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于省吾《新证》训诂研究

作 者: 包诗林
导 师: 白兆麟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于省吾《新证》 训诂内容 训诂方法 训诂贡献
分类号: H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8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于省吾先生的系列《新证》,在二十世纪训诂学甚至整个训诂学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学界对此还缺乏具体而系统的专门研究。本文以于省吾先生的15部秦汉古书的《新证》为研究对象,考察其训诂体式、内容以及方法,并评判其在训诂学方面的成就与局限。《新证》属于考证札记体,涉及经书、子书等秦汉典籍15种,总共42卷,2309条(2518个句例),其中考释类2046例,校勘类480例。考释类中分驳非、证是、直接考释、释疑和存疑类,校勘包括校正文和校注文两类。本文重点研究考释类的2046例。《新证》的训诂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于旧注的考察,二是对于词句的考释,三是对于古书文字的校勘。本文从哲学观念、逻辑方法及专业方法三个角度讨论了《新证》的训诂方法。专业方法又分两个层面:语言文字学层面和文献学层面。语言学层面的方法主要是从字形和字音角度揭示字际聚合关系、从文本的角度揭示语词的语义组合关系,文献学层面的方法包括征引传世文献考释典籍和征引出土材料考释典籍。《新证》的训诂成就体现在实践、材料、方法和理论四个方面。在训诂实践上,重新考释了2019个词、191个名物典制、145个词组和1270个句子,多为创立新说,发明新义;在材料上,把古文字学和考古学的最新成果运用于训诂实践;在方法上,继承了朴学传统,并成功地将“二重证据法”运用于古书考释;在理论上,进一步明确了地下材料与地上材料二者间的关系,认为二者有主辅之别。以于省吾先生为代表的二十世纪“训诂新证派”,据古文字材料和出土文物考释古籍,彻底地实现了训诂学在形训方法上由平面的字形系联到历史源流揭示的转变,这无疑是把传统的形训推进到更加理性的研究道路;通过地下材料与传世文献的相互印证,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将传统语文学的共时研究推进到现代语言学的历时研究。于省吾先生在训诂学上取得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二十世纪上半叶国内的学术环境,同时也与其深厚的学养及事实求是的治学精神分不开。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9
第一章 引言  9-20
  第一节 于省吾先生其人  9-11
    一、于省吾先生生平简介  9-10
    二、于省吾先生学术概况  10-11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范围  11-13
  第三节 《新证》的研究价值  13-18
    一、有关于氏训诂成就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13-14
    二、实践意义  14-15
    三、理论意义  15-18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18-20
    一、研究任务  18
    二、研究方法  18-20
第二章 《新证》的训诂体式  20-24
  第一节 训诂体式的分类  20-21
  第二节 札记体的发展及特点  21-22
  第三节 《新证》的训诂体式  22-24
第三章 《新证》的训诂内容  24-78
  第一节 考察旧注  24-55
    一、《新证》据以考释的典籍及其前贤旧注  24-29
    二、《新证》对于旧注失当之考察  29-52
    三、《新证》对前注之证成  52-54
    四、释疑与存疑  54-55
  第二节 考释词句  55-71
    一、考字释词  56-60
    二、考证名物典制  60-64
    三、训释文句  64-69
    四、考文史知识  69-71
  第三节 校勘文字  71-78
    一、《新证》对典籍的校订及维护  72-74
    二、校勘方法  74-78
第四章 《新证》的训话方法(上):语言文字学层面的方法  78-119
  第一节 训诂方法的层次性  78-85
    一、《新证》训诂所体现的哲学观念  78-82
    二、《新证》训诂所运用的逻辑方法  82-85
  第二节 语言文字学层面的方法(一):揭示字际聚合关系  85-104
    一、从字形的角度揭示字际关系  86-95
    二、从字音的角度揭示字际关系  95-104
  第三节 语言文字学层面的方法(二):揭示语词组合关系  104-119
    一、语词组合关系是语境的构成内容  104-105
    二、据境索义是正确考释词义的必然要求  105-107
    三、传统训诂学有关据境索义的理论与实践  107-108
    四、《新证》据境索义方法的考察  108-119
第五章 《新证》的训话方法(下):文献学层面的方法  119-147
  第一节 征引传世文献考释典籍  121-130
    一、《新证》据以考字释义所征引的文献  121-123
    二、征引的对象及其功用  123-130
  第二节 征引出土材料考释典籍  130-147
    一、出土文献的种类及运用  131-143
    二、出土实物的种类及运用  143-147
第六章 《新证》训诂评述  147-212
  第一节 《新证》的训诂贡献  147-187
    一、训诂实践上的成就  147-158
    二、训诂材料上的拓展  158-164
    三、训诂方法上的继承与创新  164-174
    四、训诂理论上的贡献  174-181
    五、以于氏为代表的“训诂新证派”的形成  181-187
  第二节 《新证》训诂取得突破的原因  187-199
    一、《新证》产生的学术背景  187-191
    二、于省吾先生自身的学养  191-194
    三、于省吾先生的治学精神  194-199
  第三节 《新证》训诂的缺失  199-205
    一、重复论证  199
    二、自相矛盾  199
    三、迂曲为说  199-200
    四、部分结论尚需重新审视  200-205
  第四节 《新证》训诂引起的思考  205-212
    一、文本的本原性与语言中“习非成是”的关系  205-208
    二、地下材料与传世材料的关系  208-212
第七章 结语  212-215
参考文献  215-222
致谢  222-22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目录  223

相似论文

  1. 论王念孙《墨子杂志》的研究方法及其成就,G256
  2. 朱熹《集注》、《集传》训诂研究,H13
  3. 《字诂》《义府》训诂方法研究,H131
  4. 《广韵》训诂专题研究,H13
  5. 《经传释词》训诂方法研究,H13
  6. 《墨子间诂》训诂方法研究,H13
  7. 黄侃对中国训诂学理论的传承与发展,H13
  8. 焦循《孟子正义》训诂研究,H13
  9. 《吕氏春秋》高诱注研究,G256
  10. 《经义述闻》词义训诂方法初探,H131
  11. 黄侃手批《尔雅义疏》“音训”研究,H13
  12. 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分析相声中的幽默语言,H13
  13. 门诊医患会话患者应答语信息过量的语用研究,H13
  14. 聲符示源舆词族構建研究,H13
  15. 从语用平衡假设角度看王熙凤的称呼语,H13
  16. 汉语“正反一体”现象研究,H13
  17. 英汉抱怨言语行为对比研究,H13
  18. 现代汉语换言类话语标记研究,H13
  19. 中国法庭话语的言语行为分析,H13
  20. 法律庭审互动中语用预设研究,H13
  21. 赵本山小品幽默的关联理论语言阐释,H13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