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铜铁多金属成矿系列及成矿预测

作 者: 邓明国
导 师: 秦德先;李文昌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关键词: 铜铁多金属成矿带 成矿背景 成矿系列 成矿预测 找矿靶区 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 云南
分类号: P618.4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5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博士论文“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铜铁多金属成矿系列成矿预测”是结合国土资源部“西南三江云南段有色金属基地勘查”所属的“云南元江撮科-新平地区铜铁矿评价”项目(编号:资(2006)003-04)的科研需要而选题。本文应用成矿系列理论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在广泛收集区域地质矿产、物化探、遥感、科研、勘查资料和吸取前人成果和认识的基础上,从野外大量的观察研究入手,厘定了研究区三大成矿系列,并以第一成矿系列—与早元古代富钠质火山-沉积岩有关的变质铁、铜、金成矿系列—“大红山式”铁铜矿床为重点解剖对象,对早元古代大红山群的含矿性、岩石学、变质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地质研究;进行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岩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和成矿规律等的系统研究工作;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在计算机及高新技术(GIS)支持下,对新平大红山—元江撮科铁铜多金属成矿带开展了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研究,获得了如下的主要成果:(1)确立了研究区地质构造演化及其对成矿的控制。研究区所处的康滇地轴成矿带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史,裂谷多旋回带来了成矿多旋回,并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矿产。“大红山式”铁铜矿床产于陆缘海型初生拗拉槽中,裂谷作用造就了相对封闭还原的海盆地,与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在其深谷中沉积了大红山群,来自古陆核深部上地幔岩浆柱的物质侧向上涌,于拗拉槽中爆发火山活动,大红山火山岩型铁铜矿床即产于该拗拉槽的细碧角斑岩-陆屑-碳酸岩建造的富钠质熔岩与凝灰岩中,其火山岩属洋脊拉斑玄武岩,具有铁铜矿成矿专属性。(2)厘定了研究区的成矿系列。在时间上由与早元古代富钠质火山—沉积岩有关的变质铁、铜、金成矿系列→与中元古代(喷流沉积)沉积改造有关的浅变质铁、铜、稀土成矿系列→与中生代早期沉积—改造作用有关的铜矿成矿系列,全面揭示了各个成矿系列的矿床类型、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考虑3个成矿系列的典型代表,划分出大红山式和撮科式,落雪式和易门式以及晚三叠统砂砾岩中沉积-改造铜矿类型,并对其进行了解剖,为各个成矿系列的建立提供了实证研究。(3)重点研究了“大红山”式铁铜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铁铜矿与富钠火山岩密切相关,含矿围岩、矿体及次火山岩具有近似或相同的形成条件和环境,矿床为与海底火山喷发作用有关的偏碱基性火山岩成矿系列;微量元素统计分析表明:矿石与围岩微量元素组合基本相同,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陡倾斜曲线和Eu的负异常,说明蚀变和变质已使原岩中的斜长石受到了强烈改造,Ce总体为弱负异常,(La/Sm)>1,具有洋中脊T型玄武岩特征,稀土总量普遍较低,且明显富集轻稀土,属轻稀土富集型。(4)对“大红山式”铁铜矿床成矿温度、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和成矿时代进行了系统研究。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2~370℃之间,可能存在两个成矿阶段:早期成矿阶段均一温度为290~330℃,盐度为16~32wt%,pH值为3.7~3.0,logfs2为-70.2,logfo2为-26.55,logfco2为3.3~1.5;晚期成矿阶段为160~250℃,盐度为13.8~45wt%,pH值为4.5~3.4,logfs2为-11.04,logfo2为-34.37,logfco2为4.63~3.9;铅同位素资料显示,成矿物质为不同源、不同环境、不同时间形成的混合铅;硫同位素分析表明,硫源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的还原作用,部分来自火山喷发作用从深部带来的地幔硫,是火山与海水两种来源的硫混合而成;从δ18OH20和δDH20值判断,本区成矿流体水的来源比较复杂,火山沉积成矿期介质水的来源主要为原生岩浆水,并受到一定程度海水的影响,后期的区域变质改造过程中,则逐渐演化成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降水混合效应的成矿流体。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从K/Ar同位素年龄看,主要集中在800Ma±20Ma,反映“大红山式”铜铁矿床后期变质改造的事件,代表了晋宁运动期间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及铀矿化的时间,也是大红山铜矿床的改造年龄。(5)运用成矿系列理论指导找矿预测。根据成矿系列阐述的矿床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时间上的演化规律,总结了大红山岩群寻找铁铜多金属矿床的5大控矿因素和8大成矿预测标志,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6)重点研究了“大红山式”铁铜矿床的地质-物化特征,建立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利用多元成矿信息理论对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及遥感地质特征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总结了研究区内“大红山式”铜铁矿床找矿勘查的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利用基于GIS的多元地学成矿信息对早元古代大红山群和昆阳群进行了找矿靶区定位预测,指出了找矿远景区,为矿山的找矿勘探指明了方向。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目录  9-11
第一章 绪论  11-21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3
    1.1.1 选题依据  11
    1.1.2 研究意义  11-13
  1.2 大红山矿床发现简史及研究现状  13-17
    1.2.1 大红山矿床发现简史  13-15
    1.2.2 大红山矿床研究现状  15-17
  1.3 论文工作阶段及完成工作量  17-18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  18-21
第二章 成矿系列与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研究述评  21-37
  2.1 成矿系列理论研究述评  21-28
