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研究

作 者: 张玉琨
导 师: 潘祖和
学 校: 云南财经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云南边疆民族 大学生村官 长效机制
分类号: D4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为培养新世纪有工农感情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是对青年知识分子培养的战略安排,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实施,为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搭建了新的平台。同时,也对巩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以及推进新形势下农村的改革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改进民生、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从目前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实践效果和经验来看,大学生“村官”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全能找到利益的均衡点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实现就业与云南边疆新农村建设的双赢。云南作为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欠发达省份,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省区。为了吸引和鼓励大学生到广阔的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服务和锻炼,云南省也结合本省实际,细化了党中央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有关规定。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基层政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云南省文山州、德宏州等都有大学生“村官”带领群众寻找致富出路的先进事迹。但是由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省情,也导致了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云南省的特殊省情主要体现在:第一,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第二,党的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制度尚未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第三,社会发育程度低,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第四,影响边境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的国际性因素错综复杂。本文结合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基数大、少数民族多、多宗教并存、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等现实情况和特点,针对目前大学生“村官”工程推行过程中存在的大学生“村官”定位不明确、不适应农村环境、民族地区群众工作难度较大以及大学生“村官”政策贯彻力度不够等问题,对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历史背景进行追溯,立足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和问题以及目前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着眼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选派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从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参与、发展和流动四个方面出发,对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实施和推进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第一,设计科学的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激励更多优秀大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使他们成为“三农”工作的中坚和骨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第二,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村官”参与机制,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相关政策,为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使大学生村官更好更快地融入基层工作;第三,构建完善的大学生“村官”发展机制,加强分类指导,落实岗位、明确政策、创新机制,保证大学生“村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第四,探索顺畅的大学生“村官”流动机制,以期逐步形成五级政府联动,进口旺、出口畅的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派长效机制,实现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良性循环。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绪论  11-21
  第一节 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4
    一、论文的选题背景  11-12
    二、论文的研究目的  12
    三、论文的研究意义  12-14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的概念及文献综述  14-17
    一、萌芽阶段:1995 年——2001 年  15
    二、发展阶段:2002 年——2006 年  15-16
    三、普及阶段:2007 年——至今  16-17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  17-18
    一、论文的研究方法  17
    二、论文的基本内容  17-18
  第四节 论文的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8-21
    一、论文的技术路线  18-19
    二、论文的创新点  19-21
第二章 大学生 “村官” 工程的历史背景  21-29
  第一节 “五四” 运动时期  21
  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  21-22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  22-23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23-25
  第五节 20 世纪末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到大学生村官  25-29
    一、青年志愿者行动  25-26
    二、大学生 “村官” 项目  26-29
第三章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9-35
  第一节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  29-30
  第二节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  30-35
    一、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30-31
    二、党的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制度尚未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31-32
    三、社会发育程度低,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32-33
    四、影响边境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的国际性因素错综复杂  33-35
第四章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 “村官” 的现状  35-45
  第一节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 “村官” 的基本情况  35-37
  第二节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 “村官” 已实现的积极作用  37-38
    一、改善了我省农村干部队伍的结构,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37
    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省农村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37-38
    三、有利地宣传了党的支农惠农政策  38
  第三节 大学生 “村官” 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  38-45
    一、身份尴尬  38-39
    二、不适应农村环境  39-41
    三、具体工作开展不顺  41-42
    四、主要政策缺陷  42-45
第五章 关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建立和完善大学生 “ 村官” 工作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45-66
  第一节 设计科学的大学生 “村官” 选拔机制  45-48
    一、确定选拔模式  45-46
    二、明晰角色定位  46-47
    三、客观公正选拔  47-48
  第二节 建立有效的大学生 “村官” 参与机制  48-53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 “村官” 安心任职  48-51
    二、强化素质培养,为大学生 “村官” 发挥聪明才智打牢基础  51-53
    三、加强宣传报道,树立典型榜样  53
  第三节 构建完善的大学生 “村官” 发展机制  53-62
    一、加强党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领导  53-54
    二、加强科学管理,发挥大学生 “村官” 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54-58
    三、加强服务工作,为大学生 “村官” 干事创业提供条件  58-59
    四、加强对大学生 “村官” 的考核、检查  59-62
  第四节 探索顺畅的大学生 “村官” 流动机制  62-66
    一、鼓励留村任职工作  62
    二、择优招录乡镇和其他党政机关公务员  62-63
    三、扶持自主创业发展  63-64
    四、引导另行择业  64
    五、支持继续学习深造  64-66
总结与展望  66-67
参考文献  67-71
附录  71-77
致谢  77-78
本人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78

相似论文

  1. 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D422.6
  2.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问卷的编制,B841
  3. 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实选择,G641
  4. 艾滋病防控中的部门协作长效机制研究,R183
  5.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G249.2
  6. 大学生村官胜任特征模型的初步研究,D262
  7. 大学生“村官”出口管理研究,D262.2
  8. 警察涉黑犯罪防控的长效机制研究,D631.1
  9. 建国初期云南边疆民族关系的调整(1950-1956),D633
  10. 高校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G641
  11. LS区大学生村官流失案例研究,F325.4
  12. 媒介视域与乡村视域中的大学生“村官”形象研究,G206.2
  13. 大学生村官激励制度研究,D422.6
  14. 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研究,D422.6
  15. 2005-2009年《人民日报》大学生村官的报道实证研究,G212
  16. 青海省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现状研究,D422.7
  17. 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422.6
  18. 大学生村官社会支持研究,D422.6
  19. 大学生村官现状及问题分析,D422.6
  20. 西部地区“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与思考,F325.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