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毛泽东政府形象思想研究

作 者: 庄春燕
导 师: 华正学
学 校: 浙江财经学院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毛泽东政府形象思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廉洁 民主 公平
分类号: D6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良好的政府形象使政府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政府拥有的重大资源和无形财富,也是政府作用有效发挥的前提条件。中国20世纪初的全面危机,迫切需要一个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强有力的形象良好的政府,整合一盘散沙的中国社会,凝聚人心以克服危机,实现近代以来的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两大历史任务。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权形象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理想的为民政府形象作出了全面构想并付诸实践,塑造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型人民政府形象,改变了以往统治阶级政府只为少数人谋利益的性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促进了两大历史任务的完成。本文主体部分尝试依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怎么看”的逻辑结构,从毛泽东政府形象思想的形成条件、主要内容、塑造途径、历史地位四个方面分析毛泽东如何依据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形象思想,并塑造了新型人民政府形象的,以及研究毛泽东政府形象思想对当今我国政府形象的重塑与改善的意义。首先,关于毛泽东政府形象思想的形成条件。本文认为,任何思想的形成都是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无产阶级政权形象的论述是毛泽东政府形象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理念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形象的失败与不足导致的民心涣散、官民对立的教训是毛泽东政府形象思想的前车之鉴;毛泽东本人对理想政府的追求是其政府形象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其次,关于毛泽东政府形象思想的主要内容。本文依据政府形象的三大构成因素,即政府理念、行为与绩效,梳理了毛泽东政府形象思想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廉洁民主公平的行为准则;维护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目标。另外,本文认为,由于中国近代以来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的艰巨性,以及鉴于晚清到蒋介石政府对内腐败、对外无能的形象,毛泽东充分认识到领导者形象与政府良好形象对凝聚人心与重塑民族自信的重要性,因而对领导者的形象与人民政府的国际形象也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再次,关于毛泽东塑造人民政府形象的途径。毛泽东塑造人民政府形象的措施很多,且不同时期各有侧重。本章紧扣主要内容,分析了毛泽东塑造人民政府形象的四个主要途径,即通过思想教育,定位政府形象的精神内核;通过作风建设,规范政府形象的行为表现;通过公关宣传,引导政府形象的政策目标;通过廉政建设,完善政府形象的制度框架。最后,本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客观地分析了毛泽东政府形象思想的历史地位,认为毛泽东从理念和途径两方面构建了社会主义中国政府形象的理论基础,为后来政府形象的完善与重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与借鉴。另一方面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过失误,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但毋庸置疑,毛泽东政府形象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值得肯定的。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绪论  12-23
第一章 毛泽东政府形象思想之源起  23-37
  第一节 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权形象思想  23-28
  第二节 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28-30
  第三节 前车之鉴:国民党政府形象的失败与教训  30-34
  第四节 主观因素:毛泽东个人对理想政府形象的追求  34-37
第二章 毛泽东政府形象思想主要内容探析  37-75
  第一节 价值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9-44
  第二节 行为原则:廉洁民主公平  44-56
  第三节 政策目标: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56-62
  第四节 关键载体:德才兼备的党政干部队伍  62-68
  第五节 国际形象:独立、友好、正义  68-75
第三章 毛泽东塑造人民政府形象的主要途径  75-103
  第一节 通过思想教育,定位政府形象的精神内核  76-80
  第二节 通过作风建设,规范政府形象的行为表现  80-87
  第三节 通过公关宣传,引导政府形象的政策目标  87-93
  第四节 通过廉政建设,完善政府形象的制度框架  93-103
第四章 毛泽东政府形象思想历史地位评析  103-116
  第一节 毛泽东政府形象思想的历史贡献  104-107
  第二节 毛泽东政府形象思想的历史局限  107-111
  第三节 毛泽东政府形象思想的当代价值  111-116
结语  116-118
参考文献  118-122
附录  122-123
致谢  123-124

相似论文

  1.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2. 巴西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研究,G577.7
  3. 语文教材性别文化研究,G633.3
  4.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7. 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675.8
  8. 民主化视阈下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D422.6
  9. 英美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R199
  10.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1.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2.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民主化探究,D819
  13.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61
  14. 中国的教育公平监测: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G521
  15. 财政分权体制下省际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研究,G647
  16. 中国区域性网上社区的舆情研究,G206
  17. 政府职能转换背景下人大执法检查工作的完善,D624
  18.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19. 网络政治参与分析,D621.5
  20.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问题与对策研究,G659.2
  21. 东亚转型国家民主巩固的困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7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