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一株益生乳酸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黑鲷肠道、血清的影响

作 者: 章蔚
导 师: 戴贤君
学 校:
专 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关键词: 明串珠菌属乳酸菌 黑鲷幼鱼 肠道菌群 DGGE
分类号: S9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6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乳酸菌是公认安全的微生物,它是一类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并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可通过加强宿主机体肠道微生物的屏障作用,间接提高宿主非特异性免疫力,从而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和抗病力。本试验从黑鲷肠道分离出一株益生乳酸菌并通过生化鉴定和16S rDNA分子鉴定为明串珠菌属乳酸菌(Leuconostoc lactis)。将此株乳酸菌在体外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此乳酸菌对低pH、胆盐、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均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但是高浓度的胆盐、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会影响其生存活力。在测试的20种常见抗生素中,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对少量几种抗生素会产生抗性,如头孢噻吩、头孢曲松、妥布霉素、亚胺培南。此乳酸菌还具有体外自凝集性和共凝集性,在培养20h后,此乳酸菌的自凝集率达23.29%,对7种致病菌:大肠杆菌O157(Escherichia coli O157)、志贺氏菌(Shigella)、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变形杆菌(Proteusbacillus vulgaris)、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凝集率分别为10.74%、24.36%、16.49%、24.41%、20.99%、29.44%、31.21%。此外,此乳酸菌还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E. coli O157)、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变形杆菌(P. vulgaris)、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志贺氏菌(Shig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E. coli O157)、鼠伤寒沙门氏菌(S. typhimurium)、变形杆菌(P. vulgaris)、弧菌(Vibrio)的抑制作用较好。选用50g左右的健康黑鲷幼鱼48尾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菌酶对照组和明串珠菌乳酸菌试验组,溶菌酶组和乳酸菌试验组幼鱼按鱼体重的5%饲喂含7200U/g重组溶菌酶的配合饲料和含1×10~7cfu/g乳酸菌的配合饲料,饲喂56天,空白对照组饲喂配合饲料。试验14d、28d、42d、56d屠宰幼鱼取血样、肠道及内容物。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制备肠道组织横截面切片,HE染色观察测量肠道形态;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肠壁、内容物菌群变化。结果表明:根据条带聚类相似性(UPGAMA)分析,试验14d、28d、42d、56d时各泳道肠壁菌群相似性为0.52、0.45、0.66、0.7,肠内容物菌群相似性,0.57、0.61、0.66、0.69。在肠壁的DGGE图谱中,14d、28d、42d和56d乳酸菌组的平均条带数显著(P<0.05)多于空白对照组和溶菌酶组;在内容物的DGGE图谱中,在56d时,乳酸菌组的平均条带数显著(P<0.05)多于对照组和溶菌酶组,说明明串珠菌乳酸菌可增加幼鱼肠道菌群多样性。对空白对照组、溶菌酶组和明串珠菌乳酸菌组的共同优势条带回收测序,发现黑鲷幼鱼肠道的优势菌群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bacter)、微球菌属(Micrococcu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红杆菌属(Rhodobacter)、枯草芽孢杆菌属(Brevibacterium)。饲喂乳酸菌的黑鲷幼鱼肠道肌层厚度、粘膜厚度、绒毛长度和绒毛宽度随试验时间延长均有增加的趋势,肌层厚度在14d、28d、42d和56d期间,乳酸菌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溶菌酶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粘膜厚度在14d、28d、42d和56d显著(P<0.05)大于空白对照,14d、28d时显著大于溶菌酶组的幼鱼肠道粘膜厚度;绒毛宽度在14d、28d、42d和56d和空白对照组、溶菌酶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绒毛长度在14d、28d、42d和56d显著(P<0.05)大于空白对照组,在14d、28d、42d乳酸菌组绒毛长度显著(P<0.05)大于溶菌酶组;因此,饲喂乳酸菌可以促进黑鲷幼鱼肠道生长。饲喂乳酸菌的黑鲷幼鱼血清葡萄糖含量在56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幼鱼(P<0.05);乳酸菌组的血清蛋白质含量在42d显著(P<0.05)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溶菌酶组;乳酸菌组的血清SOD活力在56d显著(P<0.05)高于空白对照组,然和溶菌酶组幼鱼14d、28d、42d和56d均无差异;乳酸菌组的血清溶菌酶活力在42d、56d显著(P<0.05)高于空白对照组,42d显著(P<0.05)高于溶菌酶组;抗菌活力在42d、56d显著(P<0.05)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溶菌酶组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知,饲喂乳酸菌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幼鱼血清各指标产生影响

