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自组织临界性、分形及灾变理论研究

作 者: 高召宁
导 师: 姚令侃
学 校: 西南交通大学
专 业: 道路与铁道工程
关键词: 沙堆模型 SOC 组构 分形判据 灾变
分类号: U412.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9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围绕着沙堆模型实验,开展了工程领域的散粒体系统呈现自组织临界性的判据的研究;然后基于自组织临界性的判据对两个典型灾害系统——地震系统和斜坡松散堆积物系统的组构特征和自组织临界性动力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后主要针对影响公路和铁路的斜坡重力作用灾害,在自组织临界性概念的框架下,分别对灾害的形成机理、运动过程、预测预报和防治对策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在课题组先前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各种粒径级配的沙堆实验。在大尺度下,粒径均匀的沙堆和粒径级配曲线斜率不连续的非均匀沙堆表现为序列的准周期行为或规模的正态分布,而粒径级配曲线斜率连续的非均匀沙堆呈现出SOC特征。2、提出用信息熵来描述自组织临界性系统中幂次分布所包含的信息。首次定义了真实沙堆演化中沙崩大小分布的信息熵,并对沙崩信息熵进行了分析。随着沙堆演化的向前推进沙崩信息熵增大,并在临界态基本趋于稳定,达到最大值。沙崩信息熵体现了系统的无序度,表现了沙堆系统演化的复杂性,这对于理解复杂系统的潜在作用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沙崩信息熵也表明临界态的趋近可以通过熵的变化来体现,沙崩信息熵大小表明了沙堆当前状态与临界态之间的距离,沙崩信息熵越小表明沙堆当前状态距离临界态越远,沙崩信息熵越大表明沙堆当前状态距离临界态越近,当沙崩信息熵达到最大时表明沙堆系统的临界态已经达到。3、利用筛下沙粒数量构造了关联维数,推导出了关联维数的具体计算公式,计算了单面坡沙堆实验各种粒径级配的分维数。结合沙堆实验得出具有自组织临界性的沙堆系统,其颗粒粒径具有分形分布,提出了具有自组织临界性的系统其组构具有分形特点和系统组构的分形结构可以作为自组织临界现象发生的判据的假说,并利用颗粒空间排列具有分形特点的元胞自动机沙堆模型验证了这一假说。4、依据G—R定律,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发现地震活动在空间和能量分布上,当考虑其整体行为时具自组织临界性。利用分形理论中的粗视化网格法,深入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区断层系的分形特点和分形结构的跨尺度特征。建立了分形断裂力学简化模型,给出了地震活动性的b值与断层系的分维数D以及断层面的分维数d之间的定量关系,探讨了b的物理机制,以及b和D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证明了地震的自组织临界现象源于分形几何断层系的自组织临界性的动力学过程,明确了系统组构分形和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因果关系。5、研究了国道317都江堰至汶川K74+775~K75+740段7处斜坡松散堆积物颗粒粒度分布的分维规律,研究表明:斜坡松散堆积物颗粒分布具有良好的分形结构,分维数随着斜坡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分维数越小,斜坡松散堆积物中粗颗粒成分越多,分维数越大,细颗粒成分越多,分维数在2到3之间。以实测资料为依据,从颗粒流理论出发,结合大型相对密度仪和直接剪切仪实验,探讨了材料性质相同的颗粒物质其宏观力学性质与颗粒粒径分形分布之间的关系。推导了剪切应力系数、正应力系数、内摩擦角和颗粒浓度与粒径分维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粒径分维数D小的斜坡松散堆积物,流动性能差,崩塌流动过程中,斜坡松散堆积物系统与干扰相互作用的效应使松散物沿坡面下落阻碍增强,从而限制了系统各部分敏感性递增的趋势,使得扰动强度不至于总是超过自稳能力,该斜坡松散堆积物系统仍具有自组织临界性动力学特征,进而得出斜坡松散堆积物系统对干扰传播制约的能力是由组构的分形特征所决定的系统自身的性质决定的。6、分析了岩石破坏过程的自组织临界特征。为了研究这种临界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自组织程度参数α刻画单元之间的应力转移和局部单元上的应力集中的方法,并以单元的破坏强度服从二次Weibull分布为基础,运用重整化群理论建立了计算力学模型,推导了岩石破坏的临界破坏概率pc。结果表明,当单元的破坏概率p小于临界破坏概率pc时,单元的破坏是独立的和随机的,系统向稳定态演化;当单元的破坏概率p大于临界破坏概率pc时,单元的破坏向宏观贯通的张裂面这一吸引域集中;临界破坏概率pc以及单元承受外载F的能力均与初始条件有关,pc和F/F0随自组织程度参数α增大而减小,且F/F0<1,表明由于应力的转移使得单元破坏应力降低。7、通过对区域滑坡的空间规模分布,以及单个滑坡演化过程的位移时间序列分析,证明了滑坡灾害具有自组织临界性。滑坡一般发生在众多不连续面中强度效应最弱的主滑面上。滑面在演化过程中是一种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临界现象。运用图型动力学模型从图型演化角度分析了滑动面损伤破坏方式的“多米诺效应”和损伤破坏的“链式反应”过程。以确定性的、不可逆的、非线性、非局域和没有特征尺度的动力学规则,描述损伤单元之间的一种自动放大的非局域相互作用的连接过程,引入分布函数φ(p)和ζ(p)刻画断裂态吸引域在相空间的分布。探讨了不同损伤率下,滑面破坏的可能模式。8、分析了自组织临界性系统的可预测性,以及自组织临界性理论对灾害预测预报和灾害防治工程的启示。在自组织临界性的概念框架下,将改进的重标极差分析方法即RSH分析方法引入泥石流灾害前兆观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中,并在计算赫斯特指数H时,定义一个涵盖序列历史和序列长时记忆信息的时间窗,应用该方法对泥石流灾害进行了预测预报。基于自组织临界性的频率—规模的幂律分布关系,从可靠性设计角度出发,建立了斜坡防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并应用于实例的计算。

