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激光雷达与多光谱遥感数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研究

作 者: 汤旭光
导 师: 刘殿伟; 张柏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专 业: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 森林冠层高度 生物量 ICESat/GLAS 多源遥感数据 神经网络模型
分类号: S718.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5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森林生物量是衡量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基础,作为陆地生物圈的主体,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森林生物量统计以实测数据为基础,需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工作量大、周期长,在推测大面积林分生物量时,待测林分每木检尺数据往往难以获得。而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航空像片、光学遥感影像、微波雷达与激光雷达等多源遥感数据已应用于森林类型、分布与结构特征的监测与信息提取,为大尺度森林生物量估算与长时间动态变化研究提供了一条快捷、经济、方便的途径。利用光学遥感数据进行区域性森林结构参数及生物量反演研究起步较早,但是其信号穿透性较差,因此主要记录了森林的水平结构信息。运行于特定波长范围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对植被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能够利用后向散射进行生物量的估算,但是微波受地形起伏干扰较大,并且当植被冠层密闭或生物量较高时易饱和,从而限制了在区域生物量估算中的应用。激光雷达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主动遥感技术,对森林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在森林结构参数获取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然而,小光斑激光雷达也存在着成本高、覆盖范围有限、数据量大等局限,限制了其在大面积森林空间结构信息提取中的应用。具有完整波形的大光斑激光雷达能够描述大面积森林冠层空间结构信息,记录光斑内随时间变化的能量值,获取比小光斑激光雷达更多的林分冠层信息,且理论上具有获取全球数据的能力。目前,以激光雷达为代表的新技术逐渐成为森林生态参数测量中的重要手段,正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大光斑激光雷达传感器在空间上采样不连续,无法达到无缝覆盖,在大尺度应用上也存在着局限。而随着遥感技术手段的多样化,人们对如何有效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进行生态学研究寄予厚望。当前,将激光雷达数据与其他光学或微波遥感数据融合进行森林结构参数及生物量反演研究是热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研究针对长白山林区复杂的地形环境,探讨了联合多光谱TM数据与大光斑激光雷达GLAS数据进行森林冠层高度与生物量估算的可行性;实现了GLAS完整波形数据的处理算法,提出并建立了能适应复杂地形条件的森林冠层高度估算模型;针对ICESat/GLAS光斑数据空间离散,不具备成像能力的特点,融合光学遥感影像数据建立了区域尺度森林冠层高度反演模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不确定性;最终,联合GLAS最大冠层高度数据与光谱信息对研究区森林生物量进行空间反演。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光学遥感与激光雷达进行森林冠层高度与生物量估算可以充分发挥多源遥感数据的优势,并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TM遥感影像6个波段反射率及RVI、NDVI、SLAVI、EVI、VII、MSR、NDVIc、BI、GVI、WI等10个植被指数,并辅助于DEM、ASPECT、SLOPE等地形信息,在与植物冠层分析仪(TRAC)实测各森林类型叶面积指数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与偏最小二乘法估算能力,构建了该区森林LAI最佳遥感反演模型,最终获得区域尺度森林LAI分布。研究发现,对于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仅依靠单个波段或植被指数很难达到建模反演LAI的需要,而融合各指数能够改善遥感估算的精度。同时还发现,引入地形指数并未能有效地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从模型的反演能力来看,无论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还是偏最小二乘法,针叶林优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这可能是受森林群落结构复杂程度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各森林类型基于单变量的郁闭度最佳遥感反演模型及基于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模型模拟效果,研究发现后者能更好地把握森林郁闭度的动态变化,并且在应用像元二分模型时,通过对NDVIcrown与NDVInon-crown设置不同的阈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模型估算的精度。2.分析了研究区不同森林类型激光雷达脚点数据的空间分布情况,实现了GLAS完整波形数据处理算法。针对当前大多数研究利用Gaussian组分拟合原始波形获取信号始末位置及地面回波位置不足以准确把握细节信息、易造成地面回波“丢失”的缺陷,提出利用傅里叶变换进行低通滤波与波形拟合,从而为波形关键参数提取及森林冠层高度估算奠定基础。而后基于波形长度、地形指数及质心位置信息构建了适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森林冠层高度估算模型。总体而言,对于平缓地形,GLAS估算的最大冠层高度精度较高(误差通常在0.5m左右),坡地条件下经过校正后的最大冠层高度总体RMSE也在2.021~2.674m之间,为有3.在GLAS最大森林冠层高度获取的基础上,联合TM多光谱数据及转换生成的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郁闭度信息,并考虑地形因素对林分高度的影响,构建了适用于区域扩展的针叶林、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冠层高度最佳遥感反演模型,并利用野外实测数据进行独立验证。研究表明,融入地形因子可以弥补光谱信息的不足;各森林类型偏最小二乘法模型估算结果RMSE都在2m以内,虽仍有个别点存在高估或低估的现象,但总体一致性较好。4.基于GLAS数据获取的最大森林冠层高度,建立了各森林类型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分析发现针叶林GLAS冠层高度与生物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03,回归模型的确定性系数R2也达到0.816,而阔叶林相关性也达到了0.589,回归模型R2达到了0.412,表明树高对于森林生物量具有重要的预测能力。而后,融合GLAS估算的最大冠层高度、TM数据转换生成的10个植被指数以及估算的LAI和冠层郁闭度,分别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及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研究表明,融合光谱信息与林分高度信息的BP神经网络模型以其强大的非线性处理能力,能够较好地对各森林类型生物量进行空间反演。

