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政治参与分析

作 者: 赵志国
导 师: 张守夫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网民 网络 政治参与 强势民主
分类号: D62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以其便捷性、高效性、低成本性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网络政治参与日渐成为中国的强势民主。中国的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兴的参与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网络政治参与在中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它的前景如何,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当今,各国的民主制度,普遍施行的是自由主义式的民主。巴伯认为,这种民主存在着诸多弊端,公民的参与是有限的,是一种弱势民主。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施行强势民主,即强调公民的广泛参与。公民通过共同体的参与,其公民身份才能得以实现,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这种民主,通过网络正在变为现实。本文,借助巴伯的强势民主理论,从三个方面,来讨论中国的网络政治参与,即政治参与、政治共同体和公民身份。通过网络,公民在政治参与上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具体表现在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效度上。政治共同体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之一,对公民政治素质的提升和直接民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它也容易导致“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哪些人成为公民,是由一定的条件决定的,即公民身份。在代议制民主中,公民的身份大都停留在法律条文层面。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公民实实在在的享有着自己的身份。论文的随后部分,对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的利弊条件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本文认为,目前,中国的网络政治参与在各种因素的交织下,曲折发展。积极因素有:政治保障;公民政治素养提升;互联网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消极因素有:“数字鸿沟”;网络商业化和娱乐化浓厚;公民参与的非理性和失序花;一些政府机构存在一定的错误意识等。综合各章内容,本文认为,网络使得中国的政治参与正在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景象,公民的参与成分加大,正在成为一种参与式的“强势民主”。但中国的政治参与状况要发生根本改观,将更多的取决于中国政治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方式的的变革。只有在此基础上,网络政治参与才能在推动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全文目录


目录  4-6CONTENTS  6-8中文摘要  8-9ABSTRACT  9-11引言  11-14第一章 政治参与及相关理论  14-23  1.1 政治参与及网络政治参与  14-16    1.1.1 政治参与  14    1.1.2 网络政治参与  14-16  1.2 强势民主理论  16-23    1.2.1 弱势民主  16-18    1.2.2 强势民主  18-20    1.2.3 强势民主是对弱势民主的修正、补充  20-23第二章 网络中的政治参与  23-33  2.1 网络政治参与的广度分析  23-26    2.1.1 网络政治参与人群分析  23-24    2.1.2 网络政治参与渠道分析  24-26  2.2 网络政治参与的深度分析  26-28    2.2.1 网络政治参与促进了政治文化的发展  26-28    2.2.2 网络政治参与促进了阳光政治的发展  28  2.3 网络政治参与的效度分析  28-33    2.3.1 网络政治参与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28-30    2.3.2 网络政治参与改善了政府的管理理念、行为和能力  30-33第三章 网络中的政治共同体  33-39  3.1 网络政治共同体  33-36    3.1.1 网络政治共同体概念  33-35    3.1.2 网络政治共同体与民主  35-36  3.2 网络政治共同体与群体极化  36-39    3.2.1 网络"群体极化"的原因  37    3.2.2 网络"群体极化"的影响  37-39第四章 网络中的公民身份  39-46  4.1 公民身份  39-41  4.2 网络中的公民身份  41-46    4.2.1 前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公民身份  41-42    4.2.2 网络中的公民身份  42-46第五章 网络政治参与的前景  46-51  5.1 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的积极条件  46-48    5.1.1 政治支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政治参与  46    5.1.2 智力支持:公民素质不断提升  46-47    5.1.3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  47    5.1.4 经济支持:中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47-48  5.2 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的不利条件  48-51    5.2.1 数字鸿沟  48-49    5.2.2 商业化、娱乐化明显  49    5.2.3 非理性与失序化  49-50    5.2.4 政府机构的错误意识  50    5.2.5 公民素质有待提高  50-51结论  51-53参考文献  53-56附录一  56附录二  56-57致谢  57-59

相似论文

  1. 基因调控网络模型描述语言研究,Q78
  2. 天然气脱酸性气体过程中物性研究及数据处理,TE644
  3. 复合超声振动拉丝的理论与实验研究,TG663
  4. 压气机优化平台建立与跨音速压气机气动优化设计,TH45
  5. 调频式电容位移传感器高速测频与非线性校正技术研究,TH822
  6. 基于多Agent理论的卫星协同定轨技术研究,V474
  7.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综合测试技术研究,U469.72
  8. 基于感性负载的车身网络控制系统,U463.6
  9. 复杂边界条件下多体结构的瞬态热分析,TK124
  10. 基于MODBUS的发电厂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TM621
  11. 配电网故障定位与网络重构算法的研究,TM727
  12. 基于蛋白质互作网络的疾病相关miRNA挖掘方法的研究,R341
  13. 多端口网络通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TN929.5
  14. 宽带卫星网络中的TCP拥塞控制机制的研究,TN927.2
  15. 多层卫星网络稳定性设计研究,TN927.23
  16. 多基地高频雷达固定站中央主机软件研制,TN957.5
  17. 卫星网络中移动IP路由选择的研究,TN929.5
  18. 基于OLSR的Ad Hoc网络功率意识路由协议,TN929.5
  19. 并行分布式网络模拟器PDNS容错技术的研究,TP302.8
  20. 基于NS2的PeerCast模拟平台设计与实现,TP311.52
  21. 中医舌诊中舌形与齿痕的特征提取及分类研究,TP391.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 政治制度 > 公民权利与义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