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含氧煤层气VPSA脱氧及CMS制备研究

作 者: 宋宁
导 师: 徐绍平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化学工艺
关键词: 煤层气 真空变压吸附 脱氧 炭分子筛 气相碳沉积
分类号: TQ54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8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采用真空变压吸附(VPSA)的方法安全有效的脱除含氧煤层气中的氧气;二是初步研究适用于含氧煤层气脱氧炭分子筛(CMS)的制备方法。本文对五种商业炭分子筛进行XRD表征和元素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微观晶型和元素组成,排除微观结构差异性对CMS脱氧性能的影响。为了确定何种tCMS更适合用于变压吸附法煤层气脱氧,通过对CMS的O2/N2/CH4动力学选择性系数的测定和以这几种CMS为吸附剂进行空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CMS-5为最佳吸附剂,其对02/N2和O2/CH4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3.15和无穷大。以CMS-5为吸附剂,在一种新型的两塔真空变压吸附装置上进行氧气浓度为12%左右的模拟煤层气脱氧的研究。实验考查了真空变压吸附流程下吸附时间、置换时间、置换压力、入口流量和均压时间对脱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操作条件为吸附时间80s,置换时间40s,置换压力0.33MPa,入口流量850mL/min,均压时间3s时,经脱氧后的产气中的氧浓度为0.3%,甲烷浓度达到52.3%,相比原料气提高了10.2%。废气中甲烷浓度为2.7%,甲烷回收率达到95.5%,废气和产气中甲烷浓度都在爆炸极限之外。为了制备出适用于含氧煤层气脱氧的两塔VPSA流程中的吸附剂,本文选用苯作为沉积剂,采用化学气相碳沉积(CVD)的方法对实验室制备的活性炭前驱体进行调孔制备CMS做了初步研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气相碳沉积制备CMS:通过一步碳沉积法制备具有一定空分性能的CMS,考察了沉积时间、苯流速、沉积温度对沉积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操作条件分别为沉积时间30min、苯流速1.5mL/min,沉积温度850℃,此时CMS变压吸附空分产气中氮气浓度为96%;进而提出了加入缓释剂和苯同时进行沉积,考察了缓释剂流量和沉积时间对沉积效果的影响,在缓释剂流速为19.72mL/h,沉积时间32min时,CMS空分过程产气中氮气浓度为97%。虽然制备出CMS的空分效果不太理想,但是通过碳沉积制备的CMS的空分性能呈现出先提高后降低的较为明显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实验制备用于煤层气脱氧的炭分子筛提供一个依据和铺垫。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0
1 文献综述  10-24
  1.1 煤层气的发展  10-12
    1.1.1 煤层气简介  10-11
    1.1.2 煤层气开发及利用  11-12
  1.2 含氧煤层气的脱氧方法  12-17
    1.2.1 变压吸附法  12-14
    1.2.2 膜分离法  14-15
    1.2.3 低温液化分离法  15-16
    1.2.4 燃烧法  16-17
  1.3 变压吸附法气体分离  17-19
    1.3.1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原理  17-19
    1.3.2 变压吸附工艺流程  19
  1.4 炭分子筛制备  19-22
    1.4.1 炭分子筛基本特征  19-20
    1.4.2 炭分子筛制备方法  20-22
  1.5 本文研究工作  22-24
2 实验部分  24-35
  2.1 实验原料的选择  24-28
    2.1.1 商业炭分子筛的选择  24-25
    2.1.2 一步碳沉积前驱体的选择  25-26
    2.1.3 加入缓释剂沉积碳质前驱体的选择  26-28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8-29
    2.2.1 实验气体  28
    2.2.2 实验仪器  28-29
    2.2.3 化学试剂  29
  2.3 实验装置  29-30
    2.3.1 两塔真空变压吸附装置  29-30
    2.3.2 转炉  30
  2.4 真空变压吸附实验  30-33
    2.4.1 实验流程  30-31
    2.4.2 数据处理  31-32
    2.4.3 商业炭分子筛的表征  32-33
  2.5 气相碳沉积  33-35
3 CMS真空变压吸附脱氧  35-48
  3.1 CMS的XRD表征  35-36
  3.2 CMS的动力学性能研究  36-40
  3.3 CMS空分性能比较  40-41
  3.4 CMS-5的真空变压吸附脱氧研究  41-46
    3.4.1 吸附时间的影响  41-42
    3.4.2 置换时间的影响  42-43
    3.4.3 置换压力的影响  43-44
    3.4.4 入口流量的影响  44-45
    3.4.5 均压时间的影响  45-46
  3.5 小结  46-48
4 气相碳沉积法制备CMS  48-57
  4.1 一步沉积法制备CMS  48-53
    4.1.1 苯流速的影响  48-50
    4.1.2 沉积温度的影响  50-51
    4.1.3 沉积时间的影响  51-53
  4.2 加入缓释剂进行碳沉积制备CMS  53-55
    4.2.1 缓释剂流速影响  54-55
    4.2.2 沉积时间的影响  55
  4.3 小结  55-57
结论  57-59
参考文献  59-6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64-65
致谢  65-66

相似论文

  1. 勃利盆地煤层气资源评价,P618.13
  2. 1-脱氧野尻霉素合成路线设计及工艺优化研究,TQ463.5
  3. 山东省煤层气赋存特征及资源评价,P618.13
  4. 低渗煤层气储层压裂参数优化研究,P618.13
  5.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对肺腺癌细胞生长及XAF1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R734.2
  6. 阜新矿区煤层气抽采利用规模化建设方案研究,TD712.6
  7. 煤层气开发井网优化数值仿真,TE324
  8. 熔盐电脱氧法由高钛渣制备高钛铁合金,TG146.23
  9. 低浓度甲烷的吸附研究,O647.3
  10. 酱油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检测及其在酿造过程中的演化规律研究,TS264.21
  11. 胞苷酸羟甲基化酶MilA的酶学特性研究及改造,Q55
  12.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和CT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研究,R563
  13. 煤层气除氧钴基钙钛矿型催化剂的研究,TD712.67
  14. 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在改性活性炭和Y型分子筛上的吸附,TE624.55
  15. 镍钢作业工人自由基损伤机制的研究,R131
  16. 电子垃圾拆解区铅镉暴露对儿童血淋巴细胞hOGG1表达和尿8-OHdG含量的影响,R114
  17. 成庄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与煤层气资源量评价,TD712
  18. 小麦镰刀菌毒素的检测及其毒素污染分析,S435.121
  19. 卡培他滨对食管细胞系SHEE及SHEEC作用研究,R735.1
  20. 诱导子对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的初步研究,Q945
  21. 煤层气吸附塔爆炸危险性的实验研究,TD712.7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煤炭气化工业 > 气化工艺 > 煤气净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