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陕甘宁边区情理审判研究

作 者: 刘森林
导 师: 刘军平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法律史
关键词: 情理审判 陕甘宁边区 情理思想
分类号: D9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情理法”研究是近几年法律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情理”一直与司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与中国千百年来的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对陕甘宁边区情理审判进行研究的成果,既能够弘扬革命传统,又能够提供历史借鉴。因为陕甘宁边区情理审判的应用在具体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为今天的中国法制建设提供足资借鉴的智慧和思想。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陕甘宁边区情理审判的历史背景、具体特征和具体现象等进行研究。本文共六章,具体介绍如下:第一章是绪论,本章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意义、国内外学者对“情理”研究的状况及方法。第二章是对中国传统情理审判进行简单的介绍。本章首先介绍中国传统情理审判的概念及特色,然后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情理审判的主体、依据和方式。第三章是对陕甘宁边区的历史背景和司法审判制度进行介绍。本章主要是为下面具体介绍陕甘宁边区的情理审判进行历史背景和法律背景的铺垫。并在边区审判制度的介绍中详细阐述边区的司法审判理念和审判方式。第四章主要通过结合案例的方式对陕甘宁边区法制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两位司法官(谢觉哉和马锡五)的法律思想中的情理特征进行分析。第五章主要分析情理审判模式在陕甘宁边区司法中存在原因和在司法中的具体体现。本章首先从三个方面分析情理审判存在的原因,然后通过刑事审判和民事审判中的具体案例来进行具体说明。第六章论述当代中国司法发扬边区革命传统情理审判的必要性及价值。首先分析当代司法中发扬边区革命传统情理审判的必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试着从三个方面探讨发扬边区情理审判传统对当代司法的价值。最后是结语部分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绪论  8-13
  1.1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8-9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9-11
  1.3 研究方法  11-13
第2章 中国传统情理审判概述  13-19
  2.1 中国传统情理审判简介  13-14
  2.2 中国传统情理审判的主体  14
  2.3 中国传统情理审判的依据  14-16
  2.4 中国传统情理审判的方式  16-19
第3章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司法审判制度  19-24
  3.1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历史背景  19-20
  3.2 陕甘宁边区司法审判中的主要理念  20-21
    3.2.1 实事求是理念  20
    3.2.2 民本理念  20-21
    3.2.3 平等理念  21
  3.3 陕甘宁边区的主要审判方式  21-24
    3.3.1 司法审讯  21-22
    3.3.2 调查研究  22
    3.3.3 调解制度  22-24
第4章 陕甘宁边区重要人物的法律思想中情理因素分析  24-31
  4.1 谢觉哉法律思想中的“情理”观  24-27
    4.1.1 法律规定要“合情合理”  25
    4.1.2 判案要“准情”和“酌理”  25-26
    4.1.3 法官要“懂情懂理”  26-27
    4.1.4 “情理”不能一成不变  27
  4.2 马锡五法律思想中的“情理”观  27-31
    4.2.1 注重群众情理要求的表达  28-29
    4.2.2 注重以理服人  29-30
    4.2.3 注重“情理”层面的调解  30-31
第5章 情理在陕甘宁边区司法审判中的存在原因及体现  31-39
  5.1 情理审判在陕甘宁边区司法中的存在原因  31-32
    5.1.1 政治原因  31
    5.1.2 社会和经济原因  31
    5.1.3 文化及其他原因  31-32
  5.2 情理在刑事审判中的体现  32-34
    5.2.1 一般刑事案件  32-33
    5.2.2 反革命案件  33-34
    5.2.3 刑事调解案件  34
  5.3 情理在民事审判中的体现  34-39
    5.3.1 土地纠纷案件  36
    5.3.2 债务纠纷案件  36-37
    5.3.3 婚姻纠纷案件  37-39
第6章 当代中国发扬陕甘宁边区情理审判传统的必要性及价值  39-43
  6.1 当代中国发扬陕甘宁边区情理审判传统的必要性  39-41
    6.1.1 国家政策的基本要求  39
    6.1.2 法律原则所体现的情理要求  39-40
    6.1.3.法律制度本身的缺陷需要情理的救济  40-41
  6.2 当代中国发扬陕甘宁边区情理审判传统的价值  41-43
    6.2.1 有助于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41
    6.2.2 有助于提高人民对司法审判的社会认同度  41-42
    6.2.3 有助于满足社会纠纷多元化的需求  42-43
结语  43-44
参考文献  44-48
致谢  48-49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9

相似论文

  1. 陕甘宁边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研究,D630
  2. 政治参与:陕北开明绅士与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K269.5
  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贷款研究,K265
  4. 1942-1945年陕甘宁边区模范村建设研究,K265
  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解决多元化纠纷研究,K265
  6.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报刊事业研究,K265
  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宗教政策研究,K265
  8. 陕甘宁边区政府食盐统销政策研究,K269.5
  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研究,D231
  10. 毛泽东与陕甘宁边区的抗战文化,K265
  11. 基督教与近代陕西社会,K294
  12. 论抗战时期延安的文化整合,K265
  13. 《解放日报》有关陕甘宁边区批评性报道研究,G219.29
  14. 陕甘宁边区经济开发政策述评,K269.5
  15. 陕甘宁边区语文教育研究,G633.3
  16.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研究,G529
  17. 陕甘宁边区赵占魁运动述论,D412.9
  18. 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经济政策”,K265
  19. 陕甘宁边区文化社团活动与大众文化建设,K269.5
  20.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23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中国法制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