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复苏饮防治严重脓毒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 者: 赵丽芸
导 师: 陈镜合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复苏饮 细胞因子 HLA-DR Toll样受体
分类号: R278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0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目的: 研究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简称 SS)患者血清促炎/抗炎细胞因子浓度、单核细胞HLA—DR表达、TLR2和TLR4基因表达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通过对患者中医证候的分析,初步揭示严重脓毒症的病机特点,并从免疫调理、Toll样受体基因表达调控的角度,探讨中药“复苏饮”防治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为中西医治疗脓毒症、降低病死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04年4月至2005年1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符合ACCP/SCCM会议诊断标准的SS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F组(20例,西医常规治疗加复苏饮)、A组(20例,西医常规治疗加安慰剂),A组按预后又分为生存组(9例)和死亡组(11例),另选取15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入ICU后即进行中医辨证,确定中医证型,并在纳入研究时(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分别进行APACHEⅡ评分,同期抽取外周静脉血10ml,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a、IL—6、IL—10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及应用RT—PCR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TLR4mRNA表达。 结果: 1、中医证候分析:SS患者各中医证型中单纯实证者占10%,虚实夹杂者为85%,单纯虚证者占5%,邪实中以热毒、腑实、瘀血为主,而正虚方面以气阴两虚最为常见。 2、28天病死率的比较:F组病死率30%(6/20);A组病死率55%(11/20),F组病死率明显低于A组(P<0.05)。 3、细胞因子的变化:治疗前治疗前A组和F组所有S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a、IL—6、IL—10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第3天F组TNF-a、IL—6明显下降,IL—10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TNF-a、IL—6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7天两组TNF-a、IL—6、IL—10均下降明显,但A组下降幅度不及F组,组间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从患者的预后来看,第3天、第7天存活组3种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下降,并显著低于同期死亡组(P<0.05)。 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的变化:治疗前A组和F组SS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组间无显著差别;第7天两组HLA—DR表达均明显回升,但A组仍明显低于F组(P<0.01)。在预后方面,存活组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明显高于同期死亡组(P<0.01),且治疗后存活组HLA—DR表达率回升明显,而死亡组则无明显变化。 5、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和4基因表达的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单核细胞TLR2、

全文目录


引言  17-19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9-27
  第一节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概况  19-24
    1.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研究  19-22
    2. 脓毒症的治疗策略  22-24
  第二节 脓毒症的中医药研治概况  24-27
    一、中医对脓毒症辩证体系的研究  24
    二、中医药对脓毒症的防治作用  24-26
    三、结语  26-27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7-71
  第一节 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27-43
    一、资料与方法  27-30
    二、结果  30-39
    三、讨论  39-43
  第二节 严重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TLR4基因表达的变化  43-54
    一、资料与方法  43-46
    二、结果  46-50
    三、讨论  50-54
  第三节 复苏饮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54-71
    一、资料与方法  54-56
    二、结果  56-64
    三、讨论  64-71
结语  71-72
参考文献  72-81
附录  81-83
主要缩略词表  83-84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84-85
致谢  85

相似论文

  1. 不同时间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兔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时间影响,R459.7
  2. 多个猪IgGⅡB类Fc受体剪接异构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S828
  3.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转录时相影响的研究,S858.28
  4. 不同培养方法和细胞因子对小鼠生精细胞的增殖分化效应,R329
  5.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在脂多糖促进肺癌细胞增殖中的机制探讨,R734.2
  6. 氟比洛芬酯对直肠癌病人术后血中IL-2、IL-6的影响,R614
  7. 乳杆菌代谢产物RNA组分序列分析及对其部分生物学功能的研究,R378
  8. P-选择蛋白对人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免疫功能成熟的影响,R543.5
  9. 栀子苷及其代谢产物京尼平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R758.23
  10. 重组hIL-10抗家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对IL-2、IFN-γ、GCs、T细胞凋亡的影响,R392
  11. 过敏性紫癜免疫发病机制的探讨,R554.6
  12. 艾迪莎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MMP-2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13.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热性惊厥的初步研究,R720.597
  14. TOLL样受体2、4mRNA在麻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研究,R755
  15. 脓毒症肺损伤(ALI/ARDS)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Th1、Th2、HLA-DR和Treg的变化及中西医结合治疗,R459.7
  16.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白介素-16的测定及临床意义,R725.6
  17. 自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实体瘤的临床研究,R730.5
  18. 体外冲击波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疼痛症状的临床观察,R697.33
  19. 新生儿脐血细胞因子与特应质家族的相关性研究,R722.1
  20. 急性心肌梗死后肠道屏障功能的改变及意义,R542.22
  21. 调节性T细胞在不同期COPD的变化,R563.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急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