全文目录


致谢  5-6
摘要  6-8
Abstract  8-15
图清单  15-16
表清单  16-17
1 绪论  17-29
  1.1 前言  17
  1.2 鱼肠道菌群  17-20
    1.2.1 鱼类肠道结构  17-18
    1.2.2 鱼类肠道菌群的形成  18
    1.2.3 鱼类肠道菌群结构  18-19
    1.2.4 鱼类肠道菌群数量  19-20
    1.2.5 鱼类肠道菌群分布  20
  1.3 鱼肠道菌群和鱼体的关系  20-21
    1.3.1 营养功能  20
    1.3.2 防御功能  20-21
  1.4 鱼肠道乳酸菌  21-24
    1.4.1 乳酸菌在鱼肠道的分布  22
    1.4.2 影响乳酸菌在鱼肠道分布的因素  22-23
    1.4.3 乳酸菌在鱼肠道的功能作用  23
    1.4.4 乳酸菌在水产中的应用  23-24
  1.5 明串珠菌属乳酸菌  24
  1.6 研究鱼类肠道菌群的技术方法  24-27
    1.6.1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26-27
    1.6.2 PCR-DGGE 存在的技术缺陷  27
  1.7 结语  27-28
  1.8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8
  1.9 课题来源及论文内容安排  28-29
2 鱼肠道乳酸菌分离、鉴定  29-33
  2.1 材料  29
    2.1.1 实验材料  29
    2.1.2 实验试剂及配制方法  29
    2.1.3 实验仪器  29
  2.2 方法  29-30
    2.2.1 菌株分离纯化  29-30
    2.2.2 分离株菌落形态特性及生化鉴定  30
    2.2.3 分离株 16S rDNA 鉴定  30
  2.3 结果  30-33
    2.3.1 分离株形态鉴定  30-31
    2.3.2 分离株生理生化鉴定  31
    2.3.3 分离株 16S rDNA 鉴定  31-33
  2.4 讨论  33
3 明串珠菌属乳酸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33-44
  3.1 材料  33-34
    3.1.1 实验材料  33
    3.1.2 实验试剂及配制  33-34
    3.1.3 实验仪器  34
  3.2 方法  34-37
    3.2.1 明串珠菌属乳酸菌对 pH 的耐受试验  34
    3.2.2 明串珠菌属乳酸菌对胆盐的耐受试验  34
    3.2.3 明串珠菌属乳酸菌对胃蛋白酶的耐受试验  34-35
    3.2.4 明串珠菌属乳酸菌对胰蛋白酶的耐受试验  35
    3.2.5 明串珠菌属乳酸菌对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35
    3.2.6 明串珠菌属乳酸菌凝集试验  35-36
    3.2.7 明串珠菌属乳酸菌抑菌活性试验  36-37
    3.2.8 数据分析  37
  3.3 结果  37-43
    3.3.1 乳酸菌对 pH 耐受  37-38
    3.3.2 乳酸菌对胆盐耐受  38
    3.3.3 乳酸菌对胃蛋白酶耐受  38-39
    3.3.4 乳酸菌对胰蛋白酶耐受  39-40
    3.3.5 乳酸菌对抗生素敏感性  40
    3.3.6 乳酸菌凝集试验  40-42
    3.3.7 乳酸菌抑菌活性  42-43
  3.4 讨论  43-44
4 明串珠菌属乳酸菌对黑鲷肠道菌群结构影响的初步研究  44-59
  4.1 材料  44-46
    4.1.1 实验材料  44-45
    4.1.2 实验试剂及配制  45-46
    4.1.3 实验仪器  46
    4.1.4 引物  46
    4.1.5 动物实验饲料制备  46
  4.2 方法  46-49
    4.2.1 实验鱼饲养方法  46-47
    4.2.2 试验方法  47
    4.2.3 肠道样品采集  47
    4.2.4 肠道内容物细菌和肠壁细菌 DNA 的提取  47
    4.2.5 肠壁和内容物细菌 16S rDNA-V3 区 PCR 扩增  47-48
    4.2.6 细菌 DNA 的 PCR-DGGE 分离  48-49
    4.2.7 割胶回收条带并克隆测序  49
    4.2.8 数据处理  49
  4.3 结果  49-58
    4.3.1 肠壁和内容物细菌 16S rDNA-V3 区(含 GC)PCR 扩增  49-52
    4.3.2 DGGE 图谱分析  52-57
    4.3.3 DGGE 图谱对应的肠道优势条带 DNA 序列分析  57-58
  4.4 讨论  58-59
5 明串珠菌属乳酸菌对黑鲷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59-64
  5.1 材料  59-60
    5.1.1 实验材料  59
    5.1.2 实验试剂及配制  59-60
    5.1.3 实验仪器  60
  5.2 方法  60-62
    5.2.1 实验黑鲷幼鱼分组  60
    5.2.2 实验鱼饲养、饲喂  60
    5.2.3 肠道样品采集  60
    5.2.4 石蜡切片制作方法  60-61
    5.2.5 切片后 H-E 染色  61
    5.2.6 切片检测指标及观察方法  61
    5.2.7 数据处理  61-62
  5.3 结果  62-63
  5.4 讨论  63-64
6 明串珠菌属乳酸菌对黑鲷血清指标影响  64-69
  6.1 材料  64
    6.1.1 实验材料  64
    6.1.2 实验试剂  64
    6.1.3 实验仪器  64
  6.2 方法  64-66
    6.2.1 实验黑鲷幼鱼分组  64
    6.2.2 实验鱼饲养、饲喂  64-65
    6.2.3 血清样品采集  65
    6.2.4 血清各指标测定  65
    6.2.5 数据处理  65-66
  6.3 结果  66-67
  6.4 讨论  67-69
7 总结  69-71
  7.1 结论  69
  7.2 课题展望  69-71
参考文献  71-77
作者简历  77

