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末端可吸收牵张种植体的实验研究

作 者: 韶波
导 师: 刘宝林; 孔亮
学 校: 第四军医大学
专 业: 口腔临床医学
关键词: 牵张种植体 牵张成骨 牙槽嵴高度不足 优化设计 生物力学 拔出实验 周期荷载疲劳实验 动物实验 Micro-CT X线片 组织病理切片
分类号: R783.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种植义齿因其可以长期稳定的行使功能和优于传统修复方式的美学效果,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然而,由于拔牙、牙周病、创伤、肿瘤等导致的牙槽嵴高度不足却可能引起种植体无法植入、修复美学缺陷,甚至治疗失败。这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类似的病例中,通过牙槽嵴增高术可以重建理想的牙槽嵴高度,建立适合于种植体修复的环境。目前用于解决牙槽嵴高度不足的方法主要有onlay或sandwich骨移植技术、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BR)及牙槽嵴牵张成骨(ADO)等。其中,ADO应用于实验和临床的首例报道出现于1996年。与其它方法相比较,ADO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软、硬组织可以同步升高,无需取骨,避免了取骨区损伤,与游离骨移植相比更小的骨吸收率等。然而,传统的ADO技术需要进行三次外科手术,分别是:牵张器植入,牵张器取出,牵张完成8-16周后进行的种植体植入。此后,仍需要再等待4-6个月,待种植体愈合后才能进行义齿修复。以上复杂的过程对于患者和医生均是难以接受的,所以目前急需一种更加简单有效的方法。因此,一种叫做牵张种植体(DI)的新设备应运而生,它同时将牵张成骨和种植体的功能集于一身,大大简化了治疗过程,缩短了治疗时间。虽然DI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现有DI的复杂结构却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首先,功能段(FP)是它行使功能的主要部分,但它的长度过短,难以承受强大的咬合力;其次,中心螺丝(DS、CS)在长期的受力过程中容易损伤甚至折断;再次,在可能出现的失败病例中,固定段(SP)难以取出。因此,为了让DI更适合临床应用的要求,我们将对它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在本课题中,我们优化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末端可吸收DI,并通过离体生物力学测试,及离体、在体动物牵张实验评价该DI的性能,利用X线片、CT、Micro-CT、组织切片等技术对其牵张成骨性能进行观察,以期实现“早期可靠牵张,远期最佳载力”。第一部分:末端可吸收DI的设计制作实验一:末端可吸收DI的设计及制作方法:分析现有DI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外形结构及制作材料方面的优化改进,确定各部分的具体参数,并根据优化结果加工制作一种末端可吸收的DI。结果:找到了现有DI在外形结构、生物力学性能及从牵张器到种植体转化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本课题组以前对DI生物力学结构进行优化的结果,并根据DI的应用目标提出了优化改进的方法,分别为:TP与SP的长度比R=8:2,DS直径D≥2mm,及使用可吸收材料制作SP段。依据以上优化改进方案,我们成功加工制作出了末端可吸收的DI。第一部分结论:1.对DI的外形、生物力学结构及牵张器到种植体的转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找到现有DI的不足,并进行了优化改进。2.根据优化结果R=8:2,D≥2mm,SP段可吸收,加工制作了一种末端可吸收DI。第二部分:离体实验实验二:末端可吸收DI的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将上述优化改进后的末端可吸收DI与普通种植体进行体外生物力学检测实验:周期荷载疲劳及轴向拔出实验。结果:轴向拔出实验,DI的最大拔出力为1114.13±75.52N,普通种植体的为1102.38±114.16N,二者在统计学上无差别(P>0.05);周期荷载疲劳实验,经过240万次的连续加载(模拟10年咀嚼状态),所有DI与普通种植体均未发生疲劳损伤。实验三:末端可吸收DI的离体犬下颌骨牵张实验方法:;利用已建成的牙槽嵴高度不足犬模型,截取其下颌骨,模拟截骨、DI植入的手术过程,并在DI植入后进行牵张测试。结果:手术操作过程顺利,针对以往牵张成骨手术中的弊端,采用创新的手术方式,成功模拟了手术过程。术后成功将移动骨段牵起。第二部分结论:该末端可吸收DI的生物力学性能良好,牵张性能良好。第三部分:动物实验实验四:牙槽嵴高度不足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拔除6只家犬双侧下颌全部前磨牙,修整牙槽嵴,3个月后,待其拔牙创骨质完全恢复,牙槽嵴高度不足的犬模型即建成。结果:自创的麻醉方式提高了手术效率及安全性。拔牙后3个月肉眼观察及X线片均显示牙槽嵴高度不足的犬模型建立成功。实验五:末端可吸收DI的植入及牵张成骨方法:将已成功建立的6只牙槽嵴高度不足犬模型作为实验动物,采用创新的前庭沟底黏骨膜切口及超声骨刀截骨,完成DI植入手术。植入完成后5天开始以1mm/2d的速度进行牵张成骨,共12天,牵高6mm。结果:使用创新术式成功完成DI植入术,并避免了以往同类手术的一些弊端;术后成功将牙槽嵴牵高6mm。实验六:末端可吸收DI牵张成骨效果的评价方法:分别对牵张完成后1月、2月及3月的实验犬进行大体、X线片、CT扫描、Micro-CT扫描及组织切片检查,对牙槽嵴高度不足犬模型牵张成骨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大体观察:所有DI均稳定,未出现松动、脱落,位置保持不变,移动骨段高度保持良好。X线片、CT扫描、Micro-CT扫描、硬组织切片结果均显示牵张区域在牵张完成后3个月内逐渐生成新骨,到3个月时新骨与周围自体骨已无明显区别。第三部分结论:1.创新的DI植入术,及优化后的DI能有效减小术区软硬组织的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患者痛苦。并对术后移动骨段的安全及DI的稳定提供保障。2.动物实验结果证实该末端可吸收DI具有较为可靠的牵张成骨性能。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压气机优化平台建立与跨音速压气机气动优化设计,TH45
  2. 涡轮S2流面正问题气动优化设计研究,V235.11
  3. 股骨头保护体研制,R318.6
  4. 采油中心的动力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改进,TE933.1
  5. 深部大陆钻探用钻机顶驱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TE922
  6. 拖拉机驾驶室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S219.02
  7. 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S223.25
  8.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新保护性抗原的鉴定,S855.11
  9. 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及颈椎间盘TNF-α、IL-1β的表达,R681.55
  10. 基于RFID和GPRS的无线通信平台的医疗应用,R319
  11. 基于Moldflow软件的MP4壳体注塑分析与优化设计,TQ320.662
  12. 踝关节及周围韧带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R687.3
  13. 5-氯水杨酸铬(Ⅲ)配合物的制备、性质及降脂活性研究,O627.63
  14. 可生物降解腰椎横突间融合器降解过程中生物力学和影像学的初步研究,R687.3
  15. bFGF对鼠脑缺血/再灌注皮质区p-Akt(Ser473)、Fractalkine表达的影响,R743.3
  16. CC采油厂薪酬体系的优化设计,F426.22
  17. 多支撑浮筏隔振系统优化设计研究,TB535.1
  18. 三种方法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及临床应用,R687.3
  19. 仿人形机器手的开发与研究,TP242
  20. 甘肃省化工研究院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体系优化设计研究,F426.7
  21. 高效节能氮化热处理炉关键技术的研究,TG155.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口腔科学 > 口腔矫形学 > 义齿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