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作 者: 张晓丽
导 师: 王永贵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网络 网络环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对策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己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党中央多次强调网络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重要性。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的覆盖面大、受众人数多、影响范围广、交往互动性强,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为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新的环境。当然,网络是把“双刃剑”,其负面影响也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了巨大冲击。目前,利用网络推进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已取得不少进步,但在网络阵地建设、网络舆论控制、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在网络化浪潮下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坚守并扩大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阵地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问题。本文以网络的特征功能出发,首先,辩证地分析了网络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其次,实践地考察了当前网络化境遇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诸多现实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原则要求。最后,针对问题,依据原则,趋利避害,从加强马克思主义网上阵地建设、利用网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增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掌控网上舆论导向以及提高网络技术与立法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利用网络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五大策略,对于策略的探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在辩证分析网络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反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发展,针对学术界较少关注的内容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网络新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五大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原则要求,这是本文的亮点之一。同时,鉴于当前将网络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颇少,从创新角度考虑,本文将此作为一个重要研究方面,结合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发展,进一步探讨了利用网络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对策,以此丰富和完善网络新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研究。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只有紧握时代脉搏,才能永葆活力生机。我们要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态度积极适应意识形态建设的这一新的网络环境,并合理地驾驭它,为我所用,这是新的现实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要求。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导论  8-17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8-9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析  9-13
  三、研究思路及框架结构  13-15
  四、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5-17
第一章 网络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  17-27
  一、网络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新机遇  17-20
    (一) 网络的全球性扩大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17-18
    (二) 网络信息的超容量性丰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息源  18-19
    (三) 网络功能的多样性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19-20
    (四) 网络的交互性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更加切实有效  20
  二、网络的发展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20-27
    (一) 网络发展的现实态势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挑战  21-22
    (二) 网络信息的渗透性对我国意识形态的防御功能提出挑战  22-23
    (三) 网上意识形态多元化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23-25
    (四) 网络冲击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并弱化意识形态控制力  25-27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问题与原则要求  27-40
  一、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27-34
    (一) 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不尽完善  27-30
    (二) 网络舆论的难控制性与不易把握性  30-31
    (三) 网上针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差  31-32
    (四) 网上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严峻  32-33
    (五) 网络技术落后与网络法律滞后  33-34
  二、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要求  34-40
    (一) 主动出击原则  34-35
    (二) 包容引导原则  35-36
    (三) 渗透融合原则  36-38
    (四) 疏堵相伴原则  38-39
    (五) 软硬兼施原则  39-40
第三章 网络时代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应对策略  40-60
  一、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网上阵地建设  40-46
    (一) 主观上加强重视与管理  40-41
    (二) 丰富马克思主义网上信息源  41-42
    (三) 加强马克思主义网站体系建设  42-45
    (四) 综合利用多样化的网络传播形式  45-46
  二、利用网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46-52
    (一) 构建新型网络民意反馈机制  46-49
    (二) 创建马克思主义的网络话语  49-50
    (三) 培养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人才  50-52
  三、增强青年学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52-55
    (一) 拓宽思想教育者范围与工作方式  52-53
    (二) 开展多样化的网络教学模式  53-54
    (三) 培养与引导合理的上网行为  54-55
  四、科学掌控网络舆论导向  55-58
    (一) 快速反应、抢占先机  55-56
    (二) 主动出击、正面宣传  56-57
    (三) 准确报道、澄清谣言  57-58
  五、提高网络技术水平与加强网络立法管理  58-60
    (一) 加强网络技术研发,提高信息审查能力  58
    (二) 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健全网络管理机制  58-60
结束语  60-61
主要参考文献  61-64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4-65
谢辞  65

相似论文

  1.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 基因调控网络模型描述语言研究,Q78
  3. 天然气脱酸性气体过程中物性研究及数据处理,TE644
  4. 复合超声振动拉丝的理论与实验研究,TG663
  5. 压气机优化平台建立与跨音速压气机气动优化设计,TH45
  6. 调频式电容位移传感器高速测频与非线性校正技术研究,TH822
  7. 基于多Agent理论的卫星协同定轨技术研究,V474
  8.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综合测试技术研究,U469.72
  9. 基于感性负载的车身网络控制系统,U463.6
  10.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11. 复杂边界条件下多体结构的瞬态热分析,TK124
  12. 基于MODBUS的发电厂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TM621
  13. 配电网故障定位与网络重构算法的研究,TM727
  14. 基于蛋白质互作网络的疾病相关miRNA挖掘方法的研究,R341
  15.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16. 中等艺术学校师生冲突的现状与调控对策研究,G456
  17. 云南省民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G633.2
  18.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19. 多端口网络通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TN929.5
  20. 多层卫星网络稳定性设计研究,TN927.23
  21. 多基地高频雷达固定站中央主机软件研制,TN957.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