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作 者: 杜文斌
导 师: 方群;方肇伦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微流控分析 高通量试样引入 微流控芯片 毛细管 流动注射分析 顺序注射分析 微流控多相液滴分析
分类号: O65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35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在微米级通道结构中操控微升至皮升体积流体的技术与科学。其目标是通过对微通道网络中微流体的操纵和控制,在微芯片上集成试样引入、预处理、反应、分离、检测等功能,实现生化反应和分析在宏观系统中难以实现的的时间和空间精确控制,并实现分析系统的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与便携化。目前,微流控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是宏观体系与芯片微通道的接口问题,开发高通量连续试样引入方法,对于微流控分析的发展和应用至关重要。本文进行了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微流控流动注射分析顺序注射分析和多相液滴生成与控制系统。第一章首先综述了目前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的研究现状。按照技术路线,划分为储液池阵列式、流通池式和取样探针式试样引入系统三种类型进行介绍。同时,对于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所应用的三类主要微流控分析系统的最近研究进展,也进行了相应介绍,包括基于连续流动、区带注入和非均相间隔模式的微流控分析系统。第二章中,首次提出一种基于取样探针和缺口型试样管阵列的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系统由加工有取样探针的微芯片和可按设定程序自动平移的试样管阵列组成。在试样管上加工供取样探针进出的取样缺口,只需通过一维移动试样管阵列扫过取样探针即可实现高通量的试样引入。在该技术基础上,建立了高通量微流控芯片重力驱动流动注射分析系统。系统采用试样管和空白管间隔配置的试样管阵列,在进行试样引入的同时,完成流动注射进样操作;系统集成了液芯波导光度检测系统以实现高灵敏高通量检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构建芯片流动注射系统的新思路,系统无需加工微进样阀或借助外部液流驱动系统,整体结构和操作大大简化,对不同试样的分析通量大幅提高,最高达到1000样/小时,而其最低试样消耗仅为0.6nL/样,分析精度达到0.6%(RSD,n=11)。与国际上文献报道的同类芯片流动注射系统相比,新系统在分析通量、试样消耗和分析精度等项性能上,均达到领先水平。第三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毛细管直接与缺口型试样管阵列结合的方法,首次建立了基于毛细管的微流控顺序注射系统。该系统无需任何微加工设备和技术即可构建,在单通道毛细管内实现纳升级试样和多个试剂的顺序引入、快速混合和反应,成功地解决了单通道毛细管系统不易实现多区带引入、汇合和反应的问题。同时,还对单毛细管通道内串行多液体区带间的混合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证明在纳升级区带体积范围内,在单通道内串行液体区带间可实现有效的混合,其混合行为可用泰勒分散模型准确预测和优化。该系统还被应用于基于β-半乳糖苷酶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实验,每次测定试样和酶试剂以及底物溶液的消耗量均为4.2nL,最高分析通量达到300样/小时。除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方法外,还将该顺序注射系统与化学发光和液芯波导吸收光度检测方法联用,拓展了方法的适用范围。第四章利用毛细管—缺口型试样管阵列顺序引入技术,首次建立可灵活和精确控制每个液滴大小和组成的自动化微流控液滴生成系统。系统由缺口型试样管阵列、毛细管和微量注射泵组成。首次采用了进口端拉尖的毛细管,使产生液滴体积可低至pL级。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具有通过程序设定自动连续产生组成和大小不同的液滴的能力,这是目前文献报道的微流控连续液滴分析系统所不具备的。该系统被初步应用于纳升级液滴中的蛋白质结晶实验。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2
第1章.绪论  12-59
  1.1.引言  12-13
  1.2.微流控试样引入技术  13-26
    1.2.1.基于储液池阵列的高通量微流控试样引入系统  13-15
    1.2.2.流通式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系统  15-22
    1.2.3.取样探针式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系统  22-26
  1.3.微流控流动分析系统  26-43
    1.3.1.连续流动式微流控分析系统  26-29
    1.3.2.区带注入式微流控分析系统  29-39
    1.3.3.非均相间隔式微流控分析系统  39-43
  1.4.小结  43
  1.5.参考文献  43-59
第2章.高通量试样引入—微流控流动注射分析系统  59-87
  2.1.引言  59-61
  2.2.实验部分  61-70
    2.2.1.试剂与材料  61
