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六株溶磷菌与四株固氮菌互作效应及其菌剂对苜蓿促生效果研究

作 者: 刘青海
导 师: 姚拓
学 校: 甘肃农业大学
专 业: 草业科学
关键词: 溶磷菌 固氮菌 互作效应 溶磷能力 分泌IAA能力 苜蓿
分类号: S54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利用钼锑抗比色法、Salkowski比色法和平板对峙等方法研究了6株溶磷菌(Jm170、Jm92、Lx191、Lx22、Jx59、Lx81)与4株固氮菌(W5、N4、G、S11)互作效应,测定了各菌株组合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溶磷、分泌植物生长激素(IAA)、拮抗植物病原真菌等特性。同时,利用盆栽试验测定单一及复合菌剂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供试的6株溶磷菌和4株固氮菌间无拮抗现象,可以混合培养。与各菌株单独培养相比,溶磷菌和固氮菌混合培养对温度、pH值和盐分等环境因子有更广适应性。2.与各菌株单独培养相比,溶磷菌和固氮菌两两混合培养时,大多数混合体系溶磷能力增强,其中Jx59+G组合、Lx22+G组合和Jm92+G组合溶磷量分别为306.26 mg/L、291.43 mg/L和235.22 mg/L,较两菌株单独培养之和增加了分别增加了42.28%、46.91%、52.02%;少数混合体系溶磷能力减弱,其中Lx191+W5组合、Jx59+N4组合、Jm92+S11组合较溶磷菌株单独培养时分别降低44.88%、32.52%、16.28%。3.溶磷菌和固氮菌多菌株混合组合中,Jm92+Lx22+G组合溶磷量最高,为330.42 mg/L,与Jm92+G组合和Lx22+G组合相比增加40.47%和13.38%,Jm92+Lx22++S11+G组合的溶磷量也较高,为322.55 mg/L,与Jm92+Lx22+G组合相比下降2.43%。4.大部分溶磷菌和固氮菌组合混合培养液有机酸含量较单独培养显著升高;溶磷菌单独培养时,溶磷量、pH值和有机酸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但混合培养时组合体系的溶磷量、pH值和有机酸含量相关性较弱。5.溶磷菌和固氮菌单独培养时,固氮菌G菌株分泌生长激素的能力最强,为37.34μg/ml;溶磷菌和固氮菌两两组合培养时,Lx22+G和Jm92+N4组合分泌生长激素量最多的,分别为36.71μg/ml和33.19μg/ml,Jm92+N4、Lx191+N4和Jx59+N4组合均较组合中两菌株单独培养之和提高428.81%、162.5%和7.89%。Lx191+Lx22+G组合分泌生长激素量最高,为41.15μg/ml。6.溶磷菌和固氮菌两两混合培养的48个组合中,只有9个组合对辣椒立枯丝核菌、西瓜尖镰孢菌和棉花立枯病菌有抑制作用,Jm92+N4对三种病原菌的抑菌率最高,分别为80.38%、79.06%和75.12%。7.与试管斜面培养法、蒸馏水保存法相比,真空冷冻干燥法保存的溶磷菌溶磷能力下降较少,建议长时间保存菌种使用该方法。8.单菌株及混合菌株组合处理与对照相比均可提高苜蓿株高、根长、根瘤数、地上植物量和地下植物量,与单菌株接种处理相比,混合接种处理促生效果更好,其中Jm92+Lx22+S11+G处理促生效果最好,地上植物量较对照提高121.21%,其次为Jm92+Lx22+G处理和Jm92+Lx22+N4+S11处理,地上植物量较对照提高69.24%和60.15%9.混合菌株较单菌株能更好的促进苜蓿对氮、磷的吸收,Jm92+Lx22+S11+G处理最好,苜蓿含氮量和含磷量较对照有显著提高,其次为Jm92+Lx22+G处理和Jm92+Lx22+N4+S11处理,这三种组合有望成为苜蓿新的根际接种剂或菌肥。