全文目录


摘要  5-8
ABSTRACT  8-16
第一章 绪论  16-34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6-18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16-17
    二、选题依据  17-18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18-29
    一、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研究现状  18-19
    二、基于光学遥感数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与方法  19-21
    三、基于微波雷达(Radar)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与方法  21-23
    四、基于激光雷达数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研究进展  23-26
    五、融合多源遥感数据进行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  26-28
    六、发展态势  28-29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29-34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29-30
      1. 研究总体目标  29
      2. 主要研究内容  29-30
        2.1 基于 TM 数据的森林覆被信息提取、叶面积指数及郁闭度遥感反演  29-30
          2.1.1 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森林覆被信息提取  29
          2.1.2 叶面积指数遥感估算  29
          2.1.3 森林郁闭度遥感估算  29-30
        2.2 基于 ICESat/GLAS 完整波形数据的森林冠层高度估算  30
          2.2.1 平缓地区森林冠层高度提取  30
          2.2.2 复杂地形条件下森林冠层高度提取  30
        2.3 融合激光雷达冠层高度与多光谱数据进行区域反演  30
        2.4 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研究  30
        2.5 森林冠层高度及生物量估算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30
    二、技术路线  30-32
    三、创新点  32-34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数据获取与处理  34-50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  34-36
  第二节 野外样地调查及数据处理  36-42
    一、野外样地设置及调查方法  36-39
    二、室内数据处理  39-42
      1. 郁闭度处理过程  39-41
        1.1 预处理  40-41
        1.2 郁闭度计算  41
      2. 生物量计算方法  41-42
  第三节 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  42-50
    一、ICESat/GLAS 激光雷达数据  42-46
      1. GLAS 数据介绍  42-43
      2. GLAS 数据获取  43-46
    二、TM 多光谱数据获取与处理  46-48
      1. 辐射校正  46
      2. 大气校正  46-48
      3. 正射校正  48
      4. 几何精校正  48
    三、辅助数据  48-50
第三章 基于 TM 数据的森林覆被信息提取、叶面积指数及郁闭度遥感反演  50-70
  第一节 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森林覆被信息提取  50-53
    一、出发点  50-51
    二、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  51-52
    三、分类结果  52-53
  第二节 森林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  53-61
    一、引言  53-54
    二、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思路  54-56
    三、结果与分析  56-61
      1. 叶面积指数与各光谱参数及地形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6
      2. 森林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模型构建与验证  56-60
      3. 区域扩展  60-61
    四、结论与讨论  61
  第三节 森林郁闭度遥感估算  61-67
    一、引言  61-62
    二、基于植被指数的混合像元分解模型  62-64
      1. 像元二分模型  62-63
      2. 归一化植被指数模型  63
      3. 阈值的确定  63-64
    三、结果与分析  64-67