全文目录


摘要  7-10
Abstract  10-17
第1章 绪论  17-36
  1.1 探索自然界中的普遍机制  17-21
  1.2 自组织临界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8
    1.2.1 自组织临界性概念的提出  21-22
    1.2.2 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的特征  22-23
    1.2.3 国内外在SOC方面的研究进展  23-28
  1.3 课题研究在山区公路和铁路工程中的意义  28-32
    1.3.1 斜坡重力作用灾害  29-31
    1.3.2 地震灾害  31
    1.3.3 自组织临界性在灾害研究中的意义  31-32
  1.4 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  32-36
第2章 沙堆模型实验及信息熵分析  36-53
  2.1 沙堆模型实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6-38
  2.2 大尺度沙堆模型实验  38-47
    2.2.1 水槽沙堆模型实验  38-39
    2.2.2 有水单面坡沙堆模型实验  39-40
    2.2.3 无水单面坡沙堆模型实验  40-41
    2.2.4 不同颗粒级配曲线的大尺度沙堆对比实验  41-47
  2.3 沙堆系统中的信息熵  47-51
    2.3.1 信息熵  48-49
    2.3.2 沙崩大小分布的信息熵  49-51
  2.4 本章小节  51-53
第3章 大尺度散体组构分维和SOC判据研究  53-65
  3.1 沙堆组构的分形特性分析  53-57
    3.1.1 沙堆粒径分布的分形描述  53-55
    3.1.2 沙堆粒径分布的分维数  55-57
  3.2 自组织临界性判据的探讨  57-63
  3.3 本章小结  63-65
第4章 活断层系分维与地震活动性关系研究  65-89
  4.1 地震中的幂次律现象的普适性  66-67
  4.2 中国大陆及各构造区地震活动的SOC现象  67-73
    4.2.1 地震中的G-R现象  68-69
    4.2.2 中国大陆浅源强震震中的分形特征  69-73
  4.3 断层系分形特征的研究  73-77
  4.4 地震的SOC与断层系分形的关系探讨  77-85
    4.4.1 确定裂纹扩展时的表面自由能  77-78
    4.4.2 确定裂纹长度  78-79
    4.4.3 断层失稳破坏的分形特征  79-82
    4.4.4 探讨b值的物理实质  82-85
  4.5 关于地震的可预测性探讨  85-87
  4.6 本章小节  87-89
第5章 斜坡松散堆积物粒度分维及其SOC的探讨  89-108
  5.1 斜坡松散堆积物粒度分布的分形分析  89-96
    5.1.1 斜坡松散堆积物粒度分布的现场测定  92-94
    5.1.2 斜坡松散堆积物粒度的分维数计算  94-96
    5.1.3 斜坡松散堆积物粒度的分形特征  96
  5.2 颗粒流一般本构方程  96-100
    5.2.1 颗粒流概述  97-98
    5.2.2 颗粒流一般本构方程  98-100
  5.3 斜坡松散堆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与粒度分维数的关系  100-107
    5.3.1 相对密度实验  101-105
    5.3.2 直剪实验  105-106
    5.3.3 斜坡松散堆积物粒度分维与其SOC之间关系  106-107
  5.4 本章小节  107-108
第6章 岩石破裂的SOC和临界条件研究  108-117
  6.1岩石破坏过程的自组织临界现象  109
  6.2 岩石失稳破坏的临界条件研究  109-116
    6.2.1 建立重整化群模型  111-113
    6.2.2 利用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确定F′  113-114
