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旅游开发背景下环洱海区域村镇空间结构演变和村镇形态研究

作 者: 余丞
导 师: 车震宇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洱海区域 村镇空间结构 村镇形态
分类号: TU982.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的出发点主要有两点:传统村镇空间结构的演变和村镇形态。首先,本文以洱海区域传统村镇实例为基础,较详细的分析了组成洱海区域传统村镇的空间结构要素、空间结构演变的过程、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喜洲白族建筑群、周城白族民俗活动、蝴蝶泉、南诏风情岛等是分布在洱海周边各村镇的著名景点,因此,在旅游开发的背景下,论文的第二步主要针对这些景点所在的喜洲、周城、双廊的形态进行研究。村镇由一栋栋建筑构成,村镇的生成也是一种社会性建筑行为,研究建筑的组合构成,与村镇生长演变的真实情况较为接近,因此研究从最基本的单元——白族传统民居建筑单体开始。对建筑组团,由建筑所组成的沿街界面,村镇的边界,村镇广场以及村镇内部街巷的道路交叉口等进行了研究,试图从中找出影响村镇形态变化的因素。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界定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梳理国内外对村镇空间结构和村镇形态的研究成果;第二章,从区域空间结构出发,分析构成洱海区域空间结构的点、线、流、网络和等级体系等空间结构要素,分析洱海区域各村镇的产业结构,探讨洱海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过程、演变的一般规律以及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第三章,从村镇最基本的单元——建筑单体出发,对由建筑组成的建筑群、沿街界面和村落边界、村镇广场及道路交叉口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其发展演化的规律;第四章,分析影响村镇形态变化的因素,总结出主要有洱海地区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政策与管理、村民在村镇中的作用、经济结构变迁、交通区位、城镇化和农民观念意识等。第五章,从洱海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策略、新农村建设、村镇建筑的更新、传统村镇的保护与发展、旅游开发等方面对洱海地区传统村镇提出一个好的发展展望,使传统村镇在面对矛盾与冲突、更新与改造、扬弃与创造的时代背景下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2
第一章 绪论  12-28
  1.1 研究对象及范围的确定  12-19
    1.1.1 研究区域的界定——大理环洱海区域  13-14
    1.1.2 研究概念的界定——村镇、村镇空间结构、村镇形态、旅游  14-19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状况  19-24
    1.2.1 国内外对村镇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状况  19-22
    1.2.2 国内外对村镇形态的研究状况  22-23
    1.2.3 对大理洱海地区村镇的相关课题研究  23-24
  1.3 研究的内容  24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4-25
    1.4.1 研究的思路  24-25
    1.4.2 研究的方法  25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5-26
    1.5.1 研究的目的  25-26
    1.5.2 对传统村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的意义  26
    1.5.3 对传统村镇形态演变研究的意义  26
  1.6 论文框架  26-28
第二章 环洱海区域传统村镇空间结构演变  28-65
  2.1 空间结构演变理论  28-32
    2.1.1 区域空间结构要素  28-30
    2.1.2 空间结构演变理论  30-32
  2.2 空间结构优化理论  32-33
    2.2.1 区位论  32
    2.2.2 点轴理论  32-33
  2.3 大理洱海区域环境资源配置  33-35
    2.3.1 自然环境  33
    2.3.2 自然资源  33-34
    2.3.3 旅游资源  34-35
  2.4 大理洱海区域村镇区域空间结构要素  35-44
    2.4.1 节点  35-38
    2.4.2 线  38-39
    2.4.3 流  39-42
    2.4.4 网络  42-43
    2.4.5 等级体系  43-44
  2.5 洱海区域空间结构发展演变过程  44-48
    2.5.1 建国以前洱海区域村镇空间演变过程  44-46
    2.5.2 建国以后洱海区域村镇空间演变过程  46-48
  2.6 洱海区域村镇空间结构演变规律  48-51
    2.6.1 点状形成之前阶段(建成之初——唐朝初年)  48
    2.6.2 点状形成发展阶段(唐朝中后期——元明清)  48-49
    2.6.3 轴向扩展阶段(建国后——上世纪70年代末)  49
    2.6.4 轴向填充阶段(上世纪70年代末——现在)  49-51
  2.7 洱海区域村镇空间结构演变动力机制分析  51-55
    2.7.1 建国以前洱海区域村镇空间结构演变动力机制  51-52
    2.7.2 建国以后洱海地区村镇空间结构演变动力机制  52-55
  2.8 空间结构形成的现状  55-62
    2.8.1 洱海区域各村镇的产业结构  55-58
    2.8.2 洱海区域村落空间结构的分布及发展模式  58-62
  2.9 区域空间联系  62
  2.10 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空间结构的重组  62-63
  2.11 本章框架  63-65
第三章 环洱海区域传统村镇的形态研究  65-111
  3.1 从建筑开始的研究  65-68
    3.1.1 村镇形态构成的元素  65
    3.1.2 村镇构成的层次转化  65-66
    3.1.3 村镇空间构成层次与研究的切入点——从研究建筑开始  66-68
  3.2 洱海区域传统村镇建筑到建筑群的研究  68-78
    3.2.1 最基本的建筑单元——民居  68-71
    3.2.2 从基本建筑单元到建筑组团  71-78
  3.3 洱海区域传统村镇建筑到村落界面的研究  78-90
    3.3.1 界面的划分  78-79
    3.3.2 建筑到沿街界面的形成和发展  79-82
    3.3.3 村落边界的发展变化  82-90
  3.4 洱海区域传统村镇建筑到村落空间节点的研究  90-111
    3.4.1 洱海区域村落的广场  91-94
    3.4.2 洱海区域村落道路交叉口空间的发展变化  94-111
第四章 影响洱海地区村镇形态变化的因素  111-126
  4.1 自然资源因素  111
    4.1.1 自然资源在建筑的材料上的应用  111
    4.1.2 对自然资源的加工  111
  4.2 地理环境因素  111-114
    4.2.1 历史上的原因  111-113
    4.2.2 现在的发展  113-114
  4.3 政策与管理的因素  114-118
    4.3.1 国家相关政策  114
    4.3.2 地方相关政策  114-115
    4.3.3 土地审批与规划建设脱节的因素  115
    4.3.4 具体的整治和管理措施  115-118
  4.4 经济结构的变迁因素  118-121
  4.5 交通区位因素  121-122
  4.6 城镇化进程因素  122-124
    4.6.1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土地浪费严重  124
    4.6.2 乡村聚落形态结构解体,呈分散无序的趋势发展  124
    4.6.3 乡村住区自然环境差,污染严重  124
  4.7 村民意识观念改变因素  124-125
  4.8 影响因素框架  125-126
第五章 旅游开发背景下洱海地区传统村镇的发展展望  126-133
  5.1 洱海区域村镇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126-130
    5.1.1 洱海区域村镇空间布局的优化  126-129
    5.1.2 洱海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129-130
    5.1.3 洱海区域基础设施的优化  130
  5.2 村镇建筑的更新  130-131
    5.2.1 控制与管理  131
    5.2.2 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131
  5.3 传统村落的旅游转型  131-133
    5.3.1 旅游转型是地区跳跃式发展的一种途径  131
    5.3.2 传统村落旅游转型的条件  131-133
结论  133-136
致谢  136-137
参考文献  137-144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44-145
附录B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统计表  145-148

