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与实践研究

作 者: 从卫兵
导 师: 王思明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史
关键词: 张謇 农业现代化 思想与实践
分类号: S-0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61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张謇是清末民初中国封建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杰出人物,他为中国现代化事业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还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先驱和农业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他的一系列思想与实践对现今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农业现代化事业仍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和借鉴作用。张謇重视农业,视之为立国之本。他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成就是全方位的,不仅形成了较为科学和先进的大农业发展观和科教兴农、实业兴农一整套理念,还充分挖掘工商业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开放办农业;他力主棉铁主义,注重农业物质与人力资本并重,大力吸收民间资本,提高资本运作效率;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大力减轻农民负担,兴修水利,开发滩涂,开放通商口岸,积极发展农业对外贸易……。他所开创的农垦事业,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现代化农业的雏形。张謇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思想,主要是在他组建农垦公司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从1901年起,张謇开始了建立通海垦牧公司的工程。滩南农垦区就是在张謇的组织、影响及示范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这些农垦公司都是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原始资本的,公司采取议租分成制,股东不根据土地的多少收取地租,而是凭股票分配取得利润;佃农以“顶首”(押金)的形式,获得永佃权(田面权),土地可以转租,地租率也较低。公司把大量的资金投入水利工程和农田基本建设,并运用当代先进科学技术改良土壤、辨别土性、培育新品种。所有这些都是有别于封建农业经济的一种变革。1914年至1922年间,在江苏北部原淮南盐场地区,濒临黄海的1.2万平方公里的海涂滩地上,农垦公司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这种告别封建小农经济的农业公司,一直绵延到20世纪40年代,这是在经历了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以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出现的崭新生产方式。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从这里起步。相对于传统的小农经济而言,张謇的农业现代化具有这样几个特征:其一是农业机械化,它既减轻了劳力负担又有效提高生产力;其二是农艺技术现代化,实行生物、化学方面的技术革新,包括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而进行作物品种等方面的改良;其三是经营管理现代化,包括产业化的生产经营,农业与水利、交通、金融的协同发展,农村多种经营与小城镇化;其四是围绕提高人的劳动素质而进行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与科教兴农的思想和实践。虽然由于当时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历史等背景的原因,苏北农垦公司被迫“解体”或被“接管”、“取代”,但这并不等于说张謇为中国农业现代化付出的努力是失败的,相反他的农业现代化事业是成功的:一是张謇在中国第一个创造了有别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形态的新型农业“体制”;二是张謇第一个取得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最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科技应用等方面的成功;三是张謇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商品化生产的农业公司,并且在农业商品化生产方面的实践是卓有成效的。张謇农业现代化实践的成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首先是西方资本主义企业股份制在中国的应用;其次是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张謇也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和棉种改良这些现代化农业建设和生产实践中的。全文从结构上分为四大层面:一是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来阐述张謇所处特定时代的特殊背景与特征,并从中日两国现代化发展的比较和欧美现代化进程中研究张謇所汲取的营养和借鉴,阐述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与实践的历史渊源,为本文第一章;二是张謇农业现代化的思想体系,特别是张謇的大农业观下的农业现代化思想特点,以及科教兴农和农业科技进步的理念,为本文第二章;三是在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统领下的各项农业现代化实践活动,包括区域经济发展集团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资本的运作模式、土地制度、地方自治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为本文第三章至第七章,共5章;四是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与实践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及其对现今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和影响,为本文第八章。本文注意吸收和体现海内外学术界既往研究和最新成果,并着重在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在研究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和实践中,首先把它置于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去考察,进行全面的梳理,并探讨其对传统的继承和超越;其次,不仅探讨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和实践本身,而且注意研究其嬗变的路径和特点;再次,在研究中注意考察其对现时代的影响与借鉴作用。总之,本研究在横向上力求系统和全面,在纵向上力求深入和专题;既反映当时时代特征,又挖掘其现实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英文摘要  10-14
绪论  14-25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4-15
  二、相关研究概述  15-18
  三、研究的理论方法及主要内容体系  18-20
  四、结论与创新  20-25
第一章 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25-49
  第一节 国内时局变化中的张謇  25-32
  第二节 中日农业现代化不同进程比较中的借鉴  32-40