    2.2.2.仪器与装置  61-62
    2.2.3.芯片加工  62-66
    2.2.4.缺口管阵列试样引入系统  66-67
    2.2.5.光度检测系统  67-68
    2.2.6.重力驱动流动注射系统  68-69
    2.2.7.操作方法  69-70
  2.3.结果与讨论  70-81
    2.3.1.设计思想  70-71
    2.3.2.试样引入与流动注射操作  71-73
    2.3.3.重力驱动液流控制  73-75
    2.3.4.试样和试剂溶液的在线混合  75-76
    2.3.5.液芯波导吸收光度检测系统  76-77
    2.3.6.试样/试剂/载液流速以及进样体积的影响  77-78
    2.3.7.分析性能  78-81
  2.4.小结  81-82
  2.5.参考文献  82-87
第3章.基于毛细管的微流控顺序注射分析系统  87-119
  3.1.引言  87-88
  3.2.实验部分  88-96
    3.2.1.试剂材料  88-89
    3.2.2.毛细管表面处理  89-90
    3.2.3.缺口管阵列试样引入系统  90-92
    3.2.4.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微流控顺序注射分析系统  92-93
    3.2.5.液芯波导吸收光度检测—微流控顺序注射分析系统  93
    3.2.6.化学发光检测—微流控顺序注射分析系统  93-95
    3.2.7.实验操作  95-96
  3.3.结果与讨论  96-114
    3.3.1.设计思想  96-97
    3.3.2.重力驱动液流  97-99
    3.3.3.毛细管内区带的对流和扩散  99-101
    3.3.4.微顺序注射分析系统内的泰勒分散  101-105
    3.3.5.微顺序注射分析系统内的区带混合  105-107
    3.3.6.分析性能  107-109
    3.3.7.扩散系数的测定  109-110
    3.3.8.酶抑制分析  110-112
    3.3.9.液芯波导吸光检测—微顺序注射分析系统  112-113
    3.3.10.化学发光检测—微顺序注射系统  113-114
  3.4.小结  114-115
  3.5.参考文献  115-119
第4章.基于毛细管的微流控顺序注入多相液滴生成系统  119-134
  4.1.引言  119-120
  4.2.实验部分  120-125
    4.2.1.试剂材料  120-121
    4.2.2.毛细管处理  121-122
    4.2.3.缺口管阵列液体顺序引入系统  122-124
    4.2.4.微流控顺序注入多相液滴系统  124-125
    4.2.5.实验操作  125
  4.3.结果与讨论  125-131
    4.3.1.设计思想  125-126
    4.3.2.毛细管构型的优化  126-128
    4.3.3.微量注射泵液流驱动系统  128
    4.3.4.液滴的生成与控制  128-130
    4.3.5.微流控顺序注入多相液滴系统在蛋白结晶筛选中的应用  130-131
  4.4.小结  131
  4.5.参考文献  131-134
致谢  134-135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和待发表的论文  135-139

相似论文

  1. 固定化乳酸菌发酵产L-乳酸的研究与应用,TQ921.3
  2. 生物催化/光催化联合降解毒死蜱的研究,X592
  3. 毛细管电泳法研究铁卟啉和去铁胺之间的相互作用,R96
  4. 低分子量肝素精细结构的分析研究,R927
  5. 基于MEMS工艺的PCR微流控系统的研制,TN492
  6. 毛细管电泳法研究非甾体类药物与蛋白及多肽的相互作用,R96
  7.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蛋白酶解新技术研究,R917
  8. 黄芩数字化指纹图谱研究,R284
  9. 芯片自由流电泳系统的建立及表征,O657.8
  10. 毛细管中两相流的CFD模拟,O359.1
  11. 毛细管润湿式污水自然净化法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研究,X703
  12. ACF-衍生采集—直接热解析—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的研究,X831
  13. 顺序注射光度分析法测定环境水中总有机碳和钼的研究,X832
  14. 顺序注射光度法测定食品中NaFeEDTA和酒石酸,TS207.3
  15. 新型环糊精衍生物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研究,O658.9
  16. 毛细管电泳法对几种手性抗组胺药物的分析应用,R917
  17. 顺序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甲醛和盐酸克伦特罗,R115
  18. 毛细管电泳在天然产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O658.9
  19. 毛细管电泳在环境分析和天然产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O658.9
  20. 微流控芯片上电渗流与压力流的动力学特性分析,TN492
  21. 流动注射在线技术与原子吸收光谱联用的研究,O657.3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分析化学 > 分析作业方法与技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