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苗族反排木鼓舞的传承研究

作 者: 郭茜
导 师: 韩龙吉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音乐与舞蹈学
关键词: 苗族反排木鼓舞 历史渊源 文化内涵 生存空间 传承发展
分类号: J72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0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向来有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政策的实施,再到近些年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展,我们从未停息过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正是在这一追求下,隐于贵州高原,苗岭深处的反排木鼓舞才能为大家发现,为大家欣赏,传承。反排木鼓舞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奔放的舞姿折服了苗人,折服了凡目睹过此舞的人。然而,在笔者看来,那更为吸引人、打动的人的,却是舞蹈蕴含真的苗人对生命的热爱,他们生生不息,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建造自己的家园,挥洒汗水只为生命的无悔。他们乐观豁达,勇于追求,敢于进取,正是在这种品格的召唤下,反排木鼓舞才应运而生,并接受千百年的磨练洗礼,越发的光彩熠熠。在这个华夏走向繁荣,走向复兴的年代,反排木鼓舞也走向了春天,走向了国际。这是令人兴奋不已的。同时目睹反排木鼓舞在旅游中的开发,在国际性的演出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引发了笔者的思索,故本文欲将所见所思传达于众,以期能对反排木鼓舞的传承保护发展,有所帮助。据笔者的所见所思,拟将本文为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陈述选题的缘由,研究的现状及其将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即第一章主要探讨反排木鼓舞的历史渊源和流变,并希望能通过此梳理,达到对该舞所蕴含精神文化的解析;第三部分,主要陈述反排木鼓舞的形态,主要从舞蹈的内容、形态、伴奏乐器及服饰等方面入手;第四部分主要探讨当代反排木鼓舞的发展,主要从教材的构建,课程的开设等方面着手,对该舞的发展现状予以梳理和设想;第五部分,主要是就当今传承中的问题,结合笔者的亲身体验,提出一些浅薄己见,希望能对反排木鼓舞的传承发展有所帮助。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第一章 绪论  10-13
  1.1 选题缘由  10
  1.2 研究现状  10-11
  1.3 主要内容及思路  11-13
第二章 苗族反排木鼓舞的历史渊源  13-23
  2.1 反排木鼓舞的考源  13-15
  2.2 反排木鼓舞和鼓藏节的关系  15-19
  2.3 道具与服饰在舞蹈中的表意功能  19-23
第三章 反排木鼓舞的当下传承概况  23-29
  3.1 反排木鼓舞传承的生存空间  23-25
  3.2 反排木鼓舞传承的人文空间  25-29
第四章 当代社会反排木鼓舞的发展  29-37
  4.1 反排木鼓舞的表演形态  29-33
  4.2 传承发展的原因概述  33-37
第五章 反排木鼓舞传承保护构想  37-44
  5.1 活态保护  37-39
  5.2 活态传承  39-44
结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8
致谢  48

相似论文

  1. 云烟高端品牌个性化文化内涵研究,F273.2
  2. 江河的空间,B82-09
  3. 西南地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G852.9
  4.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考察,H136
  5.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教学,H195
  6. 韵·探究广告设计的中国味,J524.3
  7. 汉代“七”体研究,I206.2
  8. 宋代禽言诗研究,I207.22
  9. 云南特色民间工艺兴与衰个案调研,J528
  10. 大客车车身段侧翻试验及结构改进研究,U467
  11. 大客车车身段侧翻有限元仿真及改进设计,U463.82
  12. 中式家具雕刻装饰图案的传承与发展,J525.3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文圣拳的传承及创新发展研究,G852
  14. 营运客车侧面碰撞仿真研究及安全性评价,U467.14
  15. 2000-2010年的花儿研究,J607
  16. 秦汉刑讯制度,D929
  17. 邵东杖头木偶戏初探,J827
  18. 八大角秧歌调查与研究,J722.2
  19. 论九十年代的口语诗歌写作,I207.25
  20. 基于SOA的智能生存空间信息共享机制研究,N941.4
  21. 绽放在舞台上的山西民歌开花调,J607

中图分类: > 艺术 > 舞蹈 > 中国舞蹈、舞剧 > 各种舞蹈 > 民间舞蹈、民族舞蹈 > 民族舞蹈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