全文目录


缩略词  3-4
摘要  4-6
Abstract  6-11
前言  11-13
1 文献综述  13-25
  1.1 微生物在磷元素循环中的作用  13-14
  1.2 溶磷菌资源研究概况及溶磷能力鉴定  14-16
    1.2.1 溶磷微生物种类、数量和生态分布  14-15
    1.2.2 溶磷能力测定方法  15
    1.2.3 溶磷菌的溶磷效果  15-16
  1.3 溶磷微生物溶磷机理研究  16-17
  1.4 溶磷菌提高作物产量及其机制研究  17-19
    1.4.1 溶磷菌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7-18
    1.4.2 溶磷菌提高作物产量的机制  18-19
  1.5 联合固氮菌和根瘤菌的研究概况  19-22
    1.5.1 联合固氮菌的研究概况  19-20
    1.5.2 根瘤菌的研究概况  20
    1.5.3 环境条件对根瘤菌的影响  20-22
  1.6 菌株间互作的研究  22-23
    1.6.1 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22
    1.6.2 菌株间互作的效果  22-23
  1.7 拮抗病原微生物  23-25
2 材料与方法  25-30
  2.1 菌种来源  25
  2.2 菌株间拮抗反应测定  25
  2.3 溶磷菌、固氮菌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对温度、pH 值、盐分及等生态因子的反应  25-26
    2.3.1 菌液的制备  25
    2.3.2 菌株处理组合  25
    2.3.3 温度条件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25-26
    2.3.4 初始pH 值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26
    2.3.5 盐分对菌株生长影响  26
  2.4 溶磷菌和固氮菌互作溶磷和分泌IAA 特性测定  26-28
    2.4.1 菌株组合处理  26
    2.4.2 溶磷能力和有机酸含量测定  26-27
    2.4.3 分泌植物生长激素(IAA)特性  27-28
  2.5 溶磷菌不同保存方法溶磷量的测定  28
  2.6 与病原真菌拮抗作用测定  28
  2.7 溶磷菌、固氮菌优良组合对苜蓿生长和氮磷含量的测定  28-29
    2.7.1 材料  28-29
    2.7.2 播种  29
    2.7.3 测定项目  29
  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29-30
3 结果与分析  30-49
  3.1 拮抗测定  30
  3.2 溶磷菌、固氮菌互作培养条件的研究  30-34
    3.2.1 温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30-31
    3.2.2 初始pH 值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31-33
    3.2.3 盐分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33-34
  3.3 溶磷菌和固氮菌互作溶磷能力和产激素能力  34-39
    3.3.1 溶磷菌和固氮菌两两组合溶解磷酸三钙能力  34-36
    3.3.2 溶磷菌和固氮菌组合溶磷量、pH 值和有机酸含量的关系  36-38
    3.3.3 溶磷菌和固氮菌两两组合分泌生长激素能力  38-39
  3.4 与病原菌拮抗能力  39-41
  3.5 溶磷菌和固氮菌多菌株组合对溶磷能力的影响  41-42
  3.6 溶磷菌和固氮菌多菌株组合分泌生长激素能力  42-43
  3.7 溶磷菌不同保存方法溶磷量的变化  43-44
  3.8 不同菌剂处理对苜蓿生长和氮磷含量的的影响  44-49
    3.8.1 不同菌剂处理对苜蓿株高的影响  44
    3.8.2 不同菌剂处理对苜蓿根长的影响  44-45
    3.8.3 不同菌剂处理对苜蓿单株结瘤数的影响  45-46
    3.8.4 不同菌剂处理对苜蓿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46-47
    3.8.5 不同菌剂处理对苜蓿地上部分含氮量的影响  47-48
    3.8.6 不同菌剂处理对苜蓿地上部分含磷量的影响  48-49
4 讨论  49-56
  4.1 菌株间的拮抗反应  49
  4.2 菌株互作培养条件的研究  49-51
    4.2.1 温度条件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49-50
    4.2.2 初始pH 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50
    4.2.3 盐分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50-51
  4.3 菌株互作的溶磷能力和产生长激素能力  51-54
    4.3.1 混合菌的溶磷能力  51-52
    4.3.2 分泌有机酸能力  52-53
    4.3.3 溶磷量、pH 值和有机酸含量之间的关系  53
    4.3.4 分泌生长激素能力  53-54
  4.4 抗病能力  54-55
  4.5 不同菌剂处理对苜蓿生长的影响  55
  4.6 不同菌剂处理对苜蓿的氮、磷含量的影响  55-56
5 结论  56-57
参考文献  57-63
作者简介  63-64
导师简介  64-65
致谢  65-66

相似论文

  1. 氮肥对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发育的影响,S541.9
  2. 紫花苜蓿根系生长与地上部生长的相关性分析,S541.9
  3. 西藏地区紫花苜蓿和多年生黑麦草干草调制与贮藏技术的研究,S816.53
  4. 溶磷菌的筛选、溶磷条件优化及对玉米的促生作用研究,S513
  5. 高温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抑制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与初步分析,S541.9
  6. 血红素加氧酶-1参与水杨酸对镉诱导的紫花苜蓿根部氧化胁迫的调节作用,S541.9
  7.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效应,X53
  8. 光周期对不同秋眠类型紫花苜蓿phyA、phyB mRNA和植物激素含量的影响,S541.9
  9. 太原盆地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研究,S541.9
  10.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雄性不育系(MS-GN)的初步研究,S541.9
  11. 低温胁迫对紫花苜蓿根颈膜脂脂肪酸含量的影响,S541.9
  12. 不同作物茬口与施肥对连作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S565.1
  13. 苜蓿黄酮提取物对麻鸡生产性能及脂肪沉积的影响,S831.5
  14. 制种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制度的研究,S541.9
  15. 构建日本血吸虫抗原Sj23的毕赤酵母和转基因紫花苜蓿表达系统,Q943.2
  16. 棕色固氮菌酶在羊毛防毡缩整理中的应用研究,TS195
  17. 内生固氮菌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及其对多枝柽柳的抗旱效应研究,S793.5
  18. 硼钼配施对苜蓿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效应的研究,S541.9
  19. 转融合基因K88ac-STⅡ-LTA2/LTB苜蓿的获得及其外源K88ac蛋白的检测与分析,S541.9
  20. 苜蓿中华根瘤菌中参与丙二酸代谢的matPQMAB操纵子的研究,S541.9
  21. 不同苜蓿品种对镰刀菌的抗性鉴定及诱导抗性研究,S541.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饲料作物、牧草 > 多年生豆科牧草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