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东部内蒙—燕山地区晚古生代晚期—中生代的造山作用过程

作 者: 王瑜
导 师: 任纪舜
学 校: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专 业: 构造地质学
关键词: 内蒙—燕山地区 造山带 造山作用过程 韧性剪切带 逆冲推覆 沉积盆地 陆—弧—弧—陆碰撞
分类号: P5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1994年
下 载: 360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东部内蒙—燕山地区是一个以太古代—早古生代的演化为背景,晚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时形成的复合型造山带。造山作用开始前为西伯利亚—中朝大陆间活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的陆—弧—弧—陆碰撞的板块演化环境。造山作用始于P12—P21。不同时期的构造演化伴随着不同的沉积盆地类型,如残余弧后盆地、磨拉石盆地、上叠式盆地及断陷盆地等。P2—T2时形成EW向展布的强烈的韧性剪切作用及鞘褶皱、“A”型褶皱、滑脱型平卧、倒转褶皱等。内蒙地区的韧性剪切带形成于246.3Ma—197.4±3.8Ma,燕山地区为256.10±0.56Ma—202.0Ma±,并且内蒙、燕山地区自北而南构造变形具形成时间、运动方向的一致性。T3—J1时形成上叠式的含煤盆地。于J1—J2时区内发育大规模的自苏左旗—锡林浩特—白音宝力格一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逆冲的浅层次脆性冲断作用。自此线由北而南变形收缩量从65%降为20%,直至变形消失。构造几何形态表现为韧性剪切一褶皱作用(褶皱推覆)叠加有浅层次逆冲一推覆作用。J2始(161Ma±),内蒙、燕山地区,由EW向古欧亚构造域转为NE向展布的西太平洋构造域,并以161—140Ma时逆时针45°角的韧性剪切旋转、褶皱和逆冲推覆表现出来。区内不同时间形成、不同类型的糜棱岩的岩石化学成分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并且在递进变形中成分变化不大。韧性剪切带形成环境不同:内蒙碰撞区为P=1.5—2.5kbar、T=320—400℃、高应变环境;燕山、内蒙南缘为P=4.5—6.5k bar、T=480—620℃、低应变的环境。由碰撞带向稳定陆块区的应力、能量传递是在岩浆热作用形成的韧性状态下,由晶内位错攀爬、流体参与、片状矿物提供滑移介质、长石石英旋转碎斑提供支撑空间界面而向着应力降低的方向传递。区内不同类型的岩浆侵入作用如幔源型、壳内重熔型等与构造变形的形成演化相对应,并且中上地壳层次的构造变形的应力作用与深部上地幔的动力呈反相关关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8
第一章 概论  8-15
  一、大陆造山带的研究现状  8-9
  二、研究意义  9
  三、研究思路  9-12
  四、新的进展和重要的认识  12-15
第二章 内蒙—燕山地区的古板块构造问题  15-23
  一、不同类型蛇绿岩带的空间分布  15-18
  二、西伯利亚与中朝大陆之间的板块俯冲作用特点  18
  三、俯冲结束、碰撞开始的时间范围  18-19
  四、板块碰撞的类型  19-20
  五、西伯利亚—中朝大陆之间的碰撞过程及作用特点  20
  六、造山带中的次级构造单元的空间划分  20-23
第三章 内蒙—燕山地区造山作用过程中的沉积盆地特征  23-30
  一、残余弧后盆地  23-26
  二、磨拉石沉积盆地  26-28
  三、J_1上叠式含煤盆地  28
  四、J_2之后至K时的断陷盆地  28-29
  五、内蒙—燕山地区造山带中的沉积盆地演化特征  29-30
第四章 造山带中内蒙南部—燕山地区的构造格局  30-46
  一、褶皱变形  30-35
  二、深层高温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形态及逆冲推覆构造格局  35-45
  三、内蒙—燕山地区构造格局  45-46
第五章 内蒙古造山带的弧后及碰撞带的变形几何形态  46-69
  一、残余弧后盆地及岛弧火山岩地区的变形几何形态  46-50
  二、碰撞带中弧盆地的变形几何形态  50-52
  三、苏尼特左旗—贺根山碰撞带核部的构造变形几何形态  52-61
  四、白云鄂博韧性剪切—逆冲断层带  61-67
  五、温都尔庙—西拉木伦河等处的韧性剪切—冲断带  67-68
  六、碰撞带及岛弧区的构造格局  68-69
第六章 内蒙—燕山地区NE走向的构造格局  69-78
  一、燕山地区的NE向的变形几何形态  69-71
  二、内蒙地区NE-NNE向的变形几何形态  71-73
  三、辽西、辽东地区的变形几何形态  73-74
  四、中国东部内蒙—燕山地区NE向的构造特点及大地构造格局  74-78
第七章 造山带的运动学特征及时间演化过程  78-93
  一、造山带的造山极性及运动方向  78-82
  二、造山带形成演化的时间序列分析  82-90
  三、造山带的不同单元、不同层次的收缩作用及其规模  90-93
    1、碰撞带的收缩作用  90-91
    2、弧后盆地的缩短量  91
    3、内蒙南部大青山—燕山地区的缩短量  91
    4、J_2—K_1时NE向大陆边缘叠加构造的缩短量  91-92
    5、伸展与缩短量之间的差值  92
    6、地壳不同层次缩短量的差异及其应变的三维比较  92
    7、碰撞造山带形成过程中的应变速率及拉伸与缩短之间的时间约束  92-93
第八章 造山带形成过程中的深部韧性作用及其力学分析  93-107
  一、不同类型和产状的糜棱岩的分布特征  93-94
  二、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形态和显微变形构造的分析  94
  三、不同类型糜棱岩的成分特征  94-97
  四、糜棱岩形成中的变形变质矿物组合、单矿物(对)中所获得的P、T值  97-99
  五、韧性剪切带形成过程中长英质糜棱岩的岩石矿物成分的变化  99-104
  六、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能量(应力、热)的存在特点及传递  104-107
    1、韧性剪切变形过程中能量的传递  104-105
    2、韧性剪切热的存在与否  105
    3、韧性剪切带三维应力—应变及变形状态的分析  105-106
    4、不同构造环境的韧性剪切带及其应力分析  106
    5、趋平衡状态下的应力传递或能量传递方式  106-107
第九章 内蒙—燕山地区造山带形成过程中的岩浆热作用及大地构造属性  107-118
  一、不同火山岩和花岗岩系列形成年龄划分的归类  107-109
  二、不同类型的火山岩、花岗岩与同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的对应性  109-111
  三、不同时代的火山岩—岩浆岩的~(87)Sr/~(86)Sr的比值所反映的岩浆背景  111-115
  四、其它的化学、地球化学分析的支持  115
  五、内蒙—燕山地区造山过程中下地壳及其上地幔在其演化中的热结构  115-116
  六、热结构与上地壳变形之间的关系及变形演化—岩浆作用间的应力传递  116-118
第十章 造山带的造山作用过程及动力学分析  118-123
  一、内蒙—燕山地区造山带的造山作用  118-119
  二、造山作用中变形过程的连续性  119-120
  三、燕山构造带的形成  120-121
  四、古欧亚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的转化  121
  五、中国东部内蒙—燕山地区的构造格局分异的时间范围  121-122
  六、岩石圈不同圈层之间的热—动力作用行为  122-123
  七、洋壳消失—陆壳增生分解中的转化之时空四维垂直、水平运动的分析  123
致谢  123-124
参考文献  124-127
图版说明  127-130
图版  130-149

