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SDSS中场“星系对”性质的研究

作 者: 唐超
导 师: 罗智坚
学 校: 上海师范大学
专 业: 天体物理
关键词: 相互作用 星系对 恒星形成 金属丰度 星系演化
分类号: P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星系间的相互作用及并合在星系的演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值模拟实验表明,星系与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对星系内部的恒星及气体产生强烈的扰动,进而对星系的光度、颜色、形态、金属丰度及内部恒星形成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说,相互作用“星系对”比场星系具有更强的恒星形成,颜色上偏蓝,形态上更趋于不规则。大量的统计研究结果也支持类似的观点。然而由于观测条件及数据的限制,不同的研究工作在“星系对”统计样本的选取及统计方法的采用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因而得到的统计研究结果也往往不完全一致。本文基于Allam(2004)的工作,从SDSS DR2的测光数据库中证认出一个大的高质量的相互作用“星系对”样本,其中包含8792对孤立的相互作用“星系对”。这些“星系对”具有投影间距小,周围没有其他干扰星系等特点。这些特点对研究相互作用对星系性质的影响十分重要。此外,本文通过收集该样本星系的各种测光数据及光谱数据,进一步建立了一个包含测光资料及光谱资料的更完善的星系样本,其中包含了2779个相互作用星系。这部分星系是本文用来做统计研究的主要星系样本,简称为光谱样本(SGS)。为了与正常场星系进行对比,我们还依据相互作用星系光谱样本(SGS)的红移分布,光度分布和聚集度参数分布,从SDSS DR7中随机挑选出了场星系样本,建立了对照星系样本(CGS)。通过对这两个样本(SGS和CGS)的比较,发现SGS与CGS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显著差异:1)g-r颜色分布的差异。如果把星系的g-r颜色粗略分为三个层次,蓝、红及中间颜色,则与场星系样本(CGS)相比,相互作用星系样本(SGS)具有更高比例的蓝星系及红星系。具有更多蓝星系的原因通常归结为相互作用所触发的恒星形成所致。而对于SGS中存在更高比例的红星系的原因,人们没有统一的看法。通常认为,星系环境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因为相对场星系来说,相互作用星系一般处于高密度的星系环境中,根据环境与颜色的关系,这类星系颜色要偏红。然而,本文的SGS星系都是孤立的“星系对”,故环境应该不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认为SDSS对紧密“星系对”的低精度测光可能是原因之一。2)星系中心(fiber)颜色及整体(Petrosian)颜色的差异。通过对SGS及CGS样本中星系的fiber颜色及Petrosian颜色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相互作用星系的恒星形成具有向星系中心聚集的迹象,这一结论与大部分相互作用星系的数值模拟结果一致。3)光度(质量)-金属丰度关系的差异。研究表明,与场星系样本(CGS)相比,相互作用星系样本(SGS)在光度/质量-金属度关系曲线上存在明显的offset(偏低),我们认为这是由于相互作用引发气体向星系中心下落进而稀释星系中心的金属丰度引起。最后,我们还利用本文所建立相互作用星系样本,对Faber等在2007年提出的几种星系演化(从蓝云到红序)的途径mix quenching、early quenching及late quenching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mix quenching可能是星系演化的正确途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Abstract  9-12
第一章 引言  12-15
第二章 样本选取  15-28
  2.1 并合星系对样本  16-22
    2.1.1 SDSS概述  16-19
    2.1.2 原始样本  19-20
    2.1.3 本文的并合“星系对”样本  20-22
  2.2 对照样本  22-28
    2.2.1 对照样本的选取  24-28
第三章 并合“星系对”光谱样本的统计性质  28-45
  3.1 星系间相互作用对星系颜色的影响  28-40
    3.1.1 g-r颜色分布  28-30
    3.1.2 颜色星等分类和形态学分类  30-34
    3.1.3 极蓝星系和极红星系  34-35
    3.1.4 光纤颜色(fibre color)  35-38
    3.1.5 fibre颜色与global颜色的差异  38-40
  3.2 星系间相互作用与星系中心金属丰度的关系  40-45
第四章 关于并合与星系演化关系的讨论  45-48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48-49
附录A 并合星系测光样本的部分统计性质  49-52
致谢  52-54
参考文献  54-58

相似论文

  1.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2. 纳米颗粒薄膜复磁化率的理论研究,O484.43
  3. 中药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R285
  4. 无铬金属鞣剂与氨基酸的相互作用研究,TS513
  5. 电喷雾电离质谱研究多肽分子间相互作用,O629.72
  6. 纳米Fe2S3和纳米CoS与明胶蛋白质的原位相互作用研究,O629.73
  7.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大跨度斜拉桥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U448.27
  8.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期14-3-3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S562
  9. 核苷类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表征及应用研究,R96
  10. 圆形截面盾构隧道的横向地震响应分析,U452.28
  11. 基于“非线性理论”的建筑创作观浅析,TU-05
  12. 群桩的一维地震作用研究,TU473.1
  13. 抗滑桩机理分析及工程应用,TU473.1
  14. 新型仲胺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O641.4
  15. 新型壳聚糖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凝胶机理的研究,O648.17
  16. 纳米电极界面功能膜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O657.1
  17. 酯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研究,O645.16
  18. 氢化物及其二聚体和团簇的分子形貌的研究,O641.1
  19. 常压下和真空下激光分离液态混合物的初步研究,TQ028.8
  20. N,N\'-双(N-羟乙基氨丙基)草酰胺桥联多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与DNA相互作用研究,O621.13
  21. Molecular Simulation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crystal HMX/TATB and Morphology of TATB,TQ560.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天文学 > 恒星天文学、星系天文学、宇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