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基本框架建设研究
作 者: 曹媛媛
导 师: 陈彦超
学 校: 沈阳工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民主 制度 基本框架
分类号: D262.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党的问题关键在于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中,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一直是我们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的课题。因为只有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才能保证党内民主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才能实现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制度化。建立健全的党内民主制度基本框架是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内在要求。我们党在党内民主制度框架建设上走过不平凡的历程,由单项制度的建立逐步发展到与多种制度的配套并联系,再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规范和完整的制度体系,在发展党内民主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党内民主制度框架建设的认识,努力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目前,党内民主制度基本框架由党内民主的基本制度、具体制度所构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党员的民主权利制度、党代会制度、党委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和党内监督制度。本文客观阐述党内民主制度基本框架取得的巨大成就,并积累了成功经验,但从现实效果上看,面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内民主制度框架还存在不少问题,继而分析了党内民主制度基本框架存在问题的原因,从两个角度去分析阐述原因:历史原因、制度原因,试图从多维的角度来剖析党内民主制度基本框架存在问题的成因,为解决党内民主建设中的不足问题有的放矢。最后论述完善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框架路径选择,主要分为六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推进思路,认为党内民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全面推进。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以健全的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全面实现党员的民主权力为前提;以党代会的常任制为平台,以强有力的监督的制度为保障;以科学的民主文化为引导。加强党内民主制度框架的建设,对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党内民主制度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和程序化水平,增强党内民治制度体系的合理性、权威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15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2 1.2 研究方法 12 1.3 本题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2-14 1.4 文章的基本内容 14-15 1.4.1 主要内容 14 1.4.2 创新之处 14-15 第二章 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基础理论 15-26 2.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党内民主的理论 15-17 2.1.1 确立了党的代表大会的地位 15-16 2.1.2 明确了党内民主的四种基本制度 16 2.1.3 实行了党内民主决策制度 16 2.1.4 确定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党内政治生活原则 16-17 2.2 列宁关于党内民主的理论 17-19 2.2.1 创造性的提出党的民主集中制 17 2.2.2 重视党员的民主权利 17-18 2.2.3 确立党内必须实行集体领导的原则 18 2.2.4 创立了党内监督和检查制度 18-19 2.3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党内民主的理论 19-26 2.3.1 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 19-21 2.3.2 第二代领导集体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 21-22 2.3.3 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 22-23 2.3.4 新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 23-26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框架的基本构成 26-30 3.1 党内民主制度框架的基本制度 26-27 3.1.1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26 3.1.2 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26-27 3.2 党内民主制度框架的具体制度 27-30 3.2.1 完善党员主体地位的保障制度 27 3.2.2 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27-28 3.2.3 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28-30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基本框架的现状分析 30-37 4.1 党内民主制度深受“非民主文化”思想的制约 30-31 4.1.1 封建传统造成了民主精神的贫瘠 30-31 4.1.2 革命战争年代高度集中的党建机制和建国初计划体制残余的影响 31 4.1.3 共产国际和苏共的外来影响 31 4.2 党内民主制度基本框架的系统性建设不够 31-35 4.3 党内民主制度抽象化使党员难以履行民主权利 35-37 第五章 完善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基本框架的路径选择 37-45 5.1 以健全的法律法规为准绳 37-38 5.2 全面实现党员民主权利是构建党内民主制度框架的前提 38-41 5.2.1 党员知情权的保障 38-39 5.2.2 党员选举权的落实 39-40 5.2.3 党员监督权的执行 40-41 5.3 党代会常任制是构建党内民主制度基本框架的平台 41 5.4 票决制是构建党内民主制度基本框架的突破口 41-42 5.5 监督制度是构建党内民主制度基本框架的后盾 42-44 5.5.1 纪委与党委同级别平行设立 43 5.5.2 保证质询权和听证权的充分行使 43 5.5.3 提高纪检机关的规格 43-44 5.6 民主文化的引导是构建党内民主制度框架不可或缺的部分 44-45 第六章 结论 45-46 参考文献 46-48 在学研究成果 48-49 致谢 49
|
相似论文
- 美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D771.2
-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 南京市浦口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F326.2
- 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问题研究,R197.1
-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 社会学视角下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的路径思考,D267
-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 英美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R199
- 个人价值实现的社会制度分析,B038
-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 我国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政府失灵问题研究,D630
- 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D630.3
-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 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研究,G637
- 台湾地区大学系所评鉴制度研究,G647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的建设 > 组织建设 > 组织原则 > 民主集中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