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作 者: 吴心怡
导 师: 庄礼兴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针刺 中药疗法 根性坐骨神经痛
分类号: R277.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9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坐骨神经痛通常是指由于某种原因的刺激和压迫导致沿坐骨神经走行及分布区的放射痛。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窜痛,夜间尤为明显,疼痛部位多自臀部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放射。每遇咳嗽、打喷嚏等易使腹压升高的动作时,疼痛加剧。屈膝屈臀或向健侧侧卧休息后疼痛可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坐骨神经痛西医药治疗方面的进展较为缓慢。一般为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针对病因治疗,如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常用止痛药,同时辅助应用镇静剂及维生素类药物。也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但常因副作用较大而难以坚持。坐骨神经痛,根据其临床表现,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中医认为针灸能促进经络气血的畅通,故我国以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历史悠久,针灸治疗的机理包括:改善神经的微循环、消除神经的炎症反应、影响镇痛的神经通路及递质、影响脊椎的生物力学等。近代许多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生理反应研究如:痛阈和耐受痛阈的变化。治疗前后的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和p-内啡肤(p-EP)的变化。电针对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等均有报导。目的:通过针刺配合中药组与中药组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实现常规方法的突破。方法:本研究根据循经和辨证的原则取穴采用针刺治疗,配以中药内服,设立治疗组(针刺配合中药组)与对照组(中药组),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并设立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BRS-6行为评分、Fairbank JC腰痛病情评分表,分别对VAS积分、BRS-6积分、腰痛病情计分进行治疗对比。结果:①经卡方检验,两组疗效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56.67%明显优于对照组26.67%,总有效率治疗组80%明显优于对照组60%,因此,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②针灸配合中药疗法能显著降低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VAS积分、BRS-6积分、腰痛病情计分,优于常规中药治疗的对照组;提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能明显改善坐骨神经痛症患者的主观疼痛症状。③通过对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诱因、辨证分型、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性别、发病诱因、中医辨证分型、对疗效没有明显影响;年龄、病程则对疗效有明显影响。年龄大者、病程较长者治疗效果较差。结论:本试验研究表明,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症状从而改善了其他症状并提高生活活动能力,优于中药对照组。通过对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诱因、辨证分型、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性别、发病诱因、中医辨证分型、对疗效没有明显影响;年龄、病程则对疗效有明显影响,年龄大者、病程较长者治疗效果较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2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2-30
  第一节 现代医学和中医对坐骨神经痛的认识  12-17
    一、现代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认识  12-15
      (一) 定义  12
      (二) 坐骨神经痛的分类  12
      (三) 病因及发病机制  12
      (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12-14
      (六) 西医治疗  14-15
    二、中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认识  15-17
      (一) 病因病机  15-16
      (二) 辨证治疗  16-17
  第二节 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研究现状  17-21
    一、中药治疗  17-18
    二、针灸疗法  18-21
      (一) 针刺治疗  18
      (二) 电针疗法  18-19
      (三) 温针疗法  19
      (四) 艾灸疗法  19
      (五) 穴位注射  19
      (六) 穴位埋线  19-20
      (七) 针刀疗法  20
      (八) 推拿疗法  20
      (九) 其他疗法  20-21
  第三节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  21-26
    一、针刺疗法  21-24
      (一) 一般针法  21-22
      (二) 特别针法  22-23
      (三) 针灸配合其他疗法  23-24
    二、推拿疗法  24-25
      (一) 拔伸类疗法  24
      (二) 旋转侧扳法类手法  24-25
    三、中药治疗  25-26
      (一) 中药内治法  25
      (二) 中药外治法  25-26
    四、小结  26
  第四节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机理  26-28
  第五节 研究背景  28-29
  第六节 本研究创新之处  29-30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30-38
  第一节 临床研究资料  30-31
    一、病例来源  30
    二、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30-31
      (一) 诊断标准  30
      (二) 纳入标准  30
      (三) 排除标准  30-31
      (四) 中止、剔除标准  31
      (五) 意外情况的处理  31
  第二节 研究方法  31-33
    一、分组方法  31
    二、治疗方法  31-32
    三、观察周期  32
    四、疗效判定  32-33
    五、统计方法  33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33-38
    一、一般资料统计分析  33-35
    二、治疗前后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35-38
第三部分 讨论  38-48
  一、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机理  38-40
  二、平衡针治疗机理  40-42
  三、疼痛影响分析  42-44
  四、与疗效相关的因素分析  44
  五、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医认识  44-45
  六、神经与传统针灸经络的关系  45-47
  七、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47-48
结语  48-50
主要参考文献  50-55
附录  55-58
致谢  58

相似论文

  1.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2. 原络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3. 荥合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4.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R246
  5. 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R246
  6. 头部腧穴配合循经远近配穴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R246
  7.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8. 基于聚焦扫描光声成像的光声信号分析及医学应用,R318.51
  9.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10. 针刺联合微创血肿抽吸术对家兔急性期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损伤的影响,R245
  11. MMP-1和TIMP-1在末端病大鼠跟腱末端组织的表达及其针刺干预作用,R87
  12. 慢性内脏痛敏及针刺缓解内脏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R245
  13. 胆总管结石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针刺研究,R246.2
  14. 氟骨症脾肾论治针刺临床研究,R246.1
  15.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R246
  16. 针刺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研究,R246.6
  17. 针药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观察,R255.3
  18. 针刺对多重应激致慢性疲劳大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19.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R277.7
  20. 益肾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与评价,R246.3
  21. 急性期针刺风池、风府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R24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其他学科 >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