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经济环境效应与产业空间组织研究

作 者: 杨丽花
导 师: 佟连军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经济—环境系统 协调发展 产业生态化 产业空间组织 松花江流域
分类号: X3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如何推动产业系统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响应,创新流域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产业空间组织优化模式,成为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重要粮食主产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环境质量,尤其是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状况以及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本研究基于人地系统理论,顺应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人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研究的新趋向,从流域经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及产业空间组织入手,分析流域经济-环境系统耦合特征、主要污染物的空间格局特征、探讨产业系统与环境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提出不同尺度产业空间组织的发展模式,以期推动流域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流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1.对经济-环境系统研究、产业空间组织理论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从经济-环境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模式,及产业空间组织的内涵出发,揭示产业空间组织与环境质量的内在联系;揭示经济-环境效应分析框架与产业空间组织作用的一般规律,丰富经济地理学、产业生态学及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内涵。2.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松花江流域经济-环境演变的时空特征;建立经济-水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经济增长与水环境质量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进而分析经济发展与水环境质量的耦合作用机理。3.以各监测断面为对象,运用GIS手段和空间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各断面污染物浓度,对主要污染物进行判别,进一步确定流域重点污染地区和重点污染物。4.选择重点污染物进行行业特征分析,确定这些污染物的主要行业来源,同时对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重污染区域。5.综合以上的分析,基于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不同尺度污染程度的不同,以及现有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不同,对调整流域产业结构与优化空间组织进行思考,提出了针对研究区域不同尺度产业空间组织模式,以及发展的建议。主要结论包括:1.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人均GDP与GDP都呈现增长趋势。从产业结构演变来看,第一产业呈现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先下降后上升,第三产业一直处于增长趋势,各产业就业人口变化趋势与产业GDP比重相同,虽然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不断下降,但仍占据主要比重。2.利用EKC曲线对人均GDP与区域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人均排放量指标进行拟合,不同污染物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其中,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废水排放量、拟合曲线呈“U”型特征;人均工业SO2排放量的拟合曲线呈现倒“U”型;COD排放量与人均排放量呈现“N”字型变动趋势;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拟合曲线呈“U”+倒“U”型,人均生活废水排放量的拟合曲线呈近直线上升型;人均烟尘排放量、人均粉尘排放量的拟合效果不佳,并未通过检验。3.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指数在时间序列上呈现基本同步上升的趋势,表明两者发展呈现基本协调的状态,经济的发展并未对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耦合协调度来看,系统交互耦合具有复杂性、非线性和时变性的特点,整体上经历了较低水平耦合阶段、拮抗时期以及磨合阶段三个阶段;从总体趋势上看由不协调,到协调发展;从流域耦合度来看,耦合度数处于第一象限,呈现基本协调的发展阶段。4.耦合度在空间上具有复杂性,长春、吉林两市耦合度高于松原白城,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按照河流流向来看,表现为上游耦合度较高,下游较低。原因在于位于上游的长、吉两市的经济发展明显高于下游城市,但他们在环境质量保护以及减少污染排放方面采取了严格的措施,水环境质量较高。经济发展与水环境质量的交互作用不仅仅取决于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与其内部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之间的联系等相关因素有关。5.对城市重点行业进行判别,并对各市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发现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空间集中度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从产业集聚度来看,长春市得分最高,可见长春市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最高,吉林市分值最低,松原和白城两市居于长吉之中。可见区内资源型或资源依赖型城市产业集聚水平较高,而发展水平较低的综合型城市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较低。6.对重点行业污染物进行分析, COD主要来源于造纸及纸制品业、汽车制造业以及农副食品加工业,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也、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石油类主要来源于汽车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挥发酚主要来自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从空间排放特征来看,六种污染物的最主要来源是吉林市和长春市区,其他县市较少。针对以上结论,提出研究区域不同尺度产业空间组织的优化模式。

