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发展思想的文本解读

作 者: 郝相赟
导 师: 夏淼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社会发展 现实的个人 共产主义
分类号: A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社会发展问题是当前社会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不仅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而且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的经典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一部标志性著作,在该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丰富的社会发展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奠定了基础。因而,当今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本文的研究思路:追溯文本写作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版本渊流;梳理社会发展理论相关涉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内在逻辑;从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和价值追求方面提炼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论述;最后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予以客观评价和总结。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五章内容:绪论主要就论文选题的缘起和意义,当前学界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予以分析和说明。第一章以《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为基础就写作背景、形成过程和国内外主要版本进行详实的考证,为思想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梳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结构,阐述社会发展的概念确定社会发展的基本结构和内在逻辑;第三章通过考察“现实的个人”提出的历史过程,分析文本中“现实的个人”的基本内涵,论证“现实的个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第四章考察生产力和交往的基本概念,阐述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梳理意识的产生及本质,并分析意识在阶级社会和共产主义革命中的作用;第五章对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和现实路径——共产主义革命进行论述。结语主要从社会发展的历时性角度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发展思想进行总结评价。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9
绪论  9-16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9-10
  二、文献综述  10-15
    (一) 国外研究现状  10-13
    (二) 国内研究现状  13-15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6
    (一) 研究思路  15
    (二) 研究方法  15-16
第一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与版本考察  16-28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背景  16-20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的时代背景  16-17
    二、马克思恩格斯早期个人思想的发展历程  17-18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的直接动机  18-20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的形成过程  20-22
    一、文本的写作时间  20-21
    二、文本的写作过程  21-22
  第三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版本考察  22-28
    一、国外版本考察  23
    二、中译本考察  23-25
    三、主要版本简评  25-28
第二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结构及社会发展思想逻辑  28-36
  第一节 《费尔巴哈》章的基本内容及其文本结构  28-31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28-29
    二、《费尔巴哈》章的基本内容  29-30
    三、《费尔巴哈》章现存结构和内容  30-31
  第二节 社会发展基本概念考察及其理论的哲学范式  31-34
    一、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概念溯源  31-32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思想的哲学范式  32-34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思想的基本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34-36
    一、社会发展的主体:“现实的个人”  34-35
    二、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  35
    三、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共产主义  35-36
第三章 社会发展的历史主体  36-41
  第一节 “现实的个人”的提出  36-38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的涵义  38-39
    一、感性的人——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38
    二、整体意义上的人——统摄自然生存与实践生活的人  38-39
    三、具体的人(现实的个人)——处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人  39
  第三节 “现实的个人”是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体  39-41
第四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实现形式  41-52
  第一节 生产力、交往形式的基本概念  41-45
    一、生产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41-43
    二、交往形式—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社会形式  43-45
  第二节 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辩证关系  45-49
    一、生产力发展决定交往的方式及组织形式  45-47
    二、交往形式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  47-48
    三、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辩证关系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48-49
  第三节 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49-52
    一、意识的产生和本质  49-50
    二、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0-51
    三、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51-52
第五章 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共产主义  52-61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的形成  52-54
    一、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52-53
    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  53-54
    三、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将导致无产阶级革命  54
  第二节 价值追求的基本内容——无产阶级革命与人的解放  54-57
    一、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关于人的解放的错误观点  54-55
    二、人的解放与世界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55-56
    三、人的解放与无产阶级联合的一致性  56-57
  第三节 价值追求的实现——共产主义革命的实现  57-61
    一、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前提条件  57-58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58-59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共产主义革命  59-61
结语  61-63
参考文献  63-65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65-66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2. 《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A811
  3. 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现实意义,B038
  4. 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TP18
  5. 加文·科琴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反思,B561.7
  6. 物本·资本·人本,B038;F091.91
  7. 《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F091.91
  8.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探析,B038
  9.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社会历史观分析,A811
  10. 洛阳市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G804.49
  11. 视觉图像与潜意识分析,B84
  12. 新时期赫哲族聚居地区社会发展研究报告,C954
  13. “符号”帝国中的思想“牛虻”: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让·鲍德里亚,B565.7
  14. 马克思个体思想研究,A811
  15. 《德意志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解读,B036
  16.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B038
  17. “现实的个人”:唯物史观的开端及其影响,A811.6
  18. 历史唯物主义的澄明之境,B03
  19.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文化思想研究,B516
  20.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意义,A811
  21.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A811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