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集散研究

作 者: 丁正山
导 师: 张忍顺;沙润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
关键词: 城市旅游流 空间结构 集散规律 区域旅游发展
分类号: F5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799次
引 用: 2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旅游流是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从旅游客源地到目的地的旅游流运动,在空间中表现为旅游者不断的集聚与扩散,旅游流的这种集散使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相互联系。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世界范围内的国内旅游流流量比国际旅游流量高出十倍以上,尽管国内旅游流有如此大的规模,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却很少。城市是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鉴于此,本文在两万多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从旅游流基本概念入手,探讨旅游流的行为规律,探究不同城市旅游流客源市场空间分布规律,揭示旅游流空间集散规律、集散机制与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尺度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旨在构建区域旅游流基本框架、空间体系,探寻旅游流空间分布、运行规律,为旅游市场营销、区域旅游规划和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探讨了旅游流内涵与旅游流的影响因素,对旅游流类型进行了划分,在归纳分析旅游流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流的一般模式。第二章从人口学特征和不同目的旅游者角度,对旅游流行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指出不同特征旅游流的消费行为规律和逗留行为规律。第三章以省为基本单元,研究了南京城市国内旅游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规律及原因,利用ADod指标指出目的地城市的营销方向和重点地区;还以地级市以上城市为单元,确定了南京、苏州、徐州的旅游流市级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使用曲线进行。第四章探讨了旅游流集散概念与类型,分析了苏州、徐州旅游流集聚与扩散的空间分布曲线;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法,对南京、苏州、徐州旅游流分布中心、分布轴线、离散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城市旅游流集散驱动机制与集散模型。第五章从城市旅游流空间集散规律出发,提出了城市间的旅游合作机制,并以徐州和连云港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探讨了都市圈旅游的发展战略;在总结三个都市圈中心城市旅游流市场分布、集散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城市国内旅游发展战略。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前言  9-17
  一、国外背景  9-12
  二、研究目的  12-13
  三、研究方法  13-15
  四、研究成果  15-17
第一章 旅游流的理论探讨  17-34
  1.1 旅游流内涵与特征  17-21
    1.1.1 旅游流内涵  17-20
    1.1.2 旅游流特征  20-21
  1.2 旅游流类型与影响因素  21-24
    1.2.1 旅游流类型  21-23
    1.2.2 影响旅游流的因素  23-24
  1.3 旅游流模式  24-34
    1.3.1 旅游流模式与旅行模式及空间结构  24-31
    1.3.2 我国城市旅游流模式  31-34
第二章 城市旅游流行为分析  34-51
  2.1 旅游流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行为方式  34-39
    2.1.1 南京旅游流年龄特征与行为分析  34-36
    2.1.2 南京旅游流职业特征与行为分析  36-38
    2.1.3 旅游流城镇居民特征、性别特征与行为  38-39
  2.2 旅游流不同出游目的行为方式  39-51
    2.2.1 不同出游目的旅游流的行为特征  40-48
    2.2.2 不同出游目的国内旅游流的行为探讨  48-51
第三章 城市国内旅游流客源市场空间结构  51-74
  3.1 旅游客流时空演变  51-57
    3.1.1 南京国内游客分布特征  51-53
    3.1.2 旅游流不同市场份额的时空特点  53-54
    3.1.3 客流的ADod指标分析  54-56
    3.1.4 国内旅游客流时空演变意义  56-57
  3.2 旅游流空间分布类型与规律  57-74
    3.2.1 南京旅游流客源市场分布特征  57-62
    3.2.2 苏州和徐州旅游流客源市场分布特征  62-67
    3.2.3 城市旅游流客源市场分布规律分析  67-74
第四章 城市旅游流空间集散规律  74-95
  4.1 旅游流集散概述  74-76
    4.1.1 旅游流集散内涵  74-75
    4.1.2 旅游流集散类型  75-76
  4.2 城市旅游流的集聚  76-84
    4.2.1 南京旅游流集散  76-79
    4.2.2 苏州与徐州旅游流集散  79-84
  4.3 旅游流空间参数分析  84-87
    4.3.1 旅游流分布中心  84-86
    4.3.2 旅游流离散度  86-87
  4.4 城市旅游流集散驱动机制与模型  87-95
    4.4.1 城市旅游流集散驱动机制  88-90
    4.4.2 南京非直游型旅游流实证研究  90-92
    4.4.3 旅游流集散模型  92-95
第五章 城市旅游流与区域旅游发展  95-114
  5.1 城市旅游流与城市间旅游发展战略  95-102
    5.1.1 城市间旅游合作机制  95-97
    5.1.2 徐州与连云港旅游合作实证研究  97-102
  5.2 城市旅游流与都市圈旅游发展战略  102-109
    5.2.1 南京都市圈及周边旅游流  102-107
    5.2.2 南京都市圈的旅游发展战略  107-109
  5.3 城市旅游流与区域旅游发展  109-114
    5.3.1 区域旅游流格局  109-112
    5.3.2 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112-114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114-121
  6.1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114-117
    6.1.1 本文主要结论  114-117
    6.1.2 本文主要创新点  117
  6.2 讨论  117-121
参考文献  121-129
附录 研究数据说明  129-131
  一、数据的来源  129-130
  二、数据的应用说明  130-131
致谢  131

相似论文

  1. 基于石油开采的大庆市城市空间结构脆弱性研究,TU984.113
  2. 大跨钢结构施工卸载过程力学分析,TU391
  3. 1990年以来吉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F127
  4. 基于南昌现有城市空间结构的道路交通优化研究,U491.12
  5. 传统与变迁,TU-0
  6. 河坊街变迁背景下杭州胡庆余堂建筑演变初探,TU-092
  7. 大跨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TU399
  8. 西安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空间布局研究,F592.7
  9. 多中心组团城市干线道路网布局研究,U412.1
  10. 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空间结构解析,F273.1
  11. 省域内汽车客运站数量与规模研究,U491
  12. 高速铁路站点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U238
  13. 明代以来浙江湖州府菱湖镇的交通条件与空间结构,K248
  14. 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及分形研究,F299.27
  15. 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市场预测研究,F592.7
  16. 郑州城市经济区五城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F592.7
  17. 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及保留巷道控制研究,TD322
  18. 深井采场沿空掘巷关键技术研究,TD353
  19. 旅游开发背景下环洱海区域村镇空间结构演变和村镇形态研究,TU982.29
  20. 行政性分权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TU984.113
  21. 大跨度拱形立体桁架自适应推倒分析方法研究,TU323.4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