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变极性微弧氧化脉冲电源拓扑结构的研究
作 者: 陈乘新
导 师: 杨世彦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关键词: 微弧氧化技术 双管反激变换器 峰值电流控制 变极性脉冲源
分类号: TN8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微弧氧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可以直接在工件表面原位生成与基体紧密结合的陶瓷膜层。这种膜层具有致密、耐磨、耐热、耐蚀及绝缘等优点,可以显著提高金属表面性能。作为实现微弧氧化技术关键的电源设备,其电参数,如电压、电流密度、脉冲频率、脉冲占空比等参数对膜层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课题研制了一台采用三角形电流脉冲输出的单极性微弧氧化试验电源。该电源将反激式变换器成功应用于功率等级为20kW的场合,以双管反激式变换器作为主电路,以PLC为核心设计控制系统,采用峰值电流控制策略,通过调节输出脉冲频率、原边输入电流峰值和各组脉冲列间隔时间等方式对输出的电流脉冲能量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了加工各个阶段输出脉冲能量的合理性;该电流脉冲型电源具有氧化时间短,且每个输出脉冲能量可控的优点。同时它还具有过压等保护功能,确保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由于正负脉冲形成的氧化膜层更致密,本课题以双管反激电路为基础设计了四种变极性脉冲电源以获得微弧氧化所需的正负脉冲。本文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工作原理,深入分析了它们的各个工作模态,并对每种脉冲源的主电路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四种变极性脉冲电源设计的合理性。在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四种脉冲源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环流型电流脉冲组合电源和环流型电流、电压脉冲组合电源更适合微弧氧化实际需要。在主电路分析基础上,本文以PIC单片机为核心构建了变极性脉冲电源的控制系统,它可以通过调节脉冲频率、原边输入电流峰值、正向脉冲数和负向脉冲数、正负脉冲间隔时间等方式对输出的电流脉冲能量进行有效控制。本课题研制的单极性微弧氧化电源,在实验室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单极性电源可以显著提高膜层质量,达到了原来的设定目标,为变极性电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对所设计的环流型电流脉冲组合电源和无环流型电流脉冲组合电源进行了制作和调试,调试结果表明,这两种拓扑的电源实验结果符合理论和仿真分析,将为微弧氧化电源技术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9 1.1 课题背景 9 1.2 微弧氧化技术机理研究 9-10 1.3 电参数对微弧氧化的影响 10-13 1.4 微弧氧化电源的发展现状 13-16 1.5 课题的技术指标与研究任务 16-19 1.5.1 技术指标 16-17 1.5.2 主要研究任务 17-19 第2章 单极性MAO脉冲源设计分析 19-34 2.1 主电路拓扑的确定与分析 19-23 2.1.1 副边串联输出的双管反激变换器 19-20 2.1.2 主电路工作状态分析 20-23 2.2 器件选择与参数设计 23-27 2.2.1 开关管的选择 23-24 2.2.2 二极管的选择 24 2.2.3 变压器的参数选择 24-27 2.3 主电路仿真 27-28 2.4 控制系统设计 28-31 2.4.1 脉冲能量调节单元工作过程 28-30 2.4.2 峰值电流控制策略的特点和优点 30 2.4.3 输出电流回零检测电路 30-31 2.5 IGBT 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的设计 31-33 2.5.1 驱动电路的设计 31-33 2.5.2 保护电路的设计 33 2.6 本章小结 33-34 第3章 变极性MAO脉冲源的设计分析 34-65 3.1 主电路拓扑的确定与工作状态分析 34-47 3.1.1 无环流型电流脉冲组合电源拓扑 35-38 3.1.2 环流型电流脉冲组合电源拓扑 38-41 3.1.3 无环流型电流、电压脉冲组合电源拓扑 41-44 3.1.4 环流型电流、电压脉冲组合电源拓扑 44-47 3.2 器件选择与参数设计 47-51 3.2.1 开关管的选择 47 3.2.2 二极管的选择 47-48 3.2.3 晶闸管的选择 48 3.2.4 变压器(耦合电感)的参数设计 48-51 3.3 主电路仿真和比较 51-55 3.3.1 无环流型电流脉冲组合电源仿真 51-52 3.3.2 环流型电流脉冲组合电源仿真 52 3.3.3 无环流型电流、电压脉冲组合电源仿真 52-54 3.3.4 环流型电流、电压脉冲组合电源仿真 54-55 3.4 控制及驱动电路设计 55-63 3.4.1 系统总体硬件控制电路图 56-57 3.4.2 控制系统硬件子电路 57-60 3.4.3 单片机软件设计 60-62 3.4.4 驱动电路的设计 62-63 3.5 本章小结 63-65 第4章 电源样机及实验结果 65-70 4.1 单极性MAO 电源实验 65-67 4.1.1 电量波形(电阻箱负载) 66-67 4.1.2 加工后前后实物对比 67 4.2 变极性MAO 电源实验 67-69 4.2.1 驱动波形 68-69 4.2.2 输出电流波形 69 4.3 本章小结 69-70 结论 70-71 参考文献 71-7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4-76 致谢 76
|
相似论文
- 蓄电池充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TM912
- 应用于交流光伏模块系统的高频链反激单相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TM464
- 矿用宽范围输入开关电源的研究,TM461
- 一种高效率低功耗DC-DC降压转换芯片设计,TM46
- 峰值电流控制PWM升压开关电源IC设计,TN402
- 微弧氧化在船用柴油机铝合金活塞上的应用,U664.121
- 高效率峰值电流控制升压DC-DC转换器设计,TM46
- 开关电源的数字峰值电压—峰值电流控制技术研究,TM46
- 推挽正激零电流转换DC/DC变换器的研究与实现,TM461
- 软开关ZVS DC/DC全桥变换器的设计,TM464
- 升压型双模式PWM LED驱动芯片设计,TM923
- 峰值电流控制PWM升压开关电源IC研究与设计,TN492
- 反激变换器的应用研究,TP212
- 移相全桥倍流整流DC/DC变换器的研究,TM461
- 小型化航空静止变流器的研究,TM461
- 电流型白光LED驱动芯片设计与电路优化,TN312.8
- 用于手机USB OTG的供电开关电源芯片设计,TN86
- 开关电源数字电流控制技术研究,TN86
- 钛与硬质复合树脂粘结的研究,R783.1
- 数字化Delta型UPS的研究与设计,TN8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 > 电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