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利用水稻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研究OsHK3在ABA诱导的抗氧化防护过程中的功能

作 者: 秦婷婷
导 师: 蒋明义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水稻 ABA 抗氧化防护 OsHK3
分类号: Q9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可以参与调节植物抵抗逆境(低温胁迫、干旱、盐胁迫等)的多种生理反应。已有研究表明ABA能够通过诱导活性氧(reactive oxides, ROS)的产生以及抗氧化基因的表达等途径,提高植物抗氧化防护能力。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 TCS)是通过组氨酸激酶(histidinekinase,HK)磷酸化对多种生理过程进行感知和调节的一类信号传递系统,在低等生物和高等植物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ABA诱导的抗氧化胁迫信号途径与水稻TCS系统的关系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本实验室前期从水稻OsHKs基因家族(OsHK1-6)中筛选出响应ABA信号的基因:OsHK3.研究发现ABA能诱导水稻OsHK3基因的表达。鉴于上述研究背景,为了进一步了解OsHK3的性质,我们以经ABA处理的粳稻(Oryza sativa L.)品种徐稻4号幼苗的R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扩增OsHK3完整的基因编码区。OsHK3基因开放阅读编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3072bp,编码1023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HK保守结构域:CHASE域,传递域(transmitter domain),接受域(receive domain)。根据预测分析,OsHK3还有两个跨膜域(trans-membrane domain)。我们将OsHK3与拟南芥中的杂合型组氨酸激酶的氨基酸序列通过ClustalW2软件比对分析后发现,OsHK3具有关键的保守位点:HisKA区中的His残基和REC中的DDK序列,表明OsHK3可能具有完整的组氨酸激酶活性。为研究水稻OsHK3基因与ABA诱导的抗氧化防护体系的关系,我们建立了水稻幼苗原生质体瞬时过表达体系。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OsHK3全长基因插入到原生质体瞬时表达载体pXZP008上,构成pXZ-OsHK3重组载体。将重组载体pXZ-OsHK3用PEG融合法转化水稻原生质体,28℃暗培养过夜。研究发现:8小时后,原生质体抗氧化防护系统中SODCc2、APXA、CATB基因表达与对照相比显著上调;16小时后,SOD、APX、CAT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强。SOD、APX总活性提高了2-3倍,CAT总活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我们推测:OsHK3可能参与了ABA诱导的抗氧化防护反应。为进一步研究OsHK3基因与ABA诱导的抗氧化防护应答的关系,我们建立了双链RNA (double-stranded RNA, dsRNA)瞬时干扰体系。在体外转录合成以OsHK3编码区基因片段为模板的dsRNA,用合成的dsRNA转染水稻原生质体,再用ABA处理转染24小时后的原生质体。研究发现:ABA作用下,APXA、CATB、SODCc2基因表达显著增强。OsHK3沉默后,APXA、CATB、SODCc2表达显著降低,外源ABA处理OsHK3沉默后的原生质体后,APXA、CATB、SODCc2表达略有增强,但仍低于对照水平。外源ABA能显著提高SOD、APX、CAT活性。OsHK3被干扰后, SOD、APX总活性分别降低50%和40%,CAT总活性也明显降低。用ABA处理OsHK3沉默后的原生质体,SOD、APX、CAT的活性略有上调,但仍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上述实验结果从另一方面证明了OsHK3参与了ABA诱导的抗氧化防护应答。为研究OsHK3的亚细胞定位,我们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OsHK3全长基因构建到原生质体瞬时表达载体pXZP008上,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XZ-OsHK3。我们一方面将重组载体pXZ-OsHK3用PEG融合法转化水稻原生质体,另一方面利用基因枪轰击法将pXZ-OsHK3导入洋葱表皮。以YFP为报告基因,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初步确定OsHK3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以上实验结果初步阐明了OsHK3基因在ABA诱导的抗氧化防护过程的作用,为ABA诱导植物细胞抗氧化防护系统的信号转导途径提供了新的证据。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水稻茎叶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的筛选及分析,S511
  2.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3. ABA和H2O2对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玉米sHSPs和抗氧化防护酶的作用,S513
  4. 水稻OsNAR2.1参与硝酸盐调控根系生长的机制,S511
  5. 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饲用安全性研究,S831.5
  6.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7.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8. 微管和蛋白磷酸酶AtPP2CA在调节拟南芥气孔运动中的作用,Q945
  9.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10. ABA诱导的OsDMI3基因的表达分析与亚细胞定位,S511
  11. ABA诱导的玉米叶片ZmCCaMK活性研究及亚细胞定位,S513
  12. 磷脂酶Dα1和Ca2+在拟南芥气孔关闭中的相互关系研究,Q946
  13. 小麦和番茄血红素加氧酶对过氧化氢、热激的应答及其抗氧化防护作用,S512.1
  14. 不同水稻品种对灰飞虱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S511
  15. RAFT无皂乳液聚合及ABA型三嵌段结构粘合剂的制备,TS190.2
  16. 培育聚合抗褐飞虱基因bph21(t)和抗稻瘟病基因Pi9保持系中间材料的研究,S511
  17. 水稻白叶枯病菌X002193基因功能的研究,S435.111.4
  18. 微生物菌剂在作物化肥减量化技术上的应用研究,S144
  19. 含cry1Ab和cry2Ab双基因的抗虫转基因水稻的研究,S511
  20. 转基因抗烟嘧磺隆水稻的研究,S511
  21. 水稻Gaijin类MITE在辐照条件下的转座活性鉴定,S511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物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