全文目录


目录  5-8
摘要  8-10
Abstract  10-13
第一章 绪论  13-35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3-16
    一、 选题背景  13-15
    二、 选题意义  15-16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16-31
    一、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16-26
    二、 产业空间组织研究进展  26-31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  31-35
    一、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1-33
    二、 研究方案  33
    三、 论文特色及创新点  33-35
第二章 基础理论  35-61
  第一节 经济-环境系统理论  35-39
    一、 经济-环境作用内涵  35
    二、 环境与经济协调理论  35-39
  第二节 产业生态学理论  39-54
    一、 理论来源与理论概述  39-46
    二、 产业生态化与产业生态系统  46-50
    三、 产业生态化与区域环境改善  50
    四、 产业生态化与区域产业发展  50-54
  第三节 产业空间组织理论基础  54-60
    一、 相关概念  54-56
    二、 产业生态化空间组织  56-60
  本章小结  60-61
第三章 松花江流域经济与环境演化分析  61-90
  第一节 松花江流域经济演变分析  61-70
    一、 研究区概述  62-66
    二、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测算  66-68
    三、 产业结构演变  68-69
    四、 就业结构演变  69-70
  第二节 松花江流域环境演变分析  70-75
    一、 废气排放特征分析  70-72
    二、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特征分析  72-73
    三、 废水排放特征分析  73-75
  第三节 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的综合分析  75-89
    一、 经济环境发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75-80
    二、 经济增长与水环境耦合分析  80-89
  本章小结  89-90
第四章 松花江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空间格局分析  90-107
  第一节 松花江流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变  90-97
    一、 基于市域尺度的经济发展水平概述  90-91
    二、 经济发展水平测算  91
    三、 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分析  91-93
    四、 城市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测算  93-95
    五、 交通优势度测度  95-96
    六、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度  96-97
  第二节 松花江流域环境质量空间格局  97-101
    一、 松花江流域环境质量的空间格局  97-99
    二、 经济系统与水环境系统耦合度空间分异  99-101
  第三节 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101-106
    一、 研究方法描述评价及指标选取  101-102
    二、 模型构建  102-104
    三、 结果与分析  104-105
    四、 结论与讨论  105-106
  本章小结  106-107
第五章 流域环境质量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107-151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变与水环境质量  107-120
    一、 松花江流域产业结构演变  107-110
    二、 区域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分析  110-114
    三、 产业结构演变与工业废水排放关系分析  114-120
  第二节 松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的空间格局研究  120-133
    一、 松花江流域监测断面主要监测指标分析  120-123
    二、 松花江流域监测断面水污染状况分析  123-126
    三、 典型水污染指标浓度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126-133
  第三节 流域重点行业排污强度的空间格局分析  133-144
    一、 概念和内涵  133-134
    二、 松花江流域产污强度的地区差异  134-135
    三、 流域重点行业用水量差异分析  135-137
    四、 重点污染物的行业特征  137-141
    五、 重点污染物的行业空间分布特征  141-144
  第四节 松花江流域产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耦合机制  144-150
    一、 流域产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的识别  144-148
    二、 产业-环境系统协调耦合机制  148-150
  本章小结  150-151
第六章 松花江流域产业空间组织优化模式与对策  151-172
  第一节 产业空间组织优化模式的内涵及目标  151-154
    一、 产业空间组织优化模式内涵  151-152
    二、 产业空间组织优化模式的内容  152-153
    三、 产业空间组织优化模式的目标  153-154
  第二节 产业空间组织优化模式的构建  154-166
    一、 流域产业空间组织优化模式构建的原则  154-156
    二、 流域产业空间组织优化模式类型  156-166
  第三节 产业空间组织优化调控路径  166-171
    一、 调控目标  166-167
    二、 调控措施  167-171
  本章小结  171-172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72-177
  第一节 基本结论  172-175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175-177
参考文献  177-192
发表文章目录  192-193
致谢  193-194

相似论文

  1. 胶南市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G719.2
  2. 和谐社会视域下节庆体育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G812.42
  3. 河南省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G719.2
  4. 区域经济法基本问题研究,F127
  5. 松花江流域(吉林段)城市化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效应,F299.27
  6. 产业生态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F127
  7. 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TU984.191
  8. 江苏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及协调性研究,F127;F224
  9. 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G122
  10. 天津港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F224;F552
  11. 苏州电子信息产业空间组织研究,F426.63
  12. 东湖高新区房地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F127
  13. 产业生态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F224
  14. 松花江流域不同侵蚀类型区泥沙输移比的估算,S157.1
  15. 我国现阶段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F124.7
  16. 近50年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河川径流和泥沙的影响研究,P467
  17. 中国能源立法的生态化研究,D922.67
  18. 新疆巴州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预测与调控,X321
  19. 松花江流域水沙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P333
  20. 新疆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性研究,F121.3
  21. 延安地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程度评价与实施对策研究,F127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保护管理 >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