    一、中日农业现代化的不同背景  32-38
    二、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  38-39
    三、资本主义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  39-40
  第三节 欧美的农业现代化对张謇的启发  40-49
第二章 张謇农业现代化的思想体系  49-83
  第一节 大农业观下的农业现代化思想  49-71
    一、大农业观  49-60
    二、农业现代化思想概括  60-71
  第二节 科教兴农的实践与探索  71-80
    一、张謇的农业教育思想  72-75
    二、推广农业科技  75-78
    三、兴办农业教育  78-80
  第三节 农业现代化思想特征与发展模式  80-83
    一、思想与实践的统一  81-82
    二、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82
    三、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科技的进步  82-83
第三章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集团化趋势  83-104
  第一节 通海垦牧公司的兴衰与性质  83-89
    一、创立与发展  83-86
    二、结局与原因  86-87
    三、通海垦牧公司之性质  87-89
  第二节 棉铁主义主张与实践  89-98
    一、成立公司  92
    二、兴修水利  92-94
    三、改良棉种  94-95
    四、开拓市场  95
    五、推广植棉  95-98
  第三节 集团化发展趋势  98-104
    一、多项不同的实业合资经营  99
    二、集团化公司兼营多种项目  99-100
    三、生产与销售联结的经营思想  100
    四、集团内各企业的关联  100-101
    五、集团化模式的特色  101-104
第四章 农业现代化起步中的产业化经营  104-123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思路  104-117
    一、利国利民的经营目的  104-105
    二、集资经营的途径  105-107
    三、经营的项目和区域  107-108
    四、经营管理思想  108-109
    五、按劳付酬的分配制度  109-110
    六、科学技术的运用  110-111
    七、经营体制和相关事业  111-115
    八、产业化经营与市场竞争  115-117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的保障体系  117-120
    一、经营的资本保证  117-118
    二、农工商一体化的经营系统  118-119
    三、产品销售的渠道  119
    四、政策法规的保护  119-120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发展积累的经验  120-123
    一、增强竞争实力  120-121
    二、多形式的产业体制  121
    三、建立健全政策法规  121-123
第五章 现代化农业资本运作方式  123-138
  第一节 筹集资本的思路  123-128
    一、明确筹集资本的宗旨  123-124
    二、消除筹集资本的障碍  124-125
    三、开拓筹集资本的渠道  125-128
  第二节 股份制的产生与发展  128-135
  第三节 农村金融组织与农垦事业  135-138
第六章 农业现代化中的垦区土地制度  138-161
  第一节 租赁关系  138-154
  第二节 土地流转  154-159
  第三节 人口流动  159-161
第七章 农业现代化中的地方自治  161-183
  第一节 村落主义与地方自治  161-177
    一、地方自治与村落主义的同一性  161-162
    二、以地方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为中心  162
    三、张謇在地方自治中的矛盾心理  162-163
    四、地方自治中的权利争取  163-165
    五、地方自治与社会改革思想  165-177
  第二节 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分析  177-180
  第三节 地方自治组织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180-183
第八章 张謇农业现代化事业的现实意义  183-196
  第一节 张謇事业的理论概括  183-189
    一、人本主义思想  183-184
    二、农工商关系与国际市场竞争  184-186
    三、农民的素质和农业科技  186-188
    四、农业与政治的关系  188-189
    五、农业与法制的关系  189
  第二节 张謇事业的实践总结  189-194
    一、改革旧的土地制度,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189-191
    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实践  191
    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科学技术应用  191-192
    四、建立小城镇:农业现代化的聚焦点  192-193
    五、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农民素质的提高  193-194
  第三节 张謇事业的现实意义  194-196
    一、寻求最能促进社会发展的生产方式  194
    二、探索科学技术应用的客观规律  194-195
    三、发展农业商品经济的有效途径  195-196
参考文献  196-200
致谢  200

相似论文

  1. 裴斯泰洛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及比较,G40-09
  2. 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F320.1
  3. 论列宁公仆思想及当代意义,D262.6
  4. 张謇在南通的文化产业实践研究,K29
  5.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农业发展及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D422.6
  6. 长株潭城市群现代农业引领区建设研究,F327
  7. 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进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F091.3
  8. A Study on Huang Gaoxin as a Poetry Translator,H315.9
  9. 鲁迅与《译文》,I046
  10. 黄生诗学思想与其批评实践,I207.22
  11. 新疆兵团农八师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研究,F224
  12. 李鸿章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G529
  13. 张謇、熊希龄慈善思想与慈善实践之比较研究,D632.9
  14. 吴宓教育思想研究,G40-092
  15. 试论鲁迅的女性观照,I210.9
  16. 苏轼“尚意”美学思想浅探,I206.2
  17. 论战后日本农业及对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的经验教训,F331.3
  18.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问题研究,F323.3
  19. 周传基影视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J905
  20. 甘肃偏远乡村金融供给体系研究,F832.7
  21. 哈珀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G640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一般性理论 > 农学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