相似论文

  1.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构造变形研究,P542
  2. 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叠加变形研究,P542
  3. 帕米尔弧东段山前构造特征及地质意义,P618.13
  4. 贺兰山断裂构造,P542
  5. 云南省博卡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P618.51
  6. 青藏高原冈底斯造山带变质地质作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P588.3
  7. 大别山南缘的构造变形研究,P542.2
  8. 华北东、西板块的古元古代拼合,P542
  9. 韧性剪切带中变质变形矿物~(40)Ar/~(39)Ar年代学研究,P597.3
  10. 陕西柞水小茅岭复式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研究,P597.3
  11. 内蒙古大青山东段逆冲推覆构造,P542
  12.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地区NNE向韧性剪切带研究,P542
  13. 内蒙古西红山子地区东西向韧性剪切带的成因及动力学特征,P542
  14. 中上扬子地块浅部褶皱逆冲格局:遥感卫星图像处理与解释,P542
  15.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盆地结构构造及其形成机制研究,P618.13
  16. 南大巴山镇巴—城口段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P542
  17. 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韧性走滑剪切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P542
  18. 沉积盆地充填过程模拟及其软件开发,P618.13
  19. 大别—苏鲁造山带混合岩的成因研究,P581
  20. 江西金山金矿成因探讨及深部立体预测,P618.51
  21. 青海杂多东莫扎抓—莫海拉亨铅锌成矿作用,P618.4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构造运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