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组织变迁视角的行业协会发展研究

作 者: 范省伟
导 师: 白永秀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行业协会 组织变迁 理性演进 体制转轨 发展思路
分类号: F20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211次
引 用: 1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的产生、发展和变迁过程。因此,研究制度与组织及其变迁机理就成为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或一把钥匙,这也正是近年来制度经济学和转轨经济学日渐兴盛的重要原因。制度、组织及其变迁理论作为制度与转轨经济学的重要内容,面临着挑战并具有创新的内在要求,而制度变迁和体制转轨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组织架构重塑、社会组织变迁则构成了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客观上也要求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政策。 行业协会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经济组织,对其展开深入的理论研究,不仅对于社会制度和组织的相关理论研究,而且对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试图从组织变迁的新视角提出一个关于组织变迁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对行业协会的组织变迁过程进行历史性考察与分析,更进一步,对我国特别是体制转轨时期我国行业协会的组织变迁进行具体的实证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促进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的基本思路。 在理论构建的层面上,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指出:相对于已有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组织变迁是研究行业协会的一个新视角。本文运用制度和转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首先对行业协会的概念、组织属性与功能进行了分析,并特别指出行业协会的基本经济功能是在分工和专业化经济中降低社会的交易费用、提高交易的效率;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以“理性演进”为基本特征的行业协会组织变迁模型,并依据行业协会的经济性、民间社团性、中介性、行业性、自治性等多重组织属性,对行业协会的组织变迁动因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这样,从行业协会的概念界定出发,本文提出了一个包括行业协会的组织属性与功能、组织变迁的方式、机理、原因与特征等内容在内的行业协会组织变迁理论框架。 在应用与历史研究的层面上,利用前文的理论框架具体分析了行业协会特别是我国行业协会组织变迁的历史过程。论文根据行业协会组织变迁的阶段性特征,将行业协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制度环境、组织结构与特征、组织功能等几个方面对每个阶段的行业协会组织变迁状况进行了分析,尤其是较为深入地研究了目前国外“政会对抗型”和“政会合作型”

全文目录


1 导论  9-26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9-11
  1.2 行业协会研究的文献综述  11-20
  1.3 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及框架结构  20-25
  1.4 可能的贡献与创新  25-26
2 行业协会的概念界定与组织属性  26-53
  2.1 组织的概念与属性  26-29
  2.2 行业协会的概念界定  29-35
  2.3 行业协会的组织属性  35-41
  2.4 行业协会的组织功能  41-53
3 行业协会组织变迁的理论构建  53-66
  3.1 组织变迁的一般理论  53-62
  3.2 行业协会组织变迁理论的构建  62-66
4 基于多重性组织特征的行业协会组织变迁动因  66-96
  4.1 基于经济性组织特征的行业协会组织变迁动因  66-70
  4.2 基于民间性组织特征的行业协会组织变迁动因  70-75
  4.3 基于中介性组织特征的行业协会组织变迁动因  75-79
  4.4 基于行业性组织特征的行业协会组织变迁动因  79-85
  4.5 基于自治性组织特征的行业协会组织变迁动因  85-96
5 行业协会组织变迁的历史分析  96-108
  5.1 行会组织的萌生时期:上古时期  96-97
  5.2 封建行会的兴盛时期:中世纪  97-100
  5.3 封建行会的衰亡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100-101
  5.4 行业组织发展的低潮时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101-102
  5.5 现代行业协会的发展兴盛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至今  102-108
6 中国行业协会组织变迁的历史分析  108-135
  6.1 我国封建行会的产生与发展  108-120
  6.2 我国近现代行业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120-135
7 转型时期中国行业协会的组织变迁  135-155
  7.1 体制转轨时期我国行业协会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原因  135-139
  7.2 体制转轨时期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的基本状况  139-155
8 中国行业协会组织变迁的目标模式及其发展对策  155-171
  8.1 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155-158
  8.2 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的目标模式及其依据  158-159
  8.3 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的原则  159-160
  8.4 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的具体途径与方式  160-171
9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71-173
主要参考文献  173-181
后记  181-182
攻读博士学位阶段科研成果  182

相似论文

  1.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2. 我国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对策研究,G719.2
  3.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职能研究,G719.2
  4. 对女子竞技体操比赛技术制胜因素的研究,G832
  5. 行业协会的反垄断法规制问题研究,D922.294
  6. 社会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及其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D922.294
  7. 反垄断法在中国保险业的适用性分析,D922.294
  8. 我国体育行业协会行政处罚问题分析,D922.1
  9. 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发展对策研究,F203
  10. 论我国民事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D925.1
  11. 证明商标的竞争法规制问题探析,D922.294
  12. 行业协会的经济法主体地位研究,D922.29
  13. 行业协会的经济法若干问题研究,D922.294
  14. 探析艺术人文频道发展思路,G221
  15. 功能观视角下的村镇银行发展研究,F832.35
  16. 地方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作用研究,F713.83
  17. 天津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F719
  18. 都市农业发展思路及规划研究,F327
  19. 中外行业协会功能比较,F203
  20. 宁波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监管机制改善研究,F203
  21. 甘肃省包装技术协会职能转变探析,F426.8-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国民经济管理 > 生产行业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