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斯塔罗斯金与郑张尚芳上古音系统比较研究

作 者: 林海鹰
导 师: 冯蒸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斯塔罗斯金 郑张尚芳 上古音 声母 韵母 韵尾 声调
分类号: H0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8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斯塔罗斯金与郑张尚芳的上古拟音体系是近年来上古音研究中引起海内外外同行注意的最新成果,此二者与白一平的上古拟音体系并称为新起三家。斯氏1989年在莫斯科出版的《古代汉语音系的构拟》一书是其在上古音研究方面的代表作。郑张尚芳先生的《上古音系》(2003)是其在上古音方面的集大成之作,此书的主要观点已在先生1981—1995年的论文中陆续发表了。两位学者的主要观点不仅发表时间接近,而且在材料运用、研究方法和结论上都有许多相同之处。斯氏在汉藏比较方面眼界开阔,材料丰富,比较的范围相当广博。郑张先生则在国学功底和本语言方言方面更占优势,且同样重视汉藏比较。他们发挥各自特长对前人的拟音系统加以改订,提出新的构拟系统。 本文将对这两位学者的上古音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比较研究,辨别异同,判断是非,以期有助于我们在上古音研究中达成更多共识。 一、上古声母 同:1.二者都构拟了一套清鼻流音声母,斯氏把它们表示成:(?)郑张先生则表示成hm、hn、h(?)、hl、hr。 2.都把来母拟为r,以母拟为l。 3.都把清母的早期上古音拟为擦音sh。 4.二者的上古声母系统中都有一套唇化舌根音、喉音。 异:1.斯氏同某些学者一样只构拟了一套清鼻流音声母,郑张先生则构拟了两套清鼻流音声母,另一套为mh[(?)~h]、nh[(?)~h]、(?)h[(?)~h]、rh[(?)~h]、lh[(?)~h]。 2.斯氏认为上古浊声母全部有送气、不送气的对立(包括鼻流音、半元音),而郑张先生浊声母只拟了一套不送气声母。 3.二者所构拟的影、晓、匣、云的上古形式分歧较大。 4.二者对精组字上古形式的处理不同。 5.二者对上古有无边塞擦音的看法不同,斯氏拟了一套边塞擦音:(?)。 5.郑张先生构拟的复声母数量更多、种类更丰富些,划分得也更细腻。 二、上古韵母 1.介音 同:1) 上古只有3个介音:w、j、r,上古没有元音性介音。 2) 都认为发展为中古二等的字全带介音r,发展为中古庄组的三等字和重纽B类字也都带介音r。r在二者的上古系统里分布大致一致。 异:1) 二者对介音w最早出现的时期看法不同。 2) 辅音性的介音j在二者的系统里分布也有区别,郑张先生的章系及邪母带j,斯氏不带。 2.元音长短和“等”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3-5
Abstract  5-12
绪论  12-26
  第一节 上古音研究概述  12-24
    1.1 清以前的古音研究  12
    1.2 清代古音研究  12-15
      1.2.1 上古韵部研究  12-13
      1.2.2 上古声纽研究  13-14
      1.2.3 上古声调研究  14-15
    1.3 上古音值构拟的新时期  15-24
      1.3.1 复声母问题  15
      1.3.2 单声母问题  15-19
      1.3.3 韵部的划分问题  19
      1.3.4 元音问题  19-20
      1.3.5 韵母的音值  20-21
      1.3.6 上古的介音  21-22
      1.3.7 上古的韵尾和声调  22-24
  第二节 本文的选题依据和目标  24-26
第一章 关于材料、方法、上古音分期和音节类型的比较  26-31
  第一节 两者研究上古音的材料和方法  26-28
    1.1 斯氏的材料和方法  26-27
    1.2 郑张先生的材料和方法  27
    1.3 两者的异同  27-28
  第二节 两者对上古音的分期  28-29
    2.1 斯氏的上古音分期  28
    2.2 郑张先生的上古音分期  28-29
    2.3 对两者分期的比较  29
  第三节 上古音节类型的比较  29-31
第二章 中古音系的比较  31-53
  第一节 声母系统的比较  31-35
    1.1 各家对中古声母拟测的分歧  31-33
    1.2 郑张和斯氏的中古声母系统对照表  33-35
  第二节 韵母系统的比较  35-51
    2.1 两者对四等韵的处理  35-36
    2.2 两者对合口韵的理解  36
    2.3 两者对开合分韵的理解  36-37
    2.4 两者中古元音的数量  37-38
    2.5 两者中古腭介音的数量  38
    2.6 等的特征  38-39
    2.7 重纽问题  39-41
    2.8 一二等重韵  41-43
    2.9 止摄:支—脂—之—微  43-44
    2.10 流摄:侯—幽—尤  44-45
    2.11 遇摄:模—虞—鱼  45-46
    2.12 两者中古韵母系统对照表  46-51
  第三节 声调的比较  51-53
    3.1 声调长短  51-52
    3.2 声调调形  52-53
第三章 上古声母系统的比较  53-103
  第一节 异同  53-87
    1.1 斯氏的声母系统  53-68
      1.1.1 原始汉语  53
      1.1.2 早期上古汉语  53-62
      1.1.3 前上古时期(公元前10至前6世纪)  62-63
      1.1.4 上古早期(公元前5到公元前3世纪)  63-64
