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理论革新研究

作 者: 李广斌
导 师: 谷人旭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区域规划 地区利益协调 规划编制与实施 长江三角洲
分类号: K928.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956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以追求区域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区域规划重新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重视。在我国,长期以行政区划为沟壑的城市间、地方间的恶性竞争、重复建设现象层出不穷,各级政府“各自为政”的理性选择结果,却表现出整体上的发展无序和不理性,城市和局部地区所获得的短期收益往往是以区域整体利益、长期利益损失为代价。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区间合作陷入“囚徒困境”。当前,我国各级城市比任何时期都渴望有一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环境,渴望有一个能够兼顾各方利益的区域规划加以约束、引导和调控,以期实现区域协调和持续发展。与现实需求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传统区域规划理念和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区域发展的要求,区域规划理论建设的滞后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工作有序开展的最大“瓶颈”。为此,本文面向区域规划的实施,以规划的“契约论”为假设前提,以“渐进式改革”为基调,以“地区利益协调”为主线,以“博弈论”作为主要的分析工具,运用政体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城市与区域管治等理论,对新时期中国区域规划的核心任务、难点、价值取向、规划内容、规划管理等若干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内容分为如下八章:第一章,绪论。首先阐述了选题依据和研究目的,在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界定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和简要评价,据此,确定本文的研究主题,再根据研究主题拟定研究思路、基本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章,中西方区域规划发展历程和启示。本章追根溯源,在对建国后我国区域规划类型划分和对西方区域规划发展阶段划分的基础上,系统地回顾了中西方区域规划的发展历程,验证了“规划本质是应对特定时期内社会需求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的观点,得出了区域规划发展的“实用主义”内在逻辑,进一步指出,以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为突破口是区域规划实践工作和理论发展的基点。第三章,新时期中国区域规划核心任务和难点。在第二章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指出,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针对当前区域协调存在的诸多症状,从政府竞争和博弈的角度,构建了一个政府行为分析框架,对区域协调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层次地解释,提出了政府利益协调是区域协调的关键,并以此来统领、指导后续的研究工作。第四章,新时期中国区域规划价值取向和目标。首先指出,在利益多元化时代,囿于“公共利益”这个抽象概念不利于区域规划正确价值观的再树。从“公共利益”的概念辨析入手,认为,国家利益是区域规划价值应然指向,但国家利益指向的区域规划不能忽视地方利益诉求,在行政性分权的市场背景下,区域规划的国家利益指向是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协调中实现的。关于新时期中国区域规划目标设置问题,认为,区域规划目标是“经济发展、地区公平和环境保护”三因素博弈的结果,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区域规划目标体系不同。第五章,新时期中国区域规划基本理论和内容。依据区域价值取向和目标体系,从地区利益协调发展的角度,指出,在区域分工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基础上,新时期区域规划基本理论应吸纳区域一体化、区域管治、人本主义规划等理论,以适应区域规划中利益协调、社会公平等要求。从利益冲突的视角,对区域规划内容不能面面俱到进行了新的阐释。从市场与政府职能界定、新时期我国政府职能分析入手,指出,区域规划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其内容不能突破新时期我国政府职能边界,基于服务性政府的假设,区域规划内容应围绕区域性公共物品的供给展开。第六章,新时期中国区域规划管理和实施手段。首先,本章从政府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的角度,指出规划管理社会化的意义、区域规划管理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是规划的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的目的在于社会权利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其次,基于政府利益协调的角度,对区域规划管理体制调整的原则进行探讨。关于规划实施手段调整,认为,规划实施应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社会手段并用,应以地区利益协调为中心,建立一个利益协调、利益分享和利益补偿机制。第七章,长三角地区利益协调及其区域规划研究。从省区间、地市间、地县间三个层面,对长三角地区利益冲突进行剖析。基于长三角区域协调的历史路径分析,从地区利益协调的角度,对长三角区域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若干环节进行探讨。第八章,结论和结语。对研究的主要结论进行提炼,并指出论文的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的方向。通过研究,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1)采用多样化的视角,以地区利益协调为切入点,以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对研究主题进行探索。(2)从政府竞争和博弈的视角,构建政府行为分析模型,揭示区域规划“空间”的复杂性。(3)构筑数学模型,对“区域规划内容不能面面俱到”的观点进行验证。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4
第一章 绪论  14-40
  1.1 问题提出和选题依据  14-15
  1.2 研究概念和对象  15-20
  1.3 研究进展与评述  20-33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33-34
  1.5 研究内容和创新  34-37
  参考文献  37-40
第二章 中西方区域规划发展历程和启示  40-59
  2.1 西方区域规划发展变迁与启示  40-48
  2.2 我国区域规划发展回顾与感悟  48-55
  2.3 小结  55-57
  参考文献  57-59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区域规划核心任务和难点  59-90
  3.1 区域协调:新时期中国区域规划的核心任务  59-66
  3.2 利益冲突:新时期中国区域规划的难点  66-85
  3.3 小结  85-86
  参考文献  86-90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区域规划价值取向和目标  90-104
  4.1 区域规划价值取向  90-95
  4.2 区域规划目标调整  95-102
  4.3 小结  102
  参考文献  102-104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区域规划基本理论和内容  104-123
  5.1 区域规划的理论完善  104-109
  5.2 区域规划的内容完善  109-120
  5.3 小结  120
  参考文献  120-123
第六章 新时期中国区域规划管理和实施手段  123-157
  6.1 区域规划管理社会化  123-135
  6.2 区域规划管理体制调整  135-139
  6.3 区域规划实施手段调整  139-152
  6.4 小结  152-154
  参考文献  154-157
第七章 长三角地区利益协调及其区域规划研究  157-175
  7.1 长三角区位及其特征  157-160
  7.2 长三角地区利益冲突的表象  160-164
  7.3 长三角地区利益协调驱动力和已有路径  164-168
  7.4 基于地区利益协调的长三角区域规划研究  168-172
  7.5 小结  172-173
  参考文献  173-175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175-178
  8.1 基本结论  175-176
  8.2 后续深化  176-178
附录一: 读博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目录  178-179
附录二: 读博期间主持或参加的研究和规划项目目录  179-180
后记  180

相似论文

  1. 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农业园环境艺术设计研究,TU986.5
  2. 台州市沿江发展轴规划研究,F127
  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证研究,F127;F224
  4. 长三角区域经济中地方政府竞合关系研究,F127
  5.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分析,F127
  6. 长江三角洲城市竞争力变化趋势研究,F299.27
  7. 熊本市城市生活服务设施的规划研究,TU984
  8.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长三角地区港口群与其腹地经济的互动机理研究,F224
  9. 长江三角洲电信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F127
  10. 基于知识工程的区域规划DSS关键技术研究,TP311.52
  11. 城市创业活力指数研究,F279.2
  12. 地表水源热泵适宜性综合评价及规划研究,TU831
  13. 区域性商业银行的营业空间设计研究,J525
  14. 下山移民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D632.4
  15. 插件式的海岸侵蚀灾害分析与评价GIS应用框架研究,P694
  16. 基于品牌视角下的区域竞争力研究,F127
  17. 流域规划内容体系研究,TU984.1
  18. 区域规划地理信息模型研究,P208
  19. 区域合作视角下的长三角人力资源一体化研究,F249.27
  20. 公路旅行最佳换乘咨询系统研究与实现,U495
  21. 佛山高明“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研究,X321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地理 > 中国地理 > 专类地理 > 政治区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