    6.2.3 确定临界破坏概率  114-116
  6.3 本章小节  116-117
第7章 滑坡灾害中的SOC现象  117-127
  7.1 区域性滑坡中的幂律特征  117-118
  7.2 单一滑坡演化的自组织临界性  118-120
  7.3 滑面演化过程的自组织临界性  120-125
    7.3.1 基于图型动力学的滑面演化过程研究  120-122
    7.3.2 图型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122-123
    7.3.3 实例分析  123-125
  7.4 本章小节  125-127
第8章 SOC在公路和铁路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127-139
  8.1 SOC系统的可预测性  127-128
  8.2 SOC理论在防治工程设计中应用的可能性  128-129
  8.3 泥石流灾害预测预报探讨  129-133
    8.3.1 计算H值的R/S分析方法  129-130
    8.3.2 RSH算法及其在泥石流灾害预测中的应用  130-133
  8.4 斜坡崩塌防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133-138
    8.4.1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  134-136
    8.4.2 实例分析  136-138
  8.5 本章小节  138-139
结论  139-145
致谢  145-146
参考文献  146-16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工作  163

相似论文

  1. 青藏铁路沿线滑坡危险性评估,P642.22
  2. 基于VHDL/FPGA的嵌入式UART的设计及FPGA验证,TN47
  3. 基于RSA和Eflash的安全SOC设计,TN47
  4. 基于OVM的SoC功能验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N47
  5. 卫星导航SoC设计验证平台的研究与实现,TN47
  6. SoC芯片的低功耗物理设计研究,TN47
  7. 一种PC架构32位SOC系统结构的研究与设计,TP303
  8. 安全智能卡SoC芯片的通讯接口设计与实现,TN47
  9. 煤与瓦斯突出后的灾变损害及破坏特征,TD713
  10. 电动单轨吊动力锂电池组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TM912
  11. 独立光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TM912
  12. 基于MSP430电能表的设计研究与应用,TM933.4
  13. 电池充放电监控管理软件研究与设计,TM912
  14. 自由搜索算法的改进及其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TP391.41
  15. 模型驱动的SoC设计关键技术研究,TN47
  16. SOC中IP核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TN47
  17. 面向图像处理的可配置处理器设计与实现,TN47
  18. 基于H.264的视频编码器的优化和解码器DPB管理的软硬件实现,TN762
  19. 多媒体解码芯片的SoC设计,TN47
  20. H.264/AVC视频解码器的设计及其SoC实现,TN764
  21. H.264/AVC解码器设计与硬件实现,TN764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公路运输 > 道路工程 > 规划、勘测与设计 > 勘测 > 土壤、地质和地理勘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