 陕西油画艺术发展考察及其现代性研究,J213
  11. 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与父母的监护权的冲突与协调,D923
  12. 电子合同中未成年人缔约能力法律问题研究,D923.6
  13. 未成年人器官捐献的立法探讨,D922.16
  14. 未成年犯的刑事责任研究,D924.1
  15. 非犯罪化实现研究,D924.11
  16. 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研究,D926.8
  17.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D925.2
  18.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D925.2
  19. 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研究,D924.3
  20. 我国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的构建,D924.13
  21.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研究,D925.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