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160km/h快捷货车转向架焊接构架强度和模态研究

作 者: 蒋群华
导 师: 李芾
学 校: 西南交通大学
专 业: 车辆工程
关键词: 160km/h快捷货车 转向架 焊接构架 静强度 疲劳强度 模态 有限元法
分类号: U270.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铁路货运正朝着重载和快捷化方向快速发展,对各类高性能新型货车的需求十分迫切。较重载运输而言,快捷货运的发展相对缓慢。为适应我国不断发展的铁路运输形势,尽快开行160km/h快捷货物列车已势在必行。解决货运提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研制快捷货车转向架。研究表明,焊接构架式转向架将是我国160km/h快捷货车必然采用的走行部技术模式。焊接构架作为快捷货车车体及转向架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基础,是关键的承载和传力部件,因此其结构强度将直接决定车辆在使用寿命期限内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此,论文主要针对快捷货车转向架焊接构架的强度问题,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介绍了新型160km/h快捷货车转向架的主要结构特点和性能参数,详细分析了焊接构架的组成结构,为后续确定焊接构架的作用载荷、载荷工况及建立正确合理的有限元计算模型提供基础;(2)通过比较和分析国内外现行机车车辆设计标准或规范,综合考虑新型快捷货车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结构特点等因素,提出按国际铁路联盟UIC系列标准评价焊接构架的结构强度,并依据相关设计标准确定出了焊接构架上的各向作用载荷和各种载荷工况;(3)在简要介绍有限元法基本原理基础上,根据焊接构架的结构和承载特点,建立起了准确而适用的有限元应力分析模型,进而依据确定出的作用载荷和载荷工况,首先计算焊接构架在模拟超常运用载荷工况下的静态承载性能,按照第四强度理论对其结构静强度进行评价;(4)在简要介绍金属结构疲劳相关理论基础上,依据确定出的作用载荷和载荷工况,计算焊接构架在模拟主要运用和特殊运用载荷工况下的动态承载性能,按照UIC试验标准规定的方法对其结构疲劳强度进行评价。(5)应用有限元法对焊接构架的固有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其自振频率和对应的模态振型。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第1章 绪论  10-14
  1.1 选题背景  10-11
  1.2 转向架焊接构架强度研究现状  11-13
  1.3 本文主要工作  13-14
第2章 快捷货车转向架及其焊接构架结构  14-21
  2.1 快捷货车转向架  14-17
    2.1.1 技术特点  14-16
    2.1.2 技术参数  16-17
  2.2 焊接构架结构  17-20
    2.2.1 设计原则  17-18
    2.2.2 整体结构  18-19
    2.2.3 侧梁主结构  19
    2.2.4 横梁主结构  19-20
  2.3 本章小结  20-21
第3章 焊接构架的作用载荷及载荷工况  21-26
  3.1 载荷确定标准依据  21
  3.2 作用载荷  21-23
    3.2.1 超常载荷  21-22
    3.2.2 主要运营载荷  22-23
    3.2.3 特殊运营载荷  23
  3.3 载荷工况  23-25
    3.3.1 超常载荷工况  23-24
    3.3.2 主要运营载荷工况  24-25
    3.3.3 特殊运营载荷工况  25
  3.4 本章小结  25-26
第4章 焊接构架静强度评价  26-33
  4.1 有限元法  26-27
    4.1.1 基本原理及分析过程  26-27
    4.1.2 ANSYS软件简介  27
  4.2 焊接构架有限元建模  27-28
    4.2.1 有限元模型  27-28
    4.2.2 载荷及位移边界条件  28
  4.3 焊接构架静强度评价  28-32
    4.3.1 评价方法  28-29
    4.3.2 评价结果  29-32
  4.4 本章小结  32-33
第5章 焊接构架疲劳强度评价  33-44
  5.1 结构疲劳简介  33-34
  5.2 UIC标准的疲劳强度评价方法  34-36
    5.2.1 疲劳极限法  34
    5.2.2 复杂应力转化方法  34-35
    5.2.3 许用应力  35-36
  5.3 焊接构架疲劳强度评价  36-43
    5.3.1 应力分析结果  36-41
    5.3.2 疲劳强度评价  41-43
  5.4 本章小结  43-44
第6章 焊接构架模态分析  44-49
  6.1 结构模态分析原理  44
  6.2 焊接构架模态分析  44-48
    6.2.1 分析模型及边界条件  44-45
    6.2.2 模态分析结果  45-48
  6.3 本章小结  48-49
结论  49-50
致谢  50-51
参考文献  51-53

相似论文

  1. 永磁磁力耦合器结构与特性研究,TH139
  2.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分类技术研究,V235
  3. 基于时程分析法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稳定性分析,TV642.2
  4. 拖拉机驾驶室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S219.02
  5. 智能森林灭火航弹研究,S762
  6. 大学生道义推理研究,B841
  7. 基于EMD的车牌识别方法及应用,TP391.41
  8. 复合材料闭合薄壁梁的模态阻尼预测,TB33
  9. 英文教科书多模态语篇的对比分析,H315
  10. 某重型车驱动桥壳的静动态特性分析与评价,U463.218.5
  11. 某多跨转子系统可靠性灵敏度分析,TH113
  12. 圆柱尾迹在干扰下脉动空间发展的实验研究,O353.4
  13. 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应用于传感的研究,TP212
  14. 新型滚动直线导轨副箝制器的设计与研究,TG659
  15. 约束阻尼型隔振器的动力学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TB535.1
  16.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多裂纹扩展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U416.217
  17. 整舱浮筏隔振系统隔振性能及声辐射特性研究,U661.44
  18. 输电塔塔架极限载荷及动力学分析,TM753
  19. 基于指纹与姓名语音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融合身份识别技术的研究,TP391.41
  20. 基于匹配融合的指纹与指静脉双模态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TP391.41
  21. 多种缺陷对红外光子晶体光纤性能影响的研究,TN253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铁路运输 > 车辆工程 > 一般性问题 > 车体构造及设备 > 走行部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