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辽西地区春玉米农田N_2O排放特征与固碳减排机制

作 者: 杨黎
导 师: 邱建军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农业生态学
关键词: 春玉米 氮肥管理措施 秸秆还田 N2O排放 土壤呼吸 固碳减排
分类号: S5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氮肥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氮肥施用量也在逐年持续增长,且在粮食主产区普遍偏高,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安全隐患。春玉米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该区春玉米农田氮肥投入通常超出氮肥推荐施用量;由于氮肥过量投入和不合理的耕作,地力呈下降趋势,也成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如何优化田间管理措施在保障作物产量的同时实现固碳减排,对于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田间原位试验、土壤微生物测定试验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辽西地区春玉米农田主要温室气体(N2O)排放和土壤呼吸特征,定量分析不同施氮措施和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N2O排放、土壤呼吸以及硝化和反硝化菌种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DNDC模型探讨既能保障产量又能实现固碳减排的优化管理措施。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2009-2012年连续4年的田间试验观测表明,在农民习惯施肥措施(FP)下,辽西地区春玉米农田土壤N2O排放通量与高峰出现主要受施肥和降雨影响,且呈现较一致的规律性;N2O季节排放总量均值为1.14±0.19kg N ha-1,年际间变异系数为17%;土壤呼吸季节总量均值为2019±264kg C ha-1,年际间变异系数为13%。进一步分析表明农田土壤N2O排放和土壤呼吸动态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土壤N2O排放与土壤无机氮含量正相关(P <0.01),土壤呼吸强度与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与土壤湿度显著负相关(P <0.01)。(2)不同施氮措施和秸秆还田对N2O减排效果的田间原位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减施20%氮肥处理(OPT)与FP处理相比,2009-2012年4个春玉米生长季中农田土壤N2O均有减排效果,且减幅在逐年增大,但减排效果不显著。而在减氮20%的基础上改施缓释肥处理(CRF)或添加硝化抑制剂处理(OPT+DCD),可在不影响春玉米产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供试农田土壤N2O排放。与FP处理相比,CRF处理下2009年和2010年春玉米生长季N2O排放总量降低幅度分别为10%和13%,OPT+DCD处理在2011年和2012年N2O季节排放总量降幅分别达到22%和31%,均具有较显著的减排效果。在OPT基础上加秸秆还田处理(OPTS)的4个春玉米生长季N2O排放总量在所有处理中均为最高,秸秆还田措施明显促进了N2O排放。(3)不同施氮措施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农田土壤呼吸季节变化与作物生长进程、土壤温度变化、秸秆还田等密切相关。在秸秆还田措施下,生长季前期土壤呼吸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K、FP、OPT、OPTS处理在2009-2012年4个春玉米生长季农田土壤呼吸季节总量均值分别为1891.2±59.0kg C ha-1、1939.3±39.6kg C ha-1、1945.2±46.3kgC ha-1、2096.4±156.8kg C ha-1;CRF、OPT+DCD处理在2009-2010年和2011-2012年的结果分别为2320.8±102.5kg C ha-1、1759.2±78.0kg C ha-1;不同施氮措施对土壤呼吸无显著影响。(4)2012年春玉米生长季追肥前后不同处理下土壤硝化、反硝化菌群大小的微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CK处理下所采土壤样品中AOB和AOA amoA基因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0.1×105(g SDW-1)和0.2×105(g SDW-1),反硝化细菌nirS基因拷贝数平均值为0.5×107(g SDW-1),均显著低于其它施氮处理;氮肥施用通过促进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和具有nirS基因的反硝化细菌种群数量增长,进而促进N2O排放。与其他施氮处理(FP、OPT、OPTS)相比,OPT+DCD处理下供试农田土壤中AOA和AOB amoA基因拷贝数与反硝化细菌nirS基因拷贝数均为最低,可见DCD对参与硝化和反硝化反应的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实现N2O减排。(5)利用2010和2011年实测的田间试验数据对DNDC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DNDC模拟的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季节总量、N2O排放季节总量、春玉米产量与田间观测较一致,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基本控制在8%以内;且能较准确的模拟再现土壤呼吸和N2O排放动态。表明应用DNDC模型进一步评价春玉米农田固碳减排措施具有可靠性。(6)应用DNDC模型评价不同管理措施固碳减排长期效果的结果表明,在50年时间尺度上,优化施氮措施(OPT、CRF、OPT+DCD)不会显著影响作物产量(与FP相比),并可以不同程度降低N2O排放(分别减少8%、13%、12%),但这些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增加较小。在优化施氮措施基础上采取秸秆还田,能在保障产量的同时有效增加土壤固碳,大幅减少春玉米种植系统温室气体净排放,从长期看是一项有效的固碳减排措施。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6
第一章 绪论  16-28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6-18
    1.1.1 背景和选题依据  16-18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8-28
    1.2.1 农田 N_2O 产生、排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8-20
    1.2.2 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0-22
    1.2.3 氮肥管理措施和秸秆还田对 N_2O 排放的影响  22-23
    1.2.4 氮肥管理措施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变化的影响  23
    1.2.5 农田 N_2O 产生与排放的微生物机制  23-25
    1.2.6 C、N 循环过程模拟模型及其相关应用  25-28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28-42
  2.1 研究目标  28
