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

作 者: 李哲
导 师: 曾坚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生态城市 美学观念 研究体系 历史回顾 哲学阐释 外在模式 内在展现 当代应用
分类号: TU984.11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440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态城市作为面向未来的一个崭新的人类聚居概念和发展模式,在美学观念上已突破工业文明以来的现代主义城市美学原则。论文汲取了哲学、美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透过当前剧烈变动的城市美学发展动向,分析了生态城市潜在的意义与美学价值,并选取了一些在当前颇具代表性的城市、建筑、景观作品进行结合分析与阐释。论文注重吸收当代生态美学观念、生态科学思维与生态哲学思想,在城市范围内多角度、多层面的探求生态城市美的本质、内涵、规律、价值以及相应的审美过程。论文在哲学美学、艺术社会学、审美心理学等领域进行拓展的同时,着眼于对城市规划与设计思想发展脉络的整体把握,将对未来的思考建立在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之上。 论文侧重的不是提供某种城市设计手法,而在于展现一种新的审美观念和在新的审美观念影响下的城市艺术现象。任何研究工作都不能达到一劳永逸的终极,本文旨在为城市设计者和欣赏者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考视角,一个生态的“看城市”的方式。文章认为,作为生态城市美学观念的“在场”与“去蔽”,面向生态城市的人类聚居营造始终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它所依据的不是“乌托邦”式的构想,而是一种“务实的理想主义”;其追求目标的实现,将取决于人类哲学、美学观念的转变和务实的行动。这一过程饱含着反抗、创造与希望! 全文包含八个部分。首先是背景论,即论文的导论部分。在背景论中探讨了生态城市美学研究的价值,并对相关概念加以限定与简释,以利于下文的进一步阐述。然后对当前有关生态城市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成果作了简要的回顾与总结,在分析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课题的研究意义。最后,在明确了课题的相关理论、研究重点与方法的基础上,对论文总框架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是生态城市美学研究的系统建构。首先是当代生态城市美学的生成背景分析,重点在于将视角置于20世纪美学的整体发展与变迁之中,审视当代城市美学发展的走势与趋向,找到生态城市美学的独特性与超前性。其次是在当代生态城市美学的生成背景与城市美学发展趋势的分析阐释基础上,建构符合当代思维的生态城市美学研究理论框架,继而应用于生态城市美学研究之中。 第三章是生态城市美学观念的历史回顾,将城市美学与生态思想进行共时性比照分析。本章重点在于将视角置于东西方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对城市美与生态美的诠释中理清脉络,找到生态城市美学的历史渊源与美学规律。 第四章是哲学美学部分,即生态城市美学的哲学阐释。本章在对生态城市以及生态城市美学本质的追问中,将思想至于表象之外,探讨其存在的本体论层次上的意义,并从认识论角度加以分析与验证。 第五章是艺术社会学部分,重点在于分析生态城市美学的外在模式。本章以审美客体(城市)为主要分析对象,在审美价值论、审美关系论以及审美环境论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第六章是审美心理学部分,重点在于分析生态城市美学的内在展现。本章以审美主体(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作为美的最终接受者与评价者的人在审美过程中的思想轨迹与情感升华。 第七章是应用美学部分,在以上各章对生态城市美学观念作了理论上的推导之后,本章重点在于其美学基础理论的当代应用。论文选取了2004年天津总体城市设计中相关子课题为案例,进行生态城市美学基础理论的实践性探索与互证。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
ABSTRACT  4-6
目录  6-10
1 生态城市美学观念与应用研究导论  10-34
  1.1 绪论  11-17
    1.1.1 生态城市美学研究的价值  11-12
    1.1.2 相关概念的限定与简释  12-17
      一、城市生态学与生态城市  12-15
      二、美学与生态城市美学  15-16
      三、观念与美学观念  16-17
  1.2 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  17-28
    1.2.1 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简述  17-23
    1.2.2 当前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的不足  23-27
      一、城市美学本身的缺陷  23-25
      二、现代规划理论中美学的缺席  25-26
      三、科学视野与美学思考之误  26-27
    1.2.3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27-28
