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

作 者: 蔡勤禹
导 师: 蔡少卿
学 校: 南京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社会救济 弱势群体 救济事业 救济制度 民国社会 实践层面 社会保障 制度层面 救济方式 世界先进国家
分类号: K262.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1787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1927—1949 年国民党执政时期的社会救济,研究的区域以国统区为限。根据研究的目标和分析的视角,本文从两个方面着手展开,一是制度层面,一是实践层面。按照这个思路,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回顾传统社会的社会救济。在中国传统社会,国家是社会救济的主导角色,其职责在于救济灾荒。社会中间组织在国家的压制下难于发展,无法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少数地域性组织于小范围内发挥了一定的救助功能。社会救济事业的落后,使家庭和宗族承担了相当多的救助功能。第二章重点探讨民国社会救济制度确立的历史脉络,涵括了社会救济思想、救济行政体制、救济立法和救济设施,从制度层面厘清了社会救济事业的基本体系。本文认为民国社会救济制度的确立是中西方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在这种融合中,西方文化处于强势地位,它影响着民国社会救济制度的发展方向。第三章和第四章从实践层面,分别政府和民间两大板快,研究民国时期社会救济事业的业绩、效应和水平。其中,各板快思路不同,政府救济按弱势群体类别分别考论,详细探讨国民政府在救济难民、灾民、失业者、不幸妇女和鳏寡孤独残疾者方面的政策、方法和措施。民间救济以救济方式的剖析为线索,分析民间社会已有的传统救济形式、新式社会救济在民间的出现与发展、慈善团体的成长及在社会救济中的作用。最后用一章就社会救济在民国社会保障、社会安全和社会成长中所起的作用及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分析与总结,并就构建社会保护体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现代社会应该构筑一个包括社会各个成员在内的社会保护体系。它的构建应参照世界先进国家的经验,既要有本民族特点,又要与世界潮流同向。这是现代社会的要求。

全文目录


导论:关注弱势群体  8-13
  一、社会分层与弱势群体  8-9
  二、民国社会救济研究透视  9-10
  三、研究目标、方法与意义  10-11
  四、研究思路  11-13
第一章 传统社会的社会救济  13-34
  第一节 传统社会的弱势群体  13-17
    一、灾民  13-14
    二、难民  14-15
    三、游民  15
    四、其他弱势群体  15-17
  第二节 传统社会救济思想  17-24
    一、思想基础  17-20
    二、消极救济思想  20-22
    三、积极救济思想  22-23
    四、慈善观念  23-24
  第三节 古代社会救济  24-34
    一、国家救济:荒政  24-25
    二、民间社会:慈善救济  25-26
    三、血缘、地缘组织:恤贫济弱  26-29
    四、传统向现代社会救济的转变  29-31
    五、传统社会救济特点  31-34
第二章 现代社会救济制度的确立  34-69
  第一节 民国社会的弱势群体  34-40
    一、民国贫穷问题  34-35
    二、民国弱势群体  35-40
  第二节 现代社会救济思想的形成  40-49
    一、现代社会救济思想的理论渊源  40-43
    二、现代社会救济思想的形成  43-46
    三、现代社会救济思想形成中的特点  46-49
  第三节 民国社会救济行政体制的演变  49-53
    一、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救济行政体制  49-50
    二、国民政府时期社会救济行政体制的三次变革  50-53
  第四节 社会救济立法  53-59
    一、社会救济对象  53-54
    二、社会救济内容、程序  54-55
    三、社会救济经费  55-56
    四、社会救济方法  56-57
    五、社会救济管理  57-59
  第五节 社会救济设施  59-69
    一、政府兴办的救济设施  59-64
    二、民间兴办的救济设施  64-69
第三章 国民政府社会救济  69-101
  第一节 灾民救济  69-78
    一、救济程序  69-70
    二、急赈  70-73
    三、工赈  73-75
    四、蠲缓  75-76
    五、调粟  76-78
  第二节 难民救济  78-83
    一、救济目标与原则  78-79
    二、紧急救济  79-80
    三、运送配置  80
    四、难民组训  80-81
    五、生产救济  81-83
  第三节 城镇失业救济  83-91
    一、法律保护  83-84
    二、消极救济  84-85
    三、积极救济  85-91
  第四节 不幸妇女救济  91-94
    一、法律支持  91-92
    二、院内外救济  92-94
  第五节 安老恤残与救济特殊儿童  94-101
    一、儿童救济原则  94-95
    二、儿童救济设施、方式  95-96
    三、难童教养  96-97
    四、安老恤残  97-101
第四章 民间社会互助共济  101-124
  第一节 传统社会救济方式的延续  101-106
    一、来自传统的救济设施  101-102
    二、血缘组织救助功能的延续  102-104
    三、地缘组织在继承中蜕变  104-106
  第二节 慈善团体与慈善事业  106-116
    一、民国慈善团体概述  106-109
    二、慈善团体与政府互动  109-111
    三、慈善团体活动分析  111-116
  第三节 民间社会互助方式的扩展  116-124
    一、乡村社会互助之风  116-119
    二、都市中的互助共济  119-122
    三、城乡互助之异  122-124
第五章 民国社会救济反思  124-130
  第一节 社会救济对民国社会影响  124-126
    一、推动社会保障  124-125
    二、缓解社会风险  125
    三、促进社会成长  125-126
  第二节 民国社会救济特点与启示  126-130
    一、民国社会救济特点  126-127
    二、历史启示  127-130
附录  130-139
  Ⅰ、民国社会救济主要法规  130-131
  Ⅱ、各地方救济院规则  131-135
  Ⅲ、救灾准备金法  135-136
  Ⅳ、社会救济法  136-139
参考文献  139-143

相似论文

  1.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2. 中越北部湾划界后广东省渔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F323.89
  3.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4. 城市贫困居民社会救助研究,D632.1
  5.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6. 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模式研究,D632.1
  7.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632.1
  8.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9.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10.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11. 浙江省瑞安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F327
  12. 山西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D422.6
  13. 当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研究,D61
  14. 欧盟国家化解社会矛盾对我国的启示,D75
  15. 社会保障对缩小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机制探析,F124.7;F224
  16. 农村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F323.89
  17. 当前我国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D412.6
  18.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医疗保险服务均等化研究,F842.6
  19. 我国知识型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研究,D669.6
  20. 发展型社会保障制度:建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选择,D922.182.3
  21. 现代中国军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E26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 > 国民党南京政府(1927年以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