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茶皂素超声提取-纯化新工艺及产物抗菌活性研究

作 者: 蒋丽
导 师: 全学军
学 校: 重庆理工大学
专 业: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关键词: 茶皂素 超声波 抗氧化活性 沉淀法 抗菌活性
分类号: TS2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油茶籽资源十分丰富,含有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物质,其中茶皂素的含量约为10%20%,茶皂素在医药、农药、食品、工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充分利用好油茶籽这一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油茶饼粕为原材料,研究了油茶饼粕中茶皂素的提取、纯化工艺,并对茶皂素产品进行结构、性质的表征以及抗菌活性的评价。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研究了超声波提取对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影响,以提取绿茶中的茶多酚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茶多酚的超声波提取、酶法提取、热回流提取以及纤维素酶协同超声波提取法,比较评价所得茶多酚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90℃热回流提取得到的提取率、产品纯度最高,但是过高的热回流提取温度导致产物抗氧化活性低;超声波在室温条件下提取茶多酚能获得较高的提取率和较好的产品纯度,产物抗氧化活性相对最强;酶法和纤维素酶协同超声波法提取能够获得较高的提取率,但是产品纯度和抗氧化活性低于超声波法所得结果。(2)茶皂素提取工艺的研究,主要采用超声波辅助含水乙醇提取油茶饼粕中的茶皂素,经检测本研究所用油茶饼粕中茶皂素总含量为20.93%,分别考察了乙醇浓度、液固比、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时间、提取温度、pH值对茶皂素提取率的影响,然后对茶皂素提取率的影响较大的因素选用L9(34)正交实验表进行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液固比12:1、乙醇浓度60%、浸提温度50℃、浸提pH9,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茶皂素提取率即提取液中茶皂素含量与油茶饼粕量为18.63%。(3)茶皂素纯化工艺的研究,提出了提取-纯化一步法新工艺,即以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的提取液经浓缩后为原料液,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为茶皂素沉淀剂,生成沉淀物皂素钙,收集沉淀,再用沉淀转化剂碳酸氢铵进行转化反应,使茶皂素从皂素钙中释放出来,从而得到茶皂素。得出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沉淀剂用量:茶皂素(g/g)为1,沉淀搅拌反应时间1.5 h,沉淀静置时间1 h,转化剂用量:皂素钙(g/g)为2,转化温度70℃,转化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茶皂素得率为71.28%,产品纯度达73.44%。(4)比较研究了水提-沉淀和醇提-沉淀法提取、纯化茶皂素的两种工艺对茶皂素提取率、茶皂素得率、产品纯度及其抗菌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醇提-沉淀法的茶皂素提取率、茶皂素得率、产品纯度和抗菌活性都比水提-沉淀法效果好。采用紫外、红外、熔点检测,对产品进行了结构和性质的表征,结果显示水提-沉淀法得到的产品杂质含量较多纯度较低,醇提-沉淀法得到的产品纯度较高,主要成分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5)研究了茶皂素产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茶皂素溶液浓度的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增强,当浓度达60 mg/mL时抑菌活性最强;当茶皂素溶液浓度小于50 mg/mL时,对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抑菌率均低于5%,几乎没有抑菌性,当溶液浓度高于50 mg/mL时,有较弱的抑菌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22
  1.1 前言  11
  1.2 茶皂素的研究进展综述  11-20
    1.2.1 茶皂素的结构与性质  11-14
      1.2.1.1 茶皂素的结构  12-13
      1.2.1.2 茶皂素的性质  13-14
    1.2.2 茶皂素的分析方法  14-15
    1.2.3 茶皂素的提取方法  15-16
    1.2.4 茶皂素的纯化方法  16-18
    1.2.5 茶皂素的应用  18-20
  1.3 本论文立题依据、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20-22
    1.3.1 立题依据  20
    1.3.2 研究内容  20
    1.3.3 主要技术路线  20-22
第二章 超声波提取对抗氧化活性成分的作用研究  22-31
  2.1 前言  22
  2.2 实验部分  22-25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3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2.2.3 实验方法  23-25
      2.2.3.1 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  23
      2.2.3.2 茶多酚(TP)的测定  23-24
      2.2.3.3 茶多酚(TP)纯度的检测  24
      2.2.3.4 抗氧化性能的评价  24-25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30
    2.3.1 酶法提取条件的优化  25
    2.3.2 常规浸提和热回流提取动力学  25-26
    2.3.3 纤维素酶协同超声波提取条件的优化  26-28
    2.3.4 不同提取过程对茶多酚提取率的比较  28-29
    2.3.5 茶多酚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29-30
  2.4 本章小结  30-31
第三章 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提取茶皂素工艺研究  31-43
  3.1 前言  31
  3.2 实验部分  31-35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1-32
    3.2.3 实验方法  32-35
      3.2.3.1 油茶饼粕的预处理  32
      3.2.3.2 油茶饼粕中茶皂素总含量的测定  32
      3.2.3.3 茶皂素超声提取过程  32-33
      3.2.3.4 茶皂素含量的分析方法  33-35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41
    3.3.1 油茶饼粕中茶皂素总含量的确定  35
    3.3.2 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茶皂素各单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  35-40
    3.3.3 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茶皂素正交实验  40-41
  3.4 本章小结  41-43
第四章 化学沉淀转化法纯化茶皂素  43-53
  4.1 前言  43
  4.2 实验部分  43-45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3-44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4
    4.2.3 实验方法  44-45
      4.2.3.1 沉淀-转化茶皂素过程原理  44-45
      4.2.3.2 沉淀-转化茶皂素实验过程  45
      4.2.3.3 两种提取、纯化茶皂素的工艺  45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52
    4.3.1 茶皂素沉淀剂的选择  45-46
    4.3.2 沉淀-转化茶皂素条件优化  46-51
    4.3.3 两种提取、纯化茶皂素的工艺比较  51-52
  4.4 本章小结  52-53
第五章 茶皂素产品的表征及抗菌活性的研究  53-61
  5.1 前言  53
  5.2 实验部分  53-55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53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3-54
    5.2.3 实验方法  54-55
      5.2.3.1 茶皂素产品的表征  54
      5.2.3.2 茶皂素的抗菌实验  54-55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60
    5.3.1 茶皂素产品的表征  55-58
    5.3.2 茶皂素抗菌性的评价  58-60
  5.4 本章小结  60-61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63
  6.1 研究总结  61-62
  6.2 创新点  62
  6.3 展望  62-63
致谢  63-64
参考文献  64-68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68

