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陕甘宁边区农业政策与实践研究

作 者: 方建斌
导 师: 樊志民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史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农业政策 农业实践
分类号: K2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陕甘宁边区前身是西北苏维埃根据地,既是中央红军的落脚点,又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领导了中国革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重要的阶段,可见陕甘宁边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对陕甘宁边区的研究进入了了一个高潮期,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领域,而且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内容涉及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工业、金融、财政、税务、盐业、矿业等各个方面。农业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传统产业始终在中国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基础性作用,随着新世纪以来我国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三农”问题成为重中之重,陕甘宁边区的农业政策与实践始终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领域。原因如下:一是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使然;二是试图从历史中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找到参考和依据。陕甘宁边区农业政策与实践研究主要从陕甘宁边区的土地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生产政策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中国传统史学理论和当代史学的发展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分析法,深入探究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局部尝试推进农业生产方面的制度创新和实践经验,为新中国农业发展提供了较为成熟的历史借鉴和参考。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对当今社会的贡献率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大下降,但是当代中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战略地位依然没有改变,重视农业历史的研究,发展现代农业,其价值取向和思维路径是一致的,因而依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17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0-11
    1.1.1 陕甘宁边区概况  10
    1.1.2 研究目的  10-11
    1.1.3 研究意义  11
  1.2 选题依据  11-12
    1.2.1 文献依据  11-12
    1.2.2 理论依据  1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4
    1.3.1 渐成体系的资料整理研究,为陕甘宁边区史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12-13
    1.3.2 分类综述,陕甘宁边区研究成就斐然  13-14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5
    1.4.1 陕甘宁边区土地制度变革  14
    1.4.2 陕甘宁边区农业经营方式  14-15
    1.4.3 陕甘宁边区农业生产政策  15
    1.4.4 研究方法  15
  1.5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15-17
第二章 陕甘宁边区的土地制度变革  17-26
  2.1 调整富农经济  17-19
  2.2 制定减租减息  19-22
  2.3 贩卖土地  22-24
  2.4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24-25
  2.5 本章小节  25-26
第三章 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经营方式  26-33
  3.1 鼓励成立互助组  26-27
  3.2 变工队的多种形式  27-30
    3.2.1 人工的变工  27-28
    3.2.2 人工变牛工(或驴工)  28
    3.2.3 伙喂牲口  28
    3.2.4 伙格牛  28-29
    3.2.5 牛犋的变工  29
    3.2.6 输送、碾场牲口的变工  29
    3.2.7 搭庄稼  29
    3.2.8 “并地种”  29-30
    3.2.9 “抽牲口”  30
    3.2.10 “伙种”  30
  3.3 方式灵活的扎工队  30
  3.4 唐将班子  30-31
  3.5 推进农业合作社  31-32
  3.6 本章小节  32-33
第四章 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生产与发展政策  33-49
  4.1 增开荒地的办法和条例  33-34
  4.2 制定农户计划  34-38
  4.3 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改进耕作方式  38-48
    4.3.1 农业教育、研究机构、技术人才的设立、引进和科技推广  38-41
    4.3.2 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41-42
    4.3.3 兴修水利与水土保持  42-44
    4.3.4 农业耕作方法的改进与推广  44-45
    4.3.5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研究与推广  45-46
    4.3.6 农具的改良与推广  46
    4.3.7 推广植棉  46-48
  4.4 本章小节  48-49
第五章 结语  49-51
参考文献  51-53
致谢  53-54
个人简历  54

相似论文

  1. 陕甘宁边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研究,D630
  2.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发展政策研究,F321.42
  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科技活动及其价值探析,D231
  4. 陕甘宁边区政权行政制度探析,D693
  5. 延安精神与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R-09
  6.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贷款研究,K265
  7. 陕甘宁边区政府货币政策研究,K265
  8. 陕甘宁边区减租减息运动研究,K265
  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商业发展研究,F729
  10. 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研究,K265
  11. 蔡畅与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运动,D442.9
  1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女子教育研究,G776
  13. 陕甘宁边区赵占魁运动研究,D231
  14. 民初农业政策及效果分析,F329
  15. 陕甘宁边区乡村互助合作研究,F321.21
  16.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评析,K269.5
  17. 我国农业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F320
  18. 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F842.6
  19. 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研究,S-09
  20.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定位及运行机制研究,F832.39
  21. 欧盟农村发展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F320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