  2.2 技术路线图和研究方案  28-29
  2.3 研究内容  29
  2.4 研究方法  29-41
    2.4.1 田间原位试验设计  29-35
    2.4.2 微生物机理试验  35-39
    2.4.3 统计分析  39
    2.4.4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模型(DNDC)的验证与应用  39-41
  2.5 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41-42
第三章 辽西地区春玉米农田 N_2O 排放与土壤呼吸特征  42-52
  3.1 春玉米农田 N_2O 季节排放特征与总量  42-44
  3.2 春玉米农田土壤呼吸特征与总量  44-48
  3.4 环境因子的影响分析  48-51
    3.4.1 土壤无机氮含量、土壤温度和湿度对 N_2O 排放的影响  48-50
    3.4.2 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50-51
  3.5 本章小结  51-52
第四章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的 N_2O 减排效果  52-63
  4.1 不同施氮措施的减排效果  52-59
    4.1.1 不同施氮措施下 N_2O 排放季节特征  52-54
    4.1.2 不同施氮措施下 N_2O 排放通量动态  54-57
    4.1.3 不同施氮措施对 N_2O 的影响及减排效果  57-59
  4.2 秸秆还田对 N_2O 排放的影响  59-61
  4.3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61-62
  4.4 本章小结  62-63
第五章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下土壤呼吸变化  63-69
  5.1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下土壤呼吸变化  63-66
    5.1.1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下土壤呼吸季节排放特征  63-65
    5.1.2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下土壤呼吸强度  65-66
  5.2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66-68
  5.3 本章小结  68-69
第六章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下 N_2O 排放差异的微生物机制初探  69-76
  6.1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对氨氧化细菌/古菌 amoA 基因丰度的影响  69-73
  6.2 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措施对反硝化菌 nirS 基因丰度的影响  73-74
  6.3 本章小结  74-76
第七章 基于 DNDC 模型的农田固碳减排机制与措施探讨  76-89
  7.1 DNDC 模型简介  76-78
  7.2 DNDC 模型在辽西地区典型春玉米农田的验证  78-83
    7.2.1 作物产量的模拟验证  78-80
    7.2.2 土壤呼吸动态的模拟验证  80-82
    7.2.3 N_2O 排放动态的模拟验证  82-83
  7.3 不同管理措施下春玉米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模拟  83-87
    7.3.1 不同管理措施对 SOC 变化的影响  83-84
    7.3.2 不同管理措施对 N_2O 排放的影响  84-85
    7.3.3 不同管理措施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影响  85-86
    7.3.4 不同管理措施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86-87
  7.4 基于模拟结果的固碳减排优化措施的评价与讨论  87-88
  7.5 本章小结  88-89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9-93
  8.1 主要研究结论  89-91
  8.2 主要创新点  91
  8.3 研究展望  91-93
参考文献  93-103
致谢  103-104
作者简历  104

相似论文

  1. 河南境内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X52
  2.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S158
  3. 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下菜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与N2O排放的研究,X131.3
  4.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碳库和土壤呼吸,S714
  5. 水田秸秆还田机埋草起浆装置的试验研究,S224.29
  6. 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S223.25
  7. 不同轮作制度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S511
  8. 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S147.2
  9. 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活性有机碳、氮与作物生长间关系动态研究,S158
  10. 稻麦两熟制秸秆沟埋还田作用特点研究,S141.4
  11. 枣树人工林土壤呼吸变化特征研究,S665.1
  12. 不同覆盖方式和作物条件下农田土壤呼吸、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特征,S154
  13.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和橡胶林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S714.3
  14. 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土壤水肥调控效应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S513
  15. 新疆艾比湖湿地土壤CO2释放规律研究,S153
  16. 毛竹林土壤碳素周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S795.7
  17. 不同有机物料对风蚀土壤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S513
  18. 中亚热带不同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研究,S714.3
  19. 中国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S513
  20. 黄土高原旱地农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分析,S154
  21. 黑龙江省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价研究,P4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玉蜀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