  1.3 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  28-29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9-31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31
  1.6 课题的研究框架  31-34
2 生态城市美学的系统建构  34-76
  2.1 生态城市美学的生成背景  35-45
    2.1.1. 科学的新发展——“理性”的危机与生态科学的兴起  36-38
      一、“理性”的危机  36-38
      二、生态科学的兴起  38
    2.1.2. 哲学的新思维——“意义”的失落与生态哲学的介入  38-42
      一、“意义”的失落  38-40
      二、生态哲学的介入  40-42
    2.1.3. 美学的新观念——“变异”的含义与生态美学的树立  42-45
      一、“变异”的含义  42-44
      二、生态美学的树立  44-45
  2.2 城市美学研究的当代走势  45-59
    2.2.1 城市美学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  45-57
      一、基于实体环境的城市空间理论  46-48
      二、基于人类知觉的城市空间理论  48-54
      三、基于环境设计的城市空间理论  54-57
    2.2.2 城市美学研究的整体走向与重点  57-59
  2.3 生态城市美学的框架体系  59-68
    2.3.1 城市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60-65
      一、城市本质的美学判定  60-61
      二、美学是城市本质的研究  61-63
      三、城市美学的逻辑分类  63-65
    2.3.2 生态城市美学的研究框架  65-68
  2.4 生态城市美学的外延扩展  68-70
  2.5 本章小结  70-76
3 生态城市美学观念的历史回顾  76-158
  3.1 中国传统城市生态美学观念  78-110
    3.1.1 中国传统城市生态观念的哲学根基  78-85
      一、参赞化育的儒家生态观  79-81
      二、顺其自然的道家生态观  81-82
      三、普渡众生的释家生态观  82-85
    3.1.2 现代西方学者对中国生态思想的认识  85-88
      一、卡普拉  86
      二、詹奇  86
      三、奈斯  86-88
    3.1.3 中国传统城市生态美学特征  88-104
      一、天人合一的意境追求  89-92
      二、寄情山水的美学取向  92-95
      三、有机统一的整体和谐  95-99
      四、无往不复的表达方式  99-101
      五、直觉体悟的审美过程  101-104
    3.1.4 中国传统城市生态美学思想的时代局限  104-110
      一、混沌的整体思维  104-106
      二、宗法伦理的阴影  106-107
      三、回归自然中的无奈与矛盾  107-110
  3.2 西方城市生态美学观念概述  110-147
    3.2.1 西方城市美学与生态思想的时代演进  110-128
      一、图腾美学与生态自发  111-115
      二、古典美学与生态失落  115-120
      三、机器美学与生态沉沦  120-124
      四、人文美学与生态觉醒  124-127
      五、生态美学与生态自觉  127-128
    3.2.2 近代以来西方城市美学特征  128-142
      一、人类中心的理想图景  129-132
      二、超越自然的美学取向  132-134
      三、对立统一的整体和谐  134-137
      四、精神独白的表达方式  137-140
      五、逻辑思维的审美过程  140-142
    3.2.3 西方生态建筑及景观的当代走势  142-147
      一、生态建筑的当代走势  143-145
      二、生态景观的当代走势  145-147
  3.3 本章小结  147-158
4 生态城市美学的哲学阐释  158-192
  4.1 认识论视界中的生态城市  160-179
    4.1.1. “人”的重新认识  162-165
    4.1.2. “真”的复兴  165-167
    4.1.3. “善”的觉醒  167-170
    4.1.4. 对“技术”的反思  170-172
    4.1.5. 对“自然”的再发现  172-175
    4.1.6. 对“后现代”的否定与发展  175-177
    4.1.7. 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177-179
  4.2 本体论视界中的生态城市  179-184
    4.2.1 现代城市的思想根源——二元论  180-181
    4.2.2 当代城市的发展趋势——多元论  181-183
    4.2.3 生态城市的成立基点——非二元论  183-184
  4.3 城市意义的重建  184-186
  4.4 本章小结  186-192
5 生态城市美学的外在模式  192-281
  5.1 生态城市审美价值论  196-223
    5.1.1. “和谐”的向度  197-200
    5.1.2. “整体性”的终极追求  200-205
    5.1.3. 三个“中心主义”的消解  205-223
      一、主题中心主义的美学消解  208-212
      二、视觉中心主义的美学消解  212-218
