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木质纤维素快速分解菌复合系及有机肥微好氧新工艺

作 者: 王伟东
导 师: 崔宗均;Igarashi Yasuo
学 校: 中国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栽培与耕作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分解 微生物复合系 微生物多样性 微好氧 堆肥
分类号: Q939.9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129次
引 用: 1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木质纤维素是全球最丰富的光合产物,但因分解难,不仅未能利用好,也成为难处理的废弃物。快速分解它对其资源的开发和环境治理都非常重要。微生物纯培养技术一直没有解决天然木质纤维素的分解难题。本研究利用限制性培养技术,构建了一组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SC-6,该复合系在50℃下静止培养3d,可以完全分解培养液0.5%的滤纸,经过10d,可以分解培养液0.5%的稻草中99%的纤维素;利用平板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法共分离9株细菌和5条不可培养的16S rDNA条带,它们的BLAST数据库检索结果为:Pseudoxanthomonas taiwanensis、Tepidiphilus margaritifer、Bacillus sp. E53-10、Proteobacterium S072、Beta proteobacterium HMD444、Rhizobiaceae str. M100、Petrobacter succinimandens BON4、Bacillus thermoamylovorans、Paenibacillus macerans、Ureibacillus thermosphaericu、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 GW6、Uncultured Clostridium sp. clone Al-3、C. thermobutyricum、Clostridium thermosuccinogenes, 证明WSC-6至少由14种细菌组成,未发现真菌、放线菌。经过连续2年的传代培养、高温处理以及干燥、液体、冰冻等不同方法保存后,复合系的组成、性质和功能相当稳定;WSC-6适宜的纤维素分解溶氧量为0.07~0.16mg·L-1。以该复合系接种到堆肥中,明显促进堆肥发酵进程。本研究还发现,在堆体氧气浓度小于1.5%的微好氧条件下,显著加快纤维素的早期分解,缩短整个堆肥腐熟时间,从而针对传统好氧堆肥“两段发酵”的缺点,提出在微好氧工艺条件下的“一段发酵”的观点,即以木质纤维素的分解作为主要的腐熟指标,加快木质纤维素的分解,可以加快堆肥的腐熟进程10d以上,避免典型的二次发酵现象;同时与好氧工艺相比,微好氧工艺可以减少氮素损失,节省能源。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第一章 引言  6-33
  1.1 研究意义  6-7
  1.2 纤维素生物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  7-17
  1.3 堆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17-31
  1.4 分子生态技术在应用微生物研究中的作用  31-32
  1.5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32-33
第二章 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SC-6的构建  33-44
  2.1 材料与方法  33-34
  2.2 结果与分析  34-43
  2.3 讨论  43-44
第三章 复合系WSC—6的菌种组成多样性  44-56
  3.1 材料和方法  44-47
  3.2 结果与分析  47-54
  3.3 讨论  54-56
第四章 复合系WSC-6的稳定性  56-63
  4.1 材料与方法  56-57
  4.2 结果与分析  57-62
  4.3 讨论  62-63
第五章 培养条件对复合系WSC-6分解能力的影响  63-72
  5.1 材料与方法  63-64
  5.2 结果与分析  64-70
  5.3 讨论  70-72
第六章 复合系的接种对堆肥发酵进程的影响  72-85
  6.1 材料和方法  72-74
  6.2 结果与分析  74-83
  6.3 讨论  83-85
第七章 堆肥的微好氧发酵工艺及其“一段发酵”  85-95
  7.1 材料与方法  85-86
  7.2 结果与分析  86-94
  7.3 讨论  94-95
第八章 综合讨论  95-100
  8.1 复合系WSC-6与木质纤维素的分解  95-96
  8.2 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与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96-97
  8.3 堆肥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97-98
  8.4 关于堆肥的微好氧发酵工艺  98-100
参考文献  100-110
致谢  110-111
个人简介  111

相似论文

  1. 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制备及其电偶腐蚀性能,TG174.453
  2. 变极性微弧氧化脉冲电源拓扑结构的研究,TN86
  3.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4. 模拟土壤环境对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S154.3
  5. 复合微生物菌剂三阶段接种及牛粪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研究,S141.4
  6. 翻堆覆盖工艺及季节对槽式堆肥的影响,S141.4
  7.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8. 太湖水华蓝藻脱水及好氧堆肥技术研究,S141.4
  9. 牛粪好氧堆肥能量转换与水分减量研究,S141.4
  10. 连作烟田烟草青枯病的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微生态机制,S435.72
  11. 工厂化堆肥原料和配方选择现状调查与分析,S141.4
  12. 南方红黄壤地区土壤微生物碳素循环相关基因多样性研究,S154.3
  13. 微弧氧化V2O5/TiO2复合光催化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B43
  14. 奶牛场粪便好氧堆肥工艺优化研究,S141.4
  15. 纯钛表面基于微弧氧化技术的仿生陶瓷膜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R318.08
  16. 竹炭对梨园土壤碳—氮—磷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X172
  17. 猪粪蝇蛆堆肥对杭白菊土壤肥力性质提升及生化性质响应,S567.239
  18. 外源菌剂对猪粪堆肥的影响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肥效研究,S141.4
  19. TC4钛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摩擦性能研究,TG174.451
  20. 镁合金电子壳体材料微弧氧化及其后处理工艺的研究,TG174
  21. 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膜耐蚀性表征方法的对比研究,TG174.4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应用微生物学 > 其他应用微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