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四川基层司法审判的现代转型

作 者: 吴燕
导 师: 陈廷湘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县级司法 审判 转型 权利义务
分类号: D92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2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到清末之际,已经有十分完善的法律文本,但司法实践与成文法却殊多背离。司法组织形态是行政司法合一,由于权力的集中,司法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晚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都对司法进行了改革,其改革从独立的司法组织建构等方面展开。在清末民初之际,“新政”修律具有显然的激进性特征,北洋政府时期在制度上做出了一些务实的修正,但在实践上,由于诸多因素影响,这时的司法更为混乱。南京国民政府的司法建设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展开的。虽然四川省从1918开始就实行防区制,独立于中央,但司法上四川和中央的联系并没有完全割断,也具有清末和北洋时期的司法特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基层司法转型根源于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理论,他们规定了基层司法组织的性质、形态、功能的总架构,对基层司法组织的审判活动,也有着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当然,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理论,对基层司法组织建设的包容性的缺失,甚至自相矛盾给基层司法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否认不了。此外,国民党的“党治”理论对基层司法实践也有不可忽视的双重影响。防区制时期的四川,一切都操于军阀之手,虽然军阀们也宣称司法独立,但司法的一切权力都被军阀掌控。1935年中央军入川后,防区制被打破,四川的一切建设,包括司法建设才纳入全国建设的轨道。对基层司法组织和司法审判活动都进行了整顿,在人员和经费方面进行厘定并划拨,对审判程序、审判活动严加规定。抗战开始后,四川直接在中央领导下进行政治经济建设,基层司法建设才开始向所谓的现代方向转型。通过整顿建设,在人才、经费、审判水平上确实有所提高。战后随着国民党政权独裁性的加强,一方面最高司法当局对基层司法的控制加强,另一方面基层却悄然做着于己有利的变通。纵观民国已降的30年的历史,已经不是司法应否独立的理论争论,而是司法如何独立的实践博弈。如何协调各种矛盾,使司法能够顺利转型。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观念中,民众基本没有或极少有权利意识,民众权利意识的树立和权利义务的正确行使遂成为考察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转型的重要视角。本文通过四川各县诉讼的全过程,通过起诉书、判决书,直接观察到这一时期四川普通民众民事法律观念的民事法律观念逐渐形成、变化。虽然制度和民众观念变化的方向一致,但二者变化的速率是不同步的,文化观念不能尽弃传统而重新开始,普通民众观念形变而实不变的情况在诉讼中不断反映出来,转而又影响着制定法的进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基层司法确有转变,但这一转变并不理想,不仅不符合现代民主国家政治制度的司法形态,也不符合“政治精英”们最早的设想。甚至到了40年代末,在全国范围内,独立的县级司法组织始终没有完全建立。40年间,几乎没有一个司法改革方案被彻底贯彻,究其原因,我们看到现实人才、经费、战争、人们法制文化观念的制约颇为巨大,本章分析了四川在转型时期的经济、人才条件,从这些方面分析基层司法转型的窒碍,可以使我们对司法转型的成败得失有更实在的理解。

全文目录


摘要  2-4
英文摘要  4-10
绪论  10-17
  一、学术动态及研究趋势  10-12
  二、选题的意义  12-16
  三、史料来源  16-17
第一章 清代及北洋政府时期县级司法审判制度概述  17-41
  第一节 清代州县司法概述  17-26
    一、清代县级司法行政组织及司法职能  17-18
    二、清代洲县司法审判特点  18-26
  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县级司法概述  26-41
    一、县级司法组织的制度设计与调整  27-31
    二、北洋时期县级司法审判概述  31-39
    三、北洋时期四川与全国县级司法的相异  39-41
第二章 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基层司法审判的理论渊源  41-56
  第一节 司法审判的宪政理论渊源  41-48
    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理论对司法组织构建和审判的影响  41-46
    二、"五权"分立制度中司法行政权的归属与县级司法组织建构  46-48
  第二节 司法审判的"党化"渊源  48-56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四川县级司法组织形态和职权的演变  56-165
  第一节 防区制时代县级司法组织  57-80
    一、县司法组织设立  57-64
    二、兼理司法县政府的司法职能和实权  64-80
  第二节 1935至1937年的县级司法组织的整顿  80-113
    一、统一川政后的社会情势  80-82
    二、1935——1937年四川县级司法整顿  82-113
  第三节 县司法处和县法院  113-165
    一、四川各县司法处的设立  113-120
    二、县司法处人员的选拔和培养  120-133
    三、各县司法经费由双轨向单轨变动的初衷和实效  133-157
    四、县级司法行政管理的强化、程式化及虚化  157-165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四川县级司法审判实务  165-245
  第一节 防区制下的县级司法审判活动  165-191
    一、兼理司法县政府对案件的受理、侦讯  166-177
    二、兼理司法县政府对案件的审结  177-186
    三 防区制下诉讼审判的"非党化"倾向  186-191
  第二节 40年代的县级司法审判  191-245
    一、1935年到1937年审判整顿  191-207
    二、40年代的县司法审判个案分析  207-230
    三、40年代县司法审判的旧矛盾和新问题  230-245
第五章 起诉书、判决书与民事权利义务观  245-315
  第一节 家族观念的改变和民事权利观念的建立  246-262
    一、家族观念的因袭与逐渐淡化  247-253
    二、民事权利观念的建立  253-262
  第二节 司法审判中财产权观念的复杂变化  262-294
    一、传统法律中财产权的基本精神与1929年《民法》的所有权思想  262-265
    二、家庭共有财产观的变化与继承诉讼  265-272
    三、民法新概念的使用与租佃诉讼  272-294
  第三节 婚姻问题的司法审判  294-315
    一、传统婚姻家庭观念与1929年《民法》对婚姻的规定  294-296
    二、重婚、纳妾的司法审判  296-304
    三、离婚、遗弃寡妇的财产保护与司法审判  304-315
第六章 基层司法现代转型的困境和问题  315-366
  第一节 司法转型的模式和时间预计  316-325
    一、司法转型的模式和时间预计  316-318
    二、促使司法转型加速的主要因素  318-325
  第二节 经费的制约  325-348
    一、四川财政无力支持理想的改革  326-336
    二、世事多变牵涉各方,司法行政部力不从心  336-348
  第三节 现代司法人才的短缺  348-357
    一、抗战前现代司法人才绝对短缺的艰难  348-350
    二、抗战后现代司法人才相对短缺的困窘  350-357
  第四节 法律、习惯、观念冲撞中的司法困惑  357-366
    一、"礼"、"法"对撞中婚姻案件的审判困惑  360-362
    二、错综复杂的"典当"审判困惑  362-366
参考文献  366-383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383-385
致谢  385-386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3.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4. 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675.8
  5.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6. 法院审判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研究,TP309
  7. 政府职能转换背景下人大执法检查工作的完善,D624
  8. 我国社会转型期慈善伦理的经济学分析,D632.9
  9. 东亚转型国家民主巩固的困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73
  10. 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现象的社会学研究,C912.82
  11.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12. 资源型经济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F124.5
  13. 转型时期我国工会维权的对策研究,D412.6
  14. “媒体审判”现象探析,D926
  15.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16. 《大公报》舆论建构途径研究(1925-1932年),G219.29
  17. 当代主体价值选择的困惑与途径,B018
  18. 经济社会转型期企业信用问题研究,F279.2
  19. 儒家人性论与转型期人性价值的建构,B222
  20.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防控与解决机制,D631.4
  21. 证券经纪合同研究,F832.5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中国法制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