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北洋政府内国公债发行研究

作 者: 刘晓泉
导 师: 饶怀民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北洋政府 内国公债 发行
分类号: K258.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0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系研究北洋政府内国公债发行问题的学术专题。在重视宏观把握的同时,力求对北洋政府所发行每项内国公债的详细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介绍、梳理与分析,包括发行背景、缘由、经过、结果及还本付息的演变与实施,全面展现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财政、军事背景下,北洋政府内国公债发行的真实面貌。从时间上对北洋政府内国公债发行的演变轨迹进行了较为科学的阶段划分,对北洋政府内国公债发行总额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对北洋政府各项内国公债的发行方式、利率结构、偿还方式、品种结构、期限结构等等诸要素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就内国公债发行所产生的政治、经济、军事、财政、金融、国权、民负等等各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吸取其经验教训。通过对内国公债发行详情的梳理与分析,揭示这一时期内国公债发行的复杂特性及其本质。本文凡八章,外加绪论和结语,共为十个部分。简述如下: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现状、本文选题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界定公债相关概念及确定本文的研究范围,指出本文的努力方向。第一章,中国内国公债发行的开端。探究中国内国公债的起源及其发展轨迹,指出中国内国公债早在古代社会就已存在;阐述中国现代内国公债的产生,对息借商款的积极意义进行了肯定;详细分析昭信股票的发行缘由、经过及其结果。指出封建制度下的内国公债发行最早尝试扰民现象过于严重,难以继续。第二章,清末民初政权更迭中的内国公债发行。叙述清末民初政权更迭中的三项内国公债发行,其中包括清廷覆亡前夕发行的爱国公债、南京临时政府发行的中华民国军需公债、袁世凯统治初建时发行的民国元年六厘公债。指出这一时期的内国公债发行仍是一种尝试而未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经常性措施。第三章,内国公债发行佳绩的出现。阐述1914—1916年间北洋政府内国公债发行情况,具体包括民国三年内国公债、民国四年内国公债、民国五年六厘公债。指出民三公债、民四公债是我国内国公债发行史上最早获得发行成功的两笔公债,并详细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此时,内国公债发行逐渐成为袁世凯政府筹集资金的一项经常性措施。第四章,内国公债发行的泛滥。本章探讨1918至1921年间北洋政府的内国公债发行情况。由于政府财政不敷甚巨、金融市场混乱、外债举借条件苛刻等因,北洋政府大肆发行内国公债,进入了内国公债泛滥发行时期。这一时期的内国公债主要有为整理京钞而发行的民国七年短期公债、民国七年六厘公债、整理金融短期公债,有为筹措军费而发行的民国八年七厘公债,也有为救济华北灾害而发行的民国九年赈灾公债。本章在对各项公债进行梳理的同时,分析内国公债泛滥发行的原因及其后果。第五章,1921年内国公债整理与1922年内外盐余短债整理。本章阐述1921年北洋政府内国公债整理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内债基金的勉力维持,指出该次内国公债整理在挽回部分债信的同时,却在更大程度上失去了债信,新的内国公债发行不再受公众的欢迎。同时考察1922年内外盐余短债整理的前因后果,详细分析九六公债发行过程中的种种风波,指出九六公债是北洋政府后期扰乱金融最为严重的一次内国公债发行,九六公债的发行及其偿本付息基金无着使政府债信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此后,内国公债发行逐渐走向萎缩。第六章,内国公债发行萎缩及变相公债——“库券”发行。本章论述内国公债发行萎缩时期的民国十一年八厘短期公债、民国十四年公债及各项“库券”发行。由于公债泛滥发行导致公债信用丧失,内国公债发行逐渐出现萎缩。公债难以发行,只有发行变相公债——“库券”。期间两项公债发行额均只有一千余万元,而各项“库券”的发行额更是只有数百万元。内国公债发行逐渐萎缩,也预示着北洋政府统治即将走向终结。第七章,内国公债发行诸要素的实证分析。本章从时间上对北洋政府内国公债发行的演变轨迹进行了较为科学的阶段划分:对这一时期内国公债发行的数额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并提出了不同观点;对每一项发行内国公债的用途、利率、价格、基金、发行与偿还方式等等要素进行了细致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第八章,内国公债发行的影响分析。本章通过对内国公债发行与军阀政治、政府财政、国民经济、社会金融以及国权民负等等各方面关系的论述,分析内国公债发行对北洋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结语,在前面章节对北洋政府内国公债发行详情进行论述、概括、考证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它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10