      1. 森林郁闭度与各光谱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64
      2. 基于单变量的森林郁闭度估算模型构建及验证  64-65
      3. 基于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模型建立与验证  65-66
      4. 区域估算  66-67
  本章小节  67-70
第四章 基于 ICESat/GLAS 与 TM 数据的森林冠层高度估算研究  70-96
  第一节 数据分析  70-71
  第二节 波形数据处理  71-79
    一、完整波形提取  71-74
    二、回波平滑与拟合  74-77
      1. 存在问题  74-75
      2. 傅里叶变换与低通滤波  75-76
      3. 波形拟合  76-77
    三、噪声估计  77
    四、信号始末位置判断  77-78
    五、峰值位置确定  78-79
      1. 地面回波位置  78
      2. 质心位置  78-79
  第三节 基于 ICESat/GLAS 完整波形数据的森林冠层高度提取  79-86
    一、平缓地区森林冠层高度提取  79
    二、坡地森林冠层高度提取  79-86
      1. 坡度对回波的影响分析  79-81
      2. 坡地森林冠层高度建模  81-86
  第四节 联合激光雷达与多光谱数据反演区域森林冠层高度  86-93
    一、引言  86-87
    二、空间外推尺度分析  87-89
    三、结果与分析  89-92
      1. 相关性分析  89
      2. 遥感反演模型构建与验证  89-92
    四、区域森林冠层高度遥感估算  92-93
  本章小节  93-96
第五章 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研究  96-108
  第一节 基于森林冠层高度的生物量回归模型  96-99
    一、模型参数选择  96-97
    二、各森林类型生物量反演模型  97-98
    三、区域扩展  98-99
  第二节 基于光谱信息与冠层高度的生物量估算模型  99-106
    一、出发点  99
    二、相关性分析  99-100
    三、结果与分析  100-105
      1. 基于 MLR 的生物量估算模型  100-101
      2. 基于 BP-ANN 的生物量反演模型  101-105
    四、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  105-106
  本章小节  106-108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08-112
  第一节 主要结论  108-109
  第二节 不确定性分析  109-111
  第三节 展望  111-112
参考文献  112-12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24-126
致谢  126-127

相似论文

  1. 5种园林花卉对Cu2+胁迫的耐性评价研究,S68
  2.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3. 三种水生植物生长对土壤性状和根际氮、磷耗竭的影响,S154.4
  4. 铁、锰等微量元素对栽培丹参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S567.53
  5. 施氮量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氮素利用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S562
  6. 福建海坛岛主要防护林树种的生物生产力研究和土壤养分特征分析,S727.2
  7. 水土流失治理区马尾松林生物量遥感研究,S791.248
  8. 不同氮磷肥水平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S158
  9. 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S147.2
  10.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S154.3
  11. 不同单因素条件下稗草生殖分配及生殖分株数量特征研究,S451
  12. 能源微藻小球藻的污水培养条件研究,X173
  13. 土壤盐分对棉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S562
  14. DNA检测法评价基质中食用菌菌丝的相对生物量,S646
  15. 松嫩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对模拟增温及氮沉降的响应,S812.2
  16. 入侵种禾叶慈姑在异质生境的生长与资源配置,S451
  17. 浙江省海洋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F127
  18. 解磷微生物的分离及其对不同难溶磷源活化效率的差异,S144.9
  19. 金川泥炭湿地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分布及性状特征研究,X173
  20. 基于能量平衡的矿热炉能量输入方法的研究,TF61
  21. 基于集成模型的烧结矿质量预测系统及工业应用,TF046.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生物学 > 森林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