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研发协作和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间竞合研究

作 者: 葛泽慧
导 师: 胡奇英
学 校: 上海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竞合 研发 供应链管理 个体理性 集体理性
分类号: F274;F2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985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现实中,企业经常要面临跨区域、跨产业、跨文化、跨系统的运营管理与战略决策问题。在如此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间构成了竞争与合作共存的组织关系,本文称之为竞合。企业间的竞合现象形式多样,无处不在,然而对它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目前有关竞合现象的研究中,存在两种理论基础,我们称之为个体理性集体理性。在研究方法上同时考虑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对竞合现象进行部分地定量分析的文献还不是很多。而这种工作对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实践非常重要。因此,本文以研发协作和供应链管理为背景,同时考虑企业的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对企业之间的竞合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了一些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结果。本文依照横向协议竞合、纵向协议竞合、非协议竞合以至更松散的竞合四种类型,对研发协作和供应链管理领域内的企业间竞合现象进行了定量分析。一、基于协议的横向竞合关系多个面临同一市场的竞争者协作组织研发是常见的具有协议约束的横向竞合现象。关于横向研发协作的研究,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两点进行:(1)如何系统地全面地考察,哪些因素在协作研发决策中非常重要?它们又是如何影响企业的决策?(2)如何建立一种理性模式,揭示企业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动机?我们将市场份额与投资份额视作相互独立的决策项,并消除企业的事前对称性假设。同时,为了体现企业的合作动机,本文引入虚拟局中人的概念。通过考虑虚拟局中人和真实局中人共同参与的博弈,在弱于传统二阶段研发合作博弈模型的条件下,我们发现在研发协作团体中较高的研发投入份额必须通过较高的市场份额保证。进一步,本文得出了与传统观点不同的两个主要结论:(1)同等溢出水平下,研发卡特尔优于其它的研发模式。进而我们指出,这种优越性源于合作与竞争共存,即我们对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的同时考虑。同时,对集体利益的关注也使得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变得复杂,取决于多种效应相综合的结果。(2)在引入企业吸收能力和成本减少函数之后,知识溢出水平起着双重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企业在能够内生化技术溢出水平时。当企业提升研发协作团体内部的溢出水平时,企业自身的特征,诸如吸收能力、风险规避度、市场竞争等,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研发决策。二、基于协议的纵向竞合关系本文在这一部分考察了由一个上游企业和一个下游企业所组成的二级供应链所面临的研发合作与生产销售竞争。进一步,本文集中研究两点内容:(1)企业谈判能力对企业伙伴选择所造成的影响;(2)企业的合作模式选择问题。本文在更广泛的应用背景下论证了几种研发合作模式定义的合理性,以及企业如何选择合作模式。首先,伙伴选择的均衡结果是企业将选择与自身谈判能力相近的企业结成研发卡特尔,因此二者在总体利润中被重视的程度几乎相同。其次,我们还分析了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技术贡献水平和知识溢出水平而选取适当的合作模式。三、非协议竞合关系在这一部分,我们从两个层面考察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所组成的供应链内的竞争与合作共存现象。一个是决策层面上的,它涉及批发定价、零售定价、商品订购、上游企业的品牌广告以及下游企业的销售努力等决策变量。在这些变量中,批发价决策将招致企业之间的竞争性行为,而企业努力水平的提高是完全利于合作的。这两种类型的变量在供应链中同时存在。另一个层面是关于企业效用的,在本文中通过引入企业的利己偏好来体现。此时,供应链中的企业不仅考虑自身利润,而且考虑伙伴(或者竞争者)的利润。除此之外,分散供应链和集成供应链情形也在本章中得到研究,并将三者进行比较。我们通过求解一个关于增广边际利润的单变量方程,给出这三种情形的纳什均衡存在性及其求解方法。在三种情形中,竞合供应链的绩效和订购水平处于另两者之间,是一种中间状态。进一步,我们还分析了利己偏好对企业决策和利润的影响。最后的数值分析证实了相应的理论结果,而且得出了一些理论分析所不能完成的重要结论。我们的一个主要的管理见解为:为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绩效,作为领导者的制造商更应该利他,而作为追随者的零售商只需依照利己行事即可。四、更松散的竞合关系企业之间除了通过事前沟通而达成合作外,也可以依赖对社会规范、文化、价值等的理解与认同来促成非正式的合作(默会合作)形成更为松散的竞合关系。本文在这一部分指出,默会合作具有规则模糊性、高度的主体相关性、双重性、决策分散性等特点;同时,企业的合作动机不仅来自于互惠从属关系或者避免相互报复,还来自于对总体利益的关注。因此,我们引入虚拟局中人以体现总体利润的多少,同时提出偏好弃利和η-平衡决策束的概念,并研究了弃利向量集的结构。结果发现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弃利向量集是凸集,而且在合作企业的偏好弃利具有不变权重的条件下,系统存在唯一的最小弃利点,以达成或维持默会合作。总之,针对具体的应用背景,对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的同时考虑,是本文的重要创新之一。通过对具体问题建立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得出了有意义的理论与试验结果以及管理见解,其中某些观点区别于传统的观点。

