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流江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作 者: 侯刘起
导 师: 胡宝清
学 校: 广西师范学院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空间分布 USLE 土壤侵蚀模型 南流江流域
分类号: S15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土壤侵蚀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普遍、持续性最强的一种生态地质灾害,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土壤侵蚀不仅造成土壤养分流失、生产力下降、水质污染,而且使土壤有机C、N的含量、组分产生较大变化,影响全球生源要素(C、N、P、S)循环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土壤侵蚀经验模型,该模型是在大量农田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预测不同土地利用和管理条件下田块的平均土壤侵蚀量。本文以南流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研究区的地形、土壤、降雨等数据为基础,结合GIS技术和USLE模型计算了南流江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内土壤侵蚀分级、不同行政区的土壤侵蚀、不同海拔下的土壤侵蚀、不同坡度下的土壤侵蚀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得到以下结论:1.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USLE模型快速有效地得到南流江流域内影响土壤侵蚀的各个因子值,计算出流域土壤侵蚀量。结果表明USLE模型在南流江流域有较好的适用性。2.南流江流域2009年土壤侵蚀总量为1926.58万吨。目前,整个流域中度以上级别的侵蚀面积为1027.27km~2,占整个流域的10.58%。南流江流域11个县(县级市、区)中土壤侵蚀模数最大的是浦北县,为为3536t/(km~2.a);土壤侵蚀量最大的是浦北县,为608.54(10~4t/a)。3.南流江流域高丘陵(250-500)地区的年均土壤侵蚀模数最大,为2275t/(km~2.a);南流江流域中土壤侵蚀量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减少。缓倾斜坡的年均土壤侵蚀模数最大,为5231.01t/(km~2.a),其次为斜坡、中等斜坡,最小的是急陡坡;南流江流域中土壤侵蚀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少。急陡坡、急坡区域的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剧烈侵蚀;陡坡区域的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极强烈侵蚀;斜坡区域的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中度侵蚀。南流江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量都是林地>建设用地>水域>裸地及道路>耕地>滩涂。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1 绪论  10-17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0-11
  1.2 研究综述  11-15
    1.2.1 土壤侵蚀模型  11-12
    1.2.2 USLE 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12
    1.2.3 USLE 模型各因子计算方法  12-15
  1.3 研究内容  15-16
  1.4 技术路线  16-17
2 理论与方法  17-21
  2.1 相关概念  17
    2.1.1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  17
    2.1.2 NDVI 与植被覆盖度  17
    2.1.3 土壤侵蚀模数与土壤侵蚀量  17
  2.2 土壤侵蚀影响因素  17-18
  2.3 USLE 模型结构及原理  18
  2.4 RS 和 GIS 在数据预处理中的应用  18-20
    2.4.1 投影变换  18-19
    2.4.2 格式统一  19
    2.4.3 DEM 填洼  19
    2.4.4 非监督分类  19
    2.4.5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植被覆盖度  19-20
  2.5 基于 GIS 和 USLE 模型的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  20-21
    2.5.1 空间内插  20
    2.5.2 栅格计算器  20
    2.5.3 空间叠置  20-21
3 研究区概况  21-26
  3.1 地理范围  21-22
  3.2 自然状况  22-24
    3.2.1 地质地貌  22
    3.2.2 水文气象  22-24
    3.2.3 土壤植被  24
  3.3 社会经济状况  24-25
  3.4 土壤侵蚀现状  25-26
4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26-36
  4.1 数据收集  26-27
  4.2 数据预处理  27-36
    4.2.1 气象数据  27-28
    4.2.2 土壤数据  28-30
    4.2.3 DEM 数据  30-31
    4.2.4 影像数据  31-36
5 南流江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  36-56
  5.1 USLE 模型各因子计算  36-45
    5.1.1 R 值计算  36-38
    5.1.2 K 值计算  38-39
    5.1.3 LS 值计算  39-43
    5.1.4 C 值计算  43-44
    5.1.5 P 值计算  44-45
  5.2 模型运算  45-47
  5.3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  47-56
    5.3.1 土壤侵蚀现状  47-50
    5.3.2 各县(县级市、区)土壤侵蚀特征  50-51
    5.3.3 不同海拔土壤侵蚀特征  51-52
    5.3.4 不同坡度土壤侵蚀特征  52-54
    5.3.5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特征  54-56
6 结论与展望  56-57
  6.1 结论  56
  6.2 展望  56-57
参考文献  57-61
致谢  61-62
附录 A  62-80
  附表 1 各土壤剖面 K 值表  62-71
  附表 2 南流江各气象观测站月均降雨量(mm)  71-80
附录 B  80-81
  一、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课题  80
  二、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80
  三、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80-81

相似论文

  1.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学,S157.1
  2. 基于RS与GIS的漓江上游土壤侵蚀研究,S157
  3. 江苏省降雨侵蚀力研究,S157.1
  4. 中国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组分空间分布特征,S718.5
  5. 东北黑土冻融作用机理与春季解冻期土壤侵蚀模拟研究,S157
  6. 基于线源模型的交通大气污染研究,X51
  7. 闻喜县镁工业区镁生产对土壤环境的污染特点,X53
  8. 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强度分析,S157
  9. 三峡库区蓄水前后鼠密度空间分布统计推断,R184
  10. Feta奶酪后熟过程中NaCl的空间分布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影响机理研究及预测模型建立,TS252.7
  11. 基于主颜色谱及空间分布熵的目标匹配技术研究,TP391.41
  12. 基于SWAT模型的典型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X522
  13.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评价及效应研究,F224
  14. 山东省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空间变异及分布规律研究,X523
  15. GIS技术支持下的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研究,S157
  16. 岗南水库氮磷非点源污染本底值估算研究,X524
  17. 不同起源柳杉群落结构特征对比研究,S718.54
  18. 基于GIS/RS的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S157
  19. 红壤丘陵区兴国县土壤侵蚀评价研究,S157
  20.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TB332
  21. 山核桃生态经营若干问题的研究,S664.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水土保持 >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