      三、语言中心主义的美学消解  218-223
  5.2 生态城市审美关系论  223-261
    5.2.1 多极互融的模式  225-230
      一、由外在到内在  228-229
      二、由二元到两极  229-230
    5.2.2. “平等”的积极探索  230-235
    5.2.3 重在体验的关系表达  235-261
      一、从隐喻到移情  237-243
      二、从典型到境界  243-246
      三、从实在到潜在  246-253
      四、从“是”到“应该”  253-257
      五、从独白到对话  257-261
  5.3 生态城市审美环境论  261-272
    5.3.1 绿色化的自然基础  263-265
    5.3.2 循环化的经济支持  265-266
    5.3.3 信息化的科技手段  266-268
    5.3.4 多元化的文化环境  268-269
    5.3.5 民主化的社会秩序  269-271
    5.3.6 生态化的道德伦理  271-272
  5.4 本章小结  272-281
6 生态城市美学的内在展现  281-329
  6.1 生态城市审美中的科学思维  286-289
    6.1.1 相互关联的观念  287-288
    6.1.2 生态选择的观念  288
    6.1.3 生态适应的观念  288
    6.1.4 非线性循环的观念  288
    6.1.5 适宜技术的观念  288-289
    6.1.6 持续最佳的观念  289
  6.2 城市审美的内在过程分析  289-297
    6.2.1 城市审美的生命基础  290-292
    6.2.2 城市审美的心理要素  292-295
    6.2.3 城市审美的心理过程  295-297
  6.3 生态城市与人的审美合一  297-322
    6.3.1 生态城市功能要素与人的感知性情感合一  298-309
    6.3.2 生态城市文化要素与人的想象性情感合一  309-318
    6.3.3 生态城市艺术追求与人的理解性情感合一  318-322
  6.4 本章小结  322-329
7 生态城市美学观念在天津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329-400
  7.1 天津城市美学评价与形象定位  331-345
    7.1.1 天津城市基础条件分析  331-341
    7.1.2 城市总体形象定位与特色培育总体策略  341-345
  7.2 天津都市区总体城市设计概要  345-360
    7.2.1 研究内容和设计目标  345-351
    7.2.2 都市区的总体景观空间格局规划  351-355
    7.2.3 城市蓝色生态景观网络  355-356
    7.2.4 城市绿色生态景观网络  356-358
    7.2.5 国家级湿地公园设计  358-360
  7.3 天津中心城区及其外围组团城市设计  360-398
    7.3.1 天津中心城区城市设计的目标  360-361
    7.3.2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与结构  361-364
    7.3.3 组织城市景观体系  364-398
  7.4 本章小结  398-400
结语  400-402
图表索引  402-421
参考文献  421-430
全文主要外国人名中英对照表  430-43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33

相似论文

  1. 论钢琴基本功训练之教材与理论的历史沿革及现实运用,J624.1
  2. 从哲学阐释学角度看《九辩》的英译,I046
  3. 阮籍《咏怀诗》研究,I207.22
  4. 构建农村和谐社区的实证研究,D422.6
  5. 科学技术和旅游的哲学阐释,F592.7
  6. 石家庄市生态城市评价研究,X826
  7. 山东省安丘市生态建设的目标及影响因素研究,TU984.115
  8. 生态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模式研究,TU985
  9. 中国典型生态城市建设反思,TU984.115
  10. 哲学阐释学视角下《诗经》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H315.9
  11. 从哲学阐释学视角比较《骆驼祥子》的两个英译本,H315.9
  12. 生态城市经营模式及评价机制研究,F205
  13. 生态城市建设研究,F205
  14. 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生态城市水资源配置方法研究,F205
  15. 生态城市建设的哲学思考,X2
  16. 我国生态城市系统评价及空间分异规律,X826
  17. 翻译的本质—阐释与接受,H059
  18.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法律问题,D630
  19. 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特大城市发展思考,C912
  20. 主成分分析在生态城市建设能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F299.2;F224
  21. 生态文化视野下新余城市建设研究,X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总体规划 > 城市环境保护与规划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