相似论文

  1.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影响,S144.1
  2. 植物精油对仔猪生产性能、肠道微生物及免疫性能的影响,S828.5
  3. 连作烟田烟草青枯病的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微生态机制,S435.72
  4. 抗生素干预小鼠及菌群相关疾病患者肠道菌群蛋白组分研究,R446.5
  5. 逍遥散干预慢性温和性不可预知应激大鼠盲肠菌群及组织研究,R285.5
  6. 厌氧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去除三氯乙烷过程及菌群毒性效应,X703
  7. 中药祛湿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R285.5
  8. 多环芳烃(PAHs)胁迫下水稻根际微域地杆菌科铁还原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X53
  9. 不同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烟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S154.3
  10. 北黄海藻类DNA病毒遗传多样性研究,Q939.4
  11. 人工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功能鉴定,X172
  12. 工业化厌氧颗粒污泥重要菌群及相关功能基因研究,X703
  13. 黄颡鱼肠道菌群分析和益生菌的研究,S917.1
  14. 渭北地区优质高产苹果园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研究,S661.1
  15. 猪粪堆肥中微生物变化规律及芽孢杆菌分离与鉴定,S141.4
  16. 小鼠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R587.1
  17. 淡水湖泊T4类浮游病毒遗传多样性研究,Q939.4
  18. 酵母菌在不同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分子生态及功能研究,X703
  19. EGSB反硝化脱硫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分析,X703
  20. 魔芋甘露寡糖对黄颡鱼的益生功能研究,S963
  21. 双歧杆菌对食物过敏小鼠肠道屏障功能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R59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技术 > 水产动物饵料及其营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