相似论文

  1. 基于超声波的泥浆密度测试机理的研究,TE256.7
  2. 超声波钎焊填缝及钎缝优化工艺研究,TG454
  3. Fe,V共掺杂TiO2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O614.411
  4. 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284
  5.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优势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X172
  6. 大型变压器内局部放电激发超声波的机理及其传播特性研究,TM855
  7. 芝麻饼粕中木酚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29
  8. 三元复合驱油井管道超声波除垢技术研究,TE39
  9. 脂肪酶催化猪油合成Vc脂肪酸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TS202.3
  10. 基于回波包络的超声波入侵探测在军队警戒巡逻中的应用,E919
  11. 超声波气泡清洗去除有机磷农药残留效果研究,S481.8
  12. 金针菇水溶性物质与不溶性残渣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S646.15
  13. 蚕砂提取液澄清预处理技术研究,TQ461
  14. 茶渣多肽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TS209
  15. 菊花(Flos Chrysanthemi)的富硒作用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S682.11
  16. 响应面法优化天麻中天麻素提取工艺研究,R284.1
  17. 基于TWC脱除垃圾焚烧烟气中NOx实验研究,O643.36
  18. 超声协同复合酶法制备高活性核桃原浆工艺研究,TS255.6
  19. 鸭蛋蛋清肽的酶法制备及其ACE抑制和抗氧化活性评价,TS253.1
  20. 盐生肉苁蓉苯乙醇苷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R284.2
  21. 桑枝皮多糖的制备、结构鉴定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S888.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食用油脂加工工业 > 食用油脂工业副产品加工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