      1.1.5 晚期古典上古(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  64-66
      1.1.6 上古晚期(3世纪到5世纪)  66-67
      1.1.7 中古早期汉语  67-68
    1.2 郑张先生的声母系统  68-75
      1.2.1 单声母  68-70
      1.2.2 复声母  70-75
    1.3 异同  75-87
      1.3.1 相同之处  75-78
      1.3.2 不同之处  78-87
  第二节 问题讨论  87-103
    2.1 复声母问题  87-88
    2.2 精组字的古值  88-98
      2.2.1 四派的拟音  90-91
      2.2.2 与唇塞音谐声的精、庄组字的上古来源  91-92
      2.2.3 st->中古精母还是中古心母  92-94
      2.2.4 sp->中古精母还是中古心母  94-96
      2.2.5 sd->中古从母还是中古邪母  96-98
    2.3 帮组字的古值  98-103
第四章 上古韵母系统的比较  103-155
  第一节 异同  103-125
    1.1 斯氏的韵母系统  103-113
      1.1.1 原始汉语  103
      1.1.2 早期上古汉语  103-104
      1.1.3 前上古时期  104
      1.1.4 上古早期  104-105
      I.1.5 晚期古典上古  105-106
      1.1.6 上古晚期  106-108
      1.1.7 中古早期  108
      1.1.8 介音问题  108
      1.1.9 元音长短与“等”  108-109
      1.1.10 韵尾和声调  109-111
      1.1.11 韵母系统  111-112
      1.1.12 六元音系统  112-113
    1.2 郑张先生的韵母系统  113-117
      1.2.1 介音问题  113
      1.2.2 元音长短与“等”  113-114
      1.2.3 六元音系统  114-116
      1.2.4 韵尾和声调  116-117
    1.3 异同  117-125
      1.3.1 上古介音  117-119
      1.3.2 元音长短和“等”  119-122
      1.3.3 六元音系统  122
      1.3.4 韵尾和声调  122-123
      1.3.5 韵母系统  123-125
  第二节 问题讨论  125-155
    2.1 元音问题  125-130
    2.2 介音问题  130-141
      2.2.1 上古有无元音性介音  130-133
      2.2.2 中古汉语的三等介音是否后起  133-136
      2.2.3 中古汉语三等介音是怎样产生的  136-137
      2.2.4 中古汉语三等介音的上古来源是什么  137-140
      2.2.5 上古汉语介音w的出现和分布  140-141
    2.3 韵尾和声调  141-155
      2.3.1 上古的入声韵尾是清还是浊  141-142
      2.3.2 上古的阴声韵尾是开还是闭  142-146
      2.3.3 宵部、药部、祭部的韵尾  146-147
      2.3.4 去声是否来自-s尾  147-153
      2.3.5 上声是否来自-?尾  153-155
结论  155-158
参考文献  158-167
附录一:斯塔罗斯金的生平与著作  167-169
  一、生平  167-168
  二、著作目录  168-169
附录二:郑张尚芳的生平与著作  169-187
  一、生平  169-170
  二、著作目录  170-177
  三、上古韵母系统与分韵字表  177-187
附录三:郑、斯、王、李四家上古声母对照表  187-192
附录四:郑、斯、王、李四家上古韵母对照表  192-201
致谢  201-202

相似论文

  1. 普通话高元音音位系统及音值分析,H11
  2. 泰国大学中文系学生习得汉语语音声母偏误分析,H195
  3. 印尼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初探,H195
  4. 清汪烜《詩韻析》研究,H116
  5. 试论高本汉《汉文典》的上古声母系统,H111
  6. 杨慎古音学研究,H11
  7. 庆阳市西峰区方言声调实验研究,H17
  8. 广西横县陶圩平话单字调和双字调声学实验研究,H17
  9. 王力古音学研究,H11
  10. 《毛诗叶韵补音》与《毛诗古音考》比较研究,I207.22
  11. 普通话方音消解与方言语音变异,H17
  12. 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研究,H195
  13. 普通话的态度语音韵律研究,H116
  14. 严可均《说文声类》研究,H111
  15. 基于鼻流计的汉语普通话鼻音的声学分析,H116
  16. 汉语连续语音声调及数字串识别系统的研究,TN912.34
  17. 秦皇岛方言f、x混读及ts、t(?)混读现象研究,H172
  18. 中国大学生英语语调特征个案研究,H319
  19. 越南语和阿拉伯语背景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研究,H195
  20. 《字学集要》音系研究,H114.9
  21. 《等韵一得》音系研究,H114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语音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