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广元市朝天区油松人工林生物量研究

作 者: 董考丽
导 师: 彭培好; 孙治宇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第四纪地质学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生物量 碳储量 立地条件 朝天区
分类号: S71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植被生物量及其碳储量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生物量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中存在的生物有机体累积的干物质的总量。森林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碳储量的载体,林分生物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森林碳储量的多寡,根据林分生物量可估算出整个森林的碳储量,准确估算森林生物量对于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储量具有科学意义。本文以广元市朝天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5种回归模型包括对数回归,指数回归,线性回归,幂回归,二项式回归模型模拟了油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回归模型;利用四川省一元立木材积公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生物量与碳储量的转化系数法对其生物量及碳储量进行估算;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油松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该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探讨,为评估四川省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平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研究获得以下主要成果:(1)油松人工林分的单木生物量(W)与胸径(D)、树高(H)之间呈显著的相关关系。以单株生物量W为因变量,以树高H和胸径D的组合变量D2H为自变量,利用5种数学模型拟合了朝天区油松人工林的单木生物量与胸径树高之间的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其中以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的方程W=16.232+0.0323(D2H)+10-6(D2H)2效果最好,显著水平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较好的预测油松立木的生物量,有较强的适用性。(2)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得出:朝天山区的坡度、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对油松生物量积累有显著影响,坡位对油松生物量积累的影响不显著,坡向、海拔对油松生物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该区油松在海拔700m-1100m中低山地区生长良好,随着海拔升高,生物量积累变少;平地、缓坡和斜坡更适宜油松生长;该区油松多数分布在阴坡、半阴坡地带;不同坡位上油松生物量积累没有明显差异。土壤厚度和油松生物量积累成正相关,50cm以上的厚土层尤其适宜油松生物量的积累,贫瘠的土层土壤肥力差,不适合油松生长积累。山地黄棕壤腐殖质含量较高尤其适合油松生长,黄棕壤次之。(3)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分析得出:朝天区油松宜种植在海拔700m-1700m的山区,北或东北朝向的阴坡面,且种植土壤以山地黄棕壤最为理想,土壤厚度50cm以上为宜。在这样的环境因子下油松生长较为理想,有利于其生物量积累。坡度、土壤厚度、土壤类型是影响油松人工林生物量积累的主导因子,所以今后该区在造林过程中,要首先考虑计划造林地的坡度、土壤类型、土壤厚度,以便合理选择宜林地。(4)从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来看,油松人工林集中分布在朝天区的曾家镇、临溪乡、李家乡、平溪乡和两河口乡这5个区域,其中曾家镇的油松人工林分布范围最集中,该区油松生物量积累最多,碳储量最高。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1章 引言  10-22
  1.1 选题背景  10-1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3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2
    1.3.1 国内外生物量的研究进展  13-17
    1.3.2 国内外碳储量的研究进展  17-18
    1.3.3 研究方法与研究模型  18-22
      1.3.3.1 生物量的研究方法与模型  18-19
      1.3.3.2 碳储量的研究方法与模型  19-22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2-28
  2.1 地理位置  22-23
  2.2 地质构造  23-25
  2.3 地形地貌  25-26
  2.4 气候条件  26
  2.5 水文条件  26
  2.6 土壤类型  26-27
  2.7 植物类型  27-28
第3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8-33
  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8-30
    3.1.1 研究内容  28
      3.1.1.1 人工油松林立木生物量估算模型构建  28
      3.1.1.2 人工油松林的生物量与碳储量估算  28
      3.1.1.3 基于不同立地条件的油松林生物量分布  28
    3.1.2 技术路线  28-30
  3.2 研究方法  30-33
    3.2.1 油松林生物量调查方法  30
    3.2.2 数据处理方法  30-33
      3.2.2.1 油松单株立木生物量模型构建  30-31
      3.2.2.2 林分蓄积量的估算  31-32
      3.2.2.3 生物量的估算  32
      3.2.2.4 林分碳储量的估算  32
      3.2.2.5 生物量分析  32-33
第4章 油松人工林生物量分析  33-47
  4.1 立地因子-油松人工林生物量关系主成分分析  33-34
  4.2 立地因子等级划分及其对生物量的影响  34-42
    4.2.1 立地因子等级划分  34-35
    4.2.2 坡向对油松生物量的影响  35-39
    4.2.3 坡位对油松生物量的影响  39
    4.2.4 坡度对油松生物量的影响  39-41
    4.2.5 土壤类型对油松生物量的影响  41-42
    4.2.6 土壤厚度对油松生物量的影响  42
  4.3 其他因素对生物量的影响  42
  4.4 油松人工林相似性与聚类分析  42-44
  4.5 油松人工林碳储量分析  44-45
  4.6 讨论与小结  45-47
结论  47-49
致谢  49-50
参考文献  50-62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62-63
附图  63

相似论文

  1. 5种园林花卉对Cu2+胁迫的耐性评价研究,S68
  2.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3. 三种水生植物生长对土壤性状和根际氮、磷耗竭的影响,S154.4
  4. 不同氮磷肥水平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S158
  5. 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S147.2
  6.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S154.3
  7. 太原东山油松人工林数量特征与生物多样性研究,S791.254
  8. 渭北旱塬不同立地条件紫花苜蓿生长特征研究,S541.9
  9. 解磷微生物的分离及其对不同难溶磷源活化效率的差异,S144.9
  10. 基于CASA模型的东北地区农田净初级生产力(NPP)研究,S181
  11. 西双版纳橡胶林的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S794.1
  12. 永春县森林乔木层碳储量特征动态研究,S718.5
  13. 上海崇明岛水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动态研究,S791.35
  14.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S154.3
  15. 基于FORECAST模型楠木人工林碳储量及NPP的研究,S718.5
  16. 基于GIS技术的区域耕地耕层土壤碳储量及其价值时空变化研究,X144
  17. 辽西地区不同模式小叶锦鸡儿饲料防护林的研究,S793.9
  18. 洞庭湖区杨树人工林生物生产力与碳储量研究,S792.11
  19.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F326.2
  20. 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S718.5
  21. 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地区森林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的影响,S71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生物学 > 森林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