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交往理论研究

作 者: 周波
导 师: 李恩来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交往 交往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 重建 交往实践
分类号: A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交往理论本来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对交往范畴注释的影响,把交往范畴仅仅看成是马克思当时暂时使用的、生产关系概念的替代性术语,从而造成了忽略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研究和对交往范畴的误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人们普遍交往的不断地扩大,随着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文本解读和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学界也发表和出版了不少关于研究马克思交往思想的理论文本和著作。笔者认为,对于马克思交往理论研究要立足于马克思的文本,特别是对标志着唯物史观产生的文本《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思想的研究,真正地正确地解读交往范畴的内涵,把握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真谛。本文立足于马克思理论文本的解读,从交往范畴的界定、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评析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这么三个方面来论述马克思交往理论,并力图说明交往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和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本文的第一部分论述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文本学根据。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正是由于对现实的人与人的本质的关切,马克思创立了异化劳动理论,从异化劳动中阐述了人与人的交往异化及交往异化的社会性本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交往的基本范畴。笔者力图依据文本,分析和论证了交往与其形式和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几者之间的区别,更深入彻底的分析了交往范畴的内涵。本文的第二部分努力发掘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思想的内在核心,体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作为基础性地位的交往范畴所起的作用。在马克思那里,交往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范畴。交往是人的社会本质之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体现。交往是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必不可少的工具。社会发展的深层原因就是人类自身交往实践的历史。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世界交往的普遍性、成熟性是社会进步的客观尺度。交往实践与社会发展的双项互动不断地推动人类去寻求新的交往与发展方式。本文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关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以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的阐述,把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与马克思的交往理论进行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区别,达到与西方的关于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的对话。第四部分重点阐述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意义在重新研读马克思和思格斯原著的基础上,我们会发现:交往思想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应该是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马克思交往思想的文本解读将有助于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全新的解释,并从分析当前西方马克思学者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来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科学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8
绪论  8-11
  一、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  8
  二、本论题的研究现状  8-10
  三、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0
  四、本文的切入点和研究方法  10-11
第一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文本解读  11-18
  第一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交往思想  11-14
    一、人本主义语境下的交往范畴  11-12
    二、交往异化  12-14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思想  14-18
    一、交往和交往形式  14-15
    二、交往关系与生产关系  15-16
    三、交往概念的廓清  16-18
第二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  18-27
  第一节 交往的主体  18-19
  第二节 交往的类型  19-21
  第三节 交往的特点  21-22
  第四节 交往的功能  22-27
第三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比较  27-30
  第一节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27-29
    一、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的含义  27
    二、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点  27
    三、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不同点  27-29
  第二节 哈贝马斯如何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29-30
第四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意义  30-35
  一、社会交往扩展的缘由  30-32
  二、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意义  32-35
    (一) 理论意义  32-33
    (二) 实践意义  33-35
结束语  35-36
参考文献  36-39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9-40
致谢  40-41

相似论文

  1. 什邡市洛水镇灾后永久性住宅重建研究,TU241
  2. 医学超声图像的三维可视化研究,TP391.41
  3. 基于学习的低阶视觉问题研究,TP391.41
  4. 保留残迹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R687.2
  5. 三维头部数值模型的建立及DBS电场的分析研究,R742.5
  6. 螺旋断层加速器MVCT影像质量分析及剂量重算的研究,R730.5
  7. 大兴安岭新林地区樟子松树轮δ13C的气候意义,S791.253
  8.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9. 交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0. 垘原资明四种交往分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G633.3
  11.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交往的缺失与张扬,G641
  12. ERCP或T管造影后CT联合多模式重建技术对胆道疾病应用价值的探讨,R657.4
  13. 口角蜗轴的三维立体结构研究,R782.2
  14. 16排螺旋CT MPR技术在阑尾炎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R656.8
  15. 豚鼠耳蜗三维重建与基底膜模态数值模拟的研究,R764
  16. 戴维·哈维空间转移理论及其哲学意义探析,B089.1
  17. 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人工骨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疗效分析,R687.3
  18. 种族屠杀后卢旺达教育重建问题研究,G40
  19. 后喻文化时代青少年新特点与代际关系的合理重构,C913.5
  20. 面向快速原型制造的医学图像三维重建系统研究,TP391.41
  21. 以公会模式探析网络游戏环境下的群体交往,F49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