绪论  10-25
  一、公债在西方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10-14
  二、我国公债产生与发展脉络及本文选题的意义  14-20
  三、公债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本文讨论范围的确定  20-22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结构与框架  22-25
第一章 中国内国公债发行的开端  25-53
  第一节 中国早期内国公债的产生  25-33
  第二节 中国内国公债发行的开端:息借商款  33-40
  第三节 甲午战败赔款与昭信股票发行  40-53
第二章 清末民初政权更迭中的内国公债发行  53-76
  第一节 爱国公债发行与晚清政权覆亡  53-59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财政危机与中华民国军需公债  59-68
  第三节 袁世凯统治初建与民国元年六厘公债发行  68-76
第三章 内国公债发行佳绩的出现  76-108
  第一节 中国第一次成功发行的内国公债:民国三年内国公债  76-94
  第二节 佳绩再现与外资入侵中国内国公债开始:民国四年内国公债  94-101
  第三节 洪宪帝制前后的内国公债发行:从洪宪元年六厘内国公债到民国五年六厘内国公债  101-108
第四章 内国公债发行的泛滥  108-141
  第一节 整理京钞及其失败:民国七年短期公债与民国七年六厘公债  108-120
  第二节 反对声浪中的内国公债发行:从民国八年短期公债到民国八年公债  120-131
  第三节 再度整理京钞: 民国九年整理金融短期公债  131-135
  第四节 1920年华北灾害与民国九年赈灾公债  135-141
第五章 1921年内国公债整理与1922年内外盐余短债整理  141-185
  第一节 1921年内国公债整理及整理内债基金之勉力维持  141-166
  第二节 1922年内外盐余短债整理:偿还内外短债八厘债券  166-185
第六章 内国公债发行萎缩及变相公债——“库券”发行  185-221
  第一节 内国公债发行渐趋萎缩:民国十一年八厘短期公债  185-191
  第二节 内国公债发行“息金”难寻:民国十四年八厘公债  191-197
  第三节 变相公债——“库券”发行  197-221
第七章 内国公债发行诸要素的实证分析  221-246
  第一节 内国公债发行数额问题的再探讨  221-228
  第二节 内国公债发行利率与付息日期  228-232
  第三节 内国公债发行票面额与发行价格  232-236
  第四节 内国公债发行用途与基金分析  236-240
  第五节 内国公债发行方式与偿还  240-246
第八章 内国公债发行的影响分析  246-278
  第一节 内国公债发行与军阀政治和政府财政  246-258
  第二节 内国公债发行与社会金融和国民经济  258-270
  第三节 内国公债发行与国权民负  270-278
结语  278-285
主要参考文献  285-298
后记  298-299

相似论文

  1. 我国图书发行供应链管理研究,F274
  2. 保荐人制度法律问题研究,F832.51
  3. 一个电子报纸发行系统的设计和实现,TP311.52
  4. 《银行周报》研究(1925-1937),F832.9
  5. 中国证券私募发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研究,D922.287
  6. 中国境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912.28
  7. 我国证券私募发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F832.51
  8. 我国证券市场税制优化研究,F812.42
  9. 中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热销市场实证研究,F832.51
  10. 中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的超募现状与对策研究,F832.51
  11. 基于SVR的中国股票定价研究,F224
  12.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革对定价效率的影响分析,F832.51
  13. 非公开发行股份投资策略与收益浅析,F832.51
  14. 美国私募发行法律制度研究,DD912.28
  15. 长株潭篮球彩票发行现状的研究,F832.48
  16. 我国学生文摘期刊海内外发行探析,G235
  17. 报刊网上订阅子系统分析与设计,TP311.52
  18. 中国创业板市场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溢价研究,F832.51
  19. 基于对象差异化的增发市场效应研究,F832.51
  20. 我国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行为的实证研究,F832.51
  21. A股上市公司选择非公开发行融资的原因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F832.51;F224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 > 北洋军阀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