    2.1.1 成矿系列的概念  21-23
    2.1.2 成矿系列理论研究现状  23-25
    2.1.3 成矿系列的基本特征  25-26
    2.1.4 成矿系列的分类与命名  26-27
    2.1.5 成矿系列的研究方法  27-28
    2.1.6 成矿系列研究展望  28
  2.2 成矿预测研究现状  28-37
    2.2.1 成矿预测理论  29-30
    2.2.2 成矿预测方法  30-32
    2.2.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矿产资源预测中的应用  32-34
    2.2.4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  34-37
第三章 区域成矿背景  37-83
  3.1 区域地质背景  37-65
    3.1.1 地层  37-47
    3.1.2 构造  47-62
    3.1.3 岩浆岩  62-65
  3.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65-70
    3.2.1 布格重力异常  65-67
    3.2.2 剩余重力异常  67-68
    3.2.3 航空磁测异常  68-70
  3.3 遥感影像特征  70-72
  3.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72-83
    3.4.1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72-73
    3.4.2 水系沉积物背景值特征  73-75
    3.4.3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特征  75
    3.4.4 区域地球化学分区  75-78
    3.4.5 研究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78-83
第四章 成矿系列  83-111
  4.1 矿产分布特点  83
  4.2 成矿系列划分  83
  4.3 各成矿系列的主要特征  83-109
    4.3.1 与早元古代富钠质火山—沉积岩有关的变质铁、铜、金成矿系列  83-99
    4.3.2 与中元古代(喷流沉积与)沉积改造有关的浅变质铁、铜、稀土成矿系列  99-107
    4.3.3 与中生代早期沉积—改造有关的铜矿成矿系列  107-109
  4.4 成矿系列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矿化分带  109-111
第五章 典型矿床—大红山铁铜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111-147
  5.1 矿区地质概况  111-121
    5.1.1 地层  111-115
    5.1.2 构造  115-119
    5.1.3 岩浆岩  119-121
  5.2 矿床地质特征  121-122
  5.3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122-142
    5.3.1 容矿岩石化学特征  122-124
    5.3.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24-127
    5.3.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27
    5.3.4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127-134
    5.3.5 成矿物化环境  134-140
    5.3.6 大红山群变质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140-142
  5.4 矿床的形成作用  142-144
    5.4.1 海底富钠质火山喷发—沉积作用  142-143
    5.4.2 次火山气液交代(充填)作用  143-144
    5.4.3 区域变质改造作用  144
  5.5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144-147
第六章 成矿预测  147-197
  6.1 控矿因素和成矿预测标志  147-158
    6.1.1 控矿因素  147-150
    6.1.2 成矿预测标志  150-152
    6.1.3 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152-156
    6.1.4 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156-158
  6.2 基于GIS的早元古界大红山群区域成矿预测  158-164
  6.3 找矿远景区地质、物化探及遥感特征  164-194
    6.3.1 元江撮科靶区预测  164-181
    6.3.2 底巴都找矿远景区  181-187
    6.3.3 东么找矿远景区  187-191
    6.3.4 曼蚌找矿远景区  191-194
  6.4 基于GIS的昆阳群分布区铜矿远景预测  194-197
致谢  197-199
参考文献  199-207
附录  207-211
图版  211-214

相似论文

  1.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分析,J905
  2. 云南省民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G633.2
  3.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4.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5.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6. 文化的资本化运作研究,G124
  7.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326.2
  8. 云南有色金属矿山细菌多样性初步探究,TD926.4
  9. 云南省勐腊县南坡铜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P618.41
  10. 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状况研究,G522.3
  11. 云南省环境教育立法探讨,X-4
  12. 云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研究,G522.3
  13. 云南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改进规划与实施研究,F626
  14. 粳稻育种材料在云南不同海拔的表现分析,S511.22
  15. 云南省晚期血吸虫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532.21
  16. 滇川亚种云南地理株钉螺生长规律的研究,R184
  17. 云南民间工艺美术的造型技法及其审美内涵研究,J528
  18.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研究,D422.6
  19. 云南省昆明市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G82
  20. 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收敛的研究,F124.7;F224
  21. 农民工工伤保险与劳动关系探究,F249.26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有色金属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