相似论文

  1. 基于生态经济发展下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TU982.29
  2.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研究,TU982.29
  3. 饶河流域典型徽州传统村镇外部空间形态特征与启示,TU982.29
  4. 陕南山区村庄布点及空间布局问题研究,TU982.29
  5. 保定市新农村规划建设研究,TU982.29
  6. 祠堂的教化功能研究,TU982.29
  7. 山东省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与规划对策研究,TU982.29
  8. 小洲古村落景观保护与艺术利用的发展研究,TU982.29
  9. 特色型村落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TU982.29
  10. 京郊妫河沿岸乡村景观风貌研究,TU982.29
  11.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体系研究,TU982.29
  12. 浙江山水型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研究,TU982.29
  13. 乡村社区公共空间的重建与社区认同,TU982.29
  14. 杭州双桥区块乡村“整体统一·自主建造”模式研究,TU982.29
  15.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永汉镇传统围层聚落再生研究,TU982.29
  16. 从组织到实施的新农村规划建设全过程研究,TU982.29
  17. 新农村规划建设模式探讨,TU982.29
  18. 唐山市郭沟村生态规划研究,TU982.29
  19. 基于地域特色的河北省山区村镇规划研究,TU982.29
  20. 乡村景观多元价值体系与规划设计控制研究,TU982.2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区域规划 > 中国区域规划 > 农村乡镇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