全文目录


摘要  6-8
英文摘要  8-15
第一章 绪论  15-26
  1.1 竞争、合作、竞合  15-17
  1.2 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17-21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  21-25
    1.3.1 基于协议的竞合关系  21-24
    1.3.2 非正式的竞合关系  24-25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25-26
第二章 横向协议竞合:同质产品研发协作与市场竞争  26-55
  2.1 引言  26-30
  2.2 影响协作研发决策的决定因素  30-34
    2.2.1 知识溢出水平  30-31
    2.2.2 吸收能力  31-32
    2.2.3 成本降低能力  32-33
    2.2.4 不确定性  33-34
  2.3 模型  34-38
    2.3.1 技术溢出外生时  35-36
    2.3.2 技术溢出内生时  36-38
  2.4 决策分析  38-46
  2.5 溢出敏感度分析  46-50
    2.5.1 研发合资下的决策变动  46-49
    2.5.2 研发合资卡特尔下的决策变动  49-50
  2.6 两种模式下的利润变动  50-52
  2.7 扩展,及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52-53
  2.8 结论  53-55
第三章 纵向协议竞合:供应链内的研发协作与产销竞争  55-77
  3.1 引言  55-58
  3.2 模型  58-64
  3.3 联盟伙伴选择  64-69
  3.4 合作模式选择  69-73
  3.5 不同模式下的均衡策略分析  73-75
  3.6 结论  75-77
第四章 非协议竞合:供应链内的合作营销与竞争分利  77-111
  4.1 引言  77-82
  4.2 模型  82-87
    4.2.1 分散供应链  85
    4.2.2 竞合供应链  85-86
    4.2.3 集成供应链  86-87
  4.3 纳什均衡  87-99
    4.3.1 准备工作  87-88
    4.3.2 集成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存在性  88-94
    4.3.3 竞合供应链的纳什均衡存在性  94-97
    4.3.4 几种情形之间的比较  97-99
  4.4 利己偏好的影响  99-103
  4.5 数值分析  103-109
  4.6 结论  109-111
第五章 更松散的竞合关系:默会合作  111-124
  5.1 引言  111-114
  5.2 默会合作  114-120
  5.3 实例分析  120-122
  5.4 结论  122-124
第六章 结束语  124-14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41-142
致谢  142

相似论文

  1. 航天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研究,TU244
  2.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F274
  3. 中国区域行政合作的非均衡演进研究,D630
  4. 大叶蒟抗抑郁物质基础及分析方法研究,R284.1
  5.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G623.5
  6. 我国图书发行供应链管理研究,F274
  7. 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问题研究,D923;D922.182.3
  8. CP渤海地区供应链优化与实施研究,F426.22
  9. X公司铁路自备车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F426.22
  10. A阀门制造有限公司供应商管理的优化研究,F426.4
  11. 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S公司采购管理研究,F274
  12. 苏州ST公司库存控制优化研究,F224
  13. A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F426.82
  14. 基于客户协同的浪潮ERP研发管理研究,F426.672
  15. 论绑架杀人后索财的行为的罪数问题,D924.3
  16. 基于产业间竞合关系的海洋经济系统演化路径研究,F124
  17. 超声/化学综合处理线路板有机废水的研究与应用,X703
  18. 中美立体商标比较研究,DD913
  19. 知识创造理论在通信软件新版本研发中的应用研究,F426.672
  20. 论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之适用关系,D923
  21. HGST公司物流运输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F416.6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