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

作 者: 袁新
导 师: 吴克礼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俄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气韵生动 生命形式 文学翻译 译文 屠格涅夫 艺术作品 节奏感 语音 苏珊·朗格 艺术家
分类号: I04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50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气韵生动生命形式”这一理论命题是中西美学及文艺理论融合的结果,它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气韵生动”命题与西方20世纪美学中的“生命形式”论相结合,认为“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是文学文本理想的存在形式。文学翻译是一种独特的文艺创作形式,因此,文学译本也应该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本文由引言、正体、结语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对于本文选题的原因、采用的方法、语料来源、主要内容、写作本文的意义以及创新之处等作了介绍。“正体”共分四章。第一章中对中国气韵理论和西方生命形式论进行必要的介绍,进而阐发其对文学翻译的启示。“气韵”范畴,最早见于南朝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气韵”用于论文,最早见于南朝梁史家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此后的千百年来,“气韵”问题成为各门艺术中共同关心的一个美学命题和研究重点。生命形式论,是指由德裔美国学者苏珊·卡纳斯·朗格提出的生命形式理论。中国学者认为,“只有用‘气韵生动’一词修饰和限制生命形式,才能更好地概括艺术作为生命形式的特征。”“气韵生动”论和“生命形式”论对文学翻译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总结了以下几方面:一、译者始终要有“生命”意识;二、译者要使译文成为“生气灌注”的有韵味的整体,注重表现原文超越性的审美追求;三、“气韵生动”、“气韵天成”的一个重要内涵是作品的“自然”特征,译者要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进行翻译,并且要让人觉得整个译本“浑然天成”,没有丝毫的斧凿痕迹。第二章中论述了“文学翻译中传达气韵之美的重要途径:语音和语义的巧妙配合”。提起语音修辞,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诗歌创作,而且对语音修辞的理解也局限于个别语音手段的运用上。本文所持的观点是,语音修辞是广泛存在的。任何一篇可以称为“语言的艺术”的文学作品,都是语音和语义的完美结合体,翻译成别国文字,语义部分保留了下来,而语音部分则需要“重组”。译文成败的关键,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看语音是否同原文一样很好地配合了语义的表达,是否传达出了原文中语音和语义高度协调下产生的气韵之美。本章首先对“语音在文学创作及文学翻译中的作用”做了论述,继而从“声韵的协调”和“节奏的配合”两方面结合具体译例进行了分析。第三章论述了“气韵生动”的艺术美类型及其翻译中语音修辞的运用。本文把“气韵生动”的艺术美分为“气盛之美”和“气柔之美”。“气盛之美”表现出的是雄壮昂扬的壮美,而“气柔之美”渲染出的是清丽静雅的优美。文中结合译例具体分析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气韵之美,并阐述了在翻译中如何从语音上进行配合。第四章论述了“气韵生动”的译文表现出的艺术效果,本文将其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情景交融。中外文论及美学理论把“情”看作是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翻译时应该注意的是,“情”与“景”的融合,是内在的统一,而不是外在的拼合。语音有很强的表“情”功能,是渲染气氛、烘托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二、虚实相映。文学作品中,逼真描写的景、形、境等具体的事物,称为“实境”;由实境诱发的审美想象空间称为“虚境”。虚境是艺术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艺术作品的审美效果,它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同时,虚境要通过实境的具体描写来表现,它是在实境生动直观、惟妙惟肖基础上的升华。文学翻译中,首先要通过原文的实境感受它的虚境,然后在这种虚境的指导下,用译文语言去生动刻画实境。气韵生动的作品都是虚实相映的。三、浑然天成。“气韵”理论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它的“自然”属性。所谓“自然”有这么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艺术作品形式上的自然性特征。优秀的文学译本应该让读者感觉不到丝毫的“人工”痕迹。其次,“气韵生动”还意味着艺术家主体思想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文学翻译中,译者应该在自然的精神状态下,创作出“浑然天成”的文学译本。“结语”中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做了总结。

全文目录


致谢  5-7
摘要  7-10
引言  10-18
第一章 中国气韵理论和西方生命形式论的比较及其对文学翻译的启示  18-34
  一、中国气韵理论溯源  18-22
  二、“生命形式”论简介  22-28
  三、气韵生动论及生命形式论对文学翻译的启示  28-34
第二章 文学翻译中传达气韵之美的重要途径:语音和语义的巧妙配合  34-53
  一、语音在文学创作及文学翻译中的作用综述  35-38
  二、声韵的协调  38-44
  三、节奏的配合  44-53
    (一) 节奏是文学作品重要的“生命”特征  45-47
    (二) 表现译文节奏时要充分发挥译语的特点  47-53
第三章 “气韵生动”的艺术美类型及其翻译中语音修辞的运用  53-63
  一、气盛之美  54-58
  二、气柔之美  58-63
第四章 “气韵生动”的译文表现出的艺术效果  63-91
  一、情景交融  63-70
  二、虚实相映  70-77
  三、浑然天成  77-91
结语  91-98
参考文献  98-107
全文尾注  107-109

相似论文

  1. 涂鸦艺术及其形式特征在服饰中的运用,J523.5
  2. 另一种力量,J205
  3. 论苏轼的诗画艺术,I207.22
  4.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修辞叙事,I562
  5. 绘画的讯息,J205
  6. 民族身份的寻求,I562
  7. 《庄子》思想的诗学解读,B223.5
  8.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象征手法,I561
  9.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叙事学解读,I562.074
  10. 善待“中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J120.2
  11. 追寻与反叛,I562
  12. 对发展中国家当代艺术的思考,J209.1
  13. 清末民初上海的艺术家与民间赞助,J120.9
  14. 传统与创新,I106.4
  15.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美学思想—静态学,I562.074
  16. 用会话隐涵理论试论相声语言幽默,H13
  17. 约翰·霍克斯《情欲艺术家》初探,I712
  18. “能量”的再认识,J0
  19. 三个不同人生阶段,三种不同语言风格,I562.074
  20. 关于向死而生的种种思考,B84-065
  21. 传统艺术价值之体现,J205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创作论 > 文学翻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