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丰富与发展

作 者: 焦亚娜
导 师: 赖亦明
学 校: 江西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互联网 中国共产党 群众观
分类号: D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当今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民表达”的时代。互联网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意、掌握民情、聚集民智,为网络问政、议政、执政,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便捷的平台。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理论依据,以互联网发展为背景,论述了网络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群众观丰富与发展的必要性、意义、基本内容,分析了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性思考。本文在逻辑结构上分为五章:第一章:党的群众观的理论渊源与发展。简述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观既有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深厚底蕴,又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史观。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中国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第二章: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从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提高党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等方面论述了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发展的必要性。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改善党群关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等方面阐述了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发展的意义。第三章: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的丰富与发展的基本内容。从理论层面阐述了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在观念、主体、途经、内容等方面的新发展;从网络问政、网络议政、网络执政等方面阐述了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在实践形式上的新探索。第四章: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从网络语言的可信度、实名制、道德法规等方面论述了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观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章: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的对策思考。从加强基层设施建设、提高网民自身素质、完善网络道德法律法规和优化网络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性思考。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引言  8-9
1 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理论渊源与发展  9-19
  1.1 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理论渊源  9-13
    1.1.1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9-11
    1.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观  11-13
  1.2 党的历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与发展  13-19
    1.2.1 毛泽东的群众观  13-14
    1.2.2 邓小平的人民观  14-15
    1.2.3 江泽民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5-17
    1.2.4 胡锦涛论以人为本  17-19
2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  19-26
  2.1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的必要性  19-23
    2.1.1 顺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趋势的要求  19-20
    2.1.2 网络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20-21
    2.1.3 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要求  21
    2.1.4 落实新时期群众路线不可或缺的手段  21-22
    2.1.5 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22-23
  2.2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的意义  23-26
    2.2.1 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23
    2.2.2 有利于改善和增强网络时代的党群关系  23-24
    2.2.3 落实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24
    2.2.4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宝库  24-25
    2.2.5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  25-26
3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的基本内容  26-33
  3.1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理论层面的丰富与发展  26-29
    3.1.1 观念的转变  26-27
    3.1.2 主体的丰富  27
    3.1.3 途径的拓宽  27-28
    3.1.4 内容的丰富  28-29
  3.2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实践形式的丰富与发展  29-33
    3.2.1 政府积极构建网络问政平台,建立安全有效的网络沟通渠道  29-30
    3.2.2 公民积极参与网络议政平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30-31
    3.2.3 领导干部运用网络执政平台,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1-33
4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37
  4.1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33-35
    4.1.1 民意来源和可信度的局限  33-34
    4.1.2 网上办公有名无实的局限  34
    4.1.3 网络道德法律法规的局限  34-35
  4.2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35-37
    4.2.1 网民数量和素质影响民意的可信度  35
    4.2.2 网络政府形同虚设影响办事效率  35-36
    4.2.3 网络环境监管不力影响网络秩序  36-37
5 网络条件下党的群众观丰富与发展的对策思考  37-44
  5.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民参与范围  37-38
  5.2 提高网民自身素质,引导网民理性参与  38-39
  5.3 加强网络道德宣传建设,营造网络良好环境  39-40
  5.4 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建设,规范网络问政秩序  40-41
  5.5 规范网络制度环境建设,使网络问政制度化  41-44
    5.5.1 建立公众监督的问责机制  41-42
    5.5.2 建立高效透明的反馈机制  42-44
结语  44-45
主要参考文献  45-48
后记  48-49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与著作情况  49

相似论文

  1.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2.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3.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4. 国内植物园网站分析与上海植物园网站开发,TP393.092
  5.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6.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7. 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研究,G206
  8. 建立虚拟班级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9.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启示,F301
  10. 郭沫若与中国共产党(1919-1958),D239
  1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研究,D25
  12. 奥巴马的网络营销竞选策略实证分析,D771.2
  13. 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规制,D922.294
  14. 网络环境下信息异化的心理学视角研究,G201
  15. 胡锦涛党建思想研究,D26
  16.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理论学习的认识和实践,D261
  17. 周恩来群众观研究,A8
  18.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基本框架建设研究,D262.11
  19. 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创新研究,D267.6
  20. 中国共产党“五四”纪念评述之嬗变研究,K261.1
  21. “民主新路”何以可能,D62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的领导 > 群众路线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