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技术转移的界面移动及模式选择研究

作 者: 章琰
导 师: 吴彤
学 校: 清华大学
专 业: 科技哲学
关键词: 系统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 大学技术转移 界面移动
分类号: G64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148次
引 用: 1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学习型社会中,作为知识技术生产者的大学已从游离于经济系统边缘转向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将大学所创造的知识、技术、成果转移到社会与商业上,完成大学知识的流动与应用并实现其市场价值,这一大学技术转移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技术作为科技哲学研究特别是技术哲学和科学技术政策和战略研究的对象之一,在大学技术转移中又以特定的系统演化的知识形态出现,连同大学技术转移问题本身,正在以一种理论期待与现实紧迫的姿态悄然进入科技哲学的研究视野。本论文在视角上和方法上主要采用系统科学哲学的分析与模型构建相结合的方法,将大学技术转移问题放在一个由大学系统、企业系统、政府系统、以及社会支撑系统等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的有机框架之下来进行观察和分析。首先,在系统科学哲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起“界面”分析平台。大学技术转移既非单纯发生于大学系统内部,亦非单纯发生于企业系统内部,而是大学与企业两个系统之间发生交互作用的一个极其复杂的演化过程。系统相交产生界面,论文进而将系统科学中“界面”的概念引入到大学技术转移问题中来,通过大学与企业的中介——技术,建立起界面移动思想。这种界面移动又表现为演化过程,从而把大学技术转移的复杂问题结构化在一个可研究的层次之中。其次,以此为研究起点,引入系统科学哲学关于演化的过程性分析观点,通过对技术转移与界面的概念分析,构建起界面移动的理想模型,并抽象出界面移动内部机制与大学技术转移外部模式之间的规律性对应关系;进而找出界面移动和模式选择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再者,从系统科学哲学的结构演化观点和技术哲学关于技术演化模式及其政策的观点出发,对大学技术转移网络系统做了详细分析,探讨大学技术转移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演化,并从中找寻出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匹配。

全文目录


摘 要  4-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导 言  11-54
  1.1 问题的提出  11-17
    1.1.1 宏观背景与大学技术转移问题研究的缘起  11-14
    1.1.2 微观释义与大学技术转移问题的设定  14-17
  1.2 文献综述  17-39
    1.2.1 文献统计与分析  17-21
    1.2.2 文献内容及其研究问题综述  21-39
      1.2.2.1 技术视角  22-23
      1.2.2.2 大学视角  23-26
      1.2.2.3 企业视角  26-29
      1.2.2.4 国家或社会视角  29-37
      1.2.2.5 系统科学视角  37-38
      1.2.2.6 评析  38-39
  1.3 相关理论借鉴  39-50
    1.3.1 创新理论  40-44
    1.3.2 网络组织理论  44-46
    1.3.3 孵化器理论  46-48
    1.3.4 空间扩散理论  48-50
  1.4 研究目标、内容框架与方法  50-54
    1.4.1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50
    1.4.2 研究内容框架  50-52
    1.4.3 研究方法  52-54
第二章 概念的导入Ⅰ:技术、技术转移与大学技术转移  54-78
  2.1 技术  54-63
    2.1.1 技术的内涵  54-60
    2.1.2 技术的特性  60-63
  2.2 技术转移  63-70
    2.2.1 技术转移的概念  63-66
    2.2.2 技术转移的学习本质  66-70
  2.3 大学技术转移  70-76
    2.3.1 技术的两种形态  70-71
    2.3.2 大学技术转移的双重过程  71-75
    2.3.3 双重过程中的问题与平衡状态的寻求  75-76
  2.4 本章小结  76-78
第三章 概念的导入Ⅱ:界面与跨越界面  78-95
  3.1 界面  78-88
    3.1.1 界面的概念  78-83
    3.1.2 从界面角度看大学技术转移  83-85
    3.1.3 大学技术转移的界面  85-88
  3.2 大学技术转移的界面障碍  88-90
  3.3 跨越界面  90-94
    3.3.1 改变界面特性  90-92
    3.3.2 界面移动  92-94
  3.4 本章小结  94-95
第四章 界面移动与大学技术转移的三种模式  95-117
  4.1 大学技术转移模式分析  95-100
  4.2 界面移动与大学技术转移三种模式  100-106
  4.3 大学技术转移界面移动与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模型  106-116
    4.3.1 技术自身特性分析  107-109
    4.3.2 技术提供者(大学)分析  109-111
    4.3.3 技术接受者(企业)分析  111-113
    4.3.4 环境分析  113-116
  4.4 本章小结  116-117
第五章 大学技术转移的技术转让模式  117-129
  5.1 技术许可、技术授权、与技术转让  117-119
  5.2 技术转让模式的历史与现实剖析  119-126
    5.2.1 国外情况  119-124
    5.2.2 国内情况  124-126
  5.3 大学技术转移中技术转让模式的过程剖析  126-128
  5.4 本章小结  128-129
第六章 大学技术转移的合作参与模式  129-144
  6.1 合作参与模式的历史发展脉络  129-134
    6.1.1 国外情况  129-132
    6.1.2 国内情况  132-134
  6.2 合作参与模式的现实表现形态  134-140
  6.3 大学技术转移中合作参与模式的过程剖析  140-143
  6.4 本章小结  143-144
第七章 大学技术转移的衍生企业模式  144-161
  7.1 大学衍生企业、衍生过程及其模型  144-150
    7.1.1 定义  144-146
    7.1.2 衍生过程及模型  146-150
  7.2 衍生企业模式的历史发展脉络  150-158
    7.2.1 国外情况  150-152
    7.2.2 国内情况  152-158
      7.2.2.1 大学直接控制(控股)的衍生企业模式  152-155
      7.2.2.2 通过大学科技园孵化的衍生企业模式  155-158
  7.3 大学技术转移中衍生企业模式的过程剖析  158-160
  7.4 本章小结  160-161
第八章 大学技术转移网络系统与政策分析  161-176
  8.1 大学技术转移网络系统  161-167
    8.1.1 大学技术转移网络系统的构成  161-164
    8.1.2 网络系统下的大学技术转移界面移动与模式选择机制  164-167
  8.2 政府作用与大学技术转移政策分析  167-174
    8.2.1 三重螺旋模式与政府的定位和作用  167-168
    8.2.2 大学技术转移政策比较与借鉴  168-174
  8.3 国家创新系统视野下的大学技术转移  174-175
  8.4 本章小结  175-176
第九章 结论及创新点  176-181
  9.1 研究结论  176-180
  9.2 主要创新点  180-181
参考文献  181-198
致谢及声明  198-200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00

相似论文

  1. 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研究,N02
  2. 基于界面理论的大学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研究,G644
  3. 企业技术生态化的哲学研究,F270
  4. 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N02
  5. 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N02
  6. 技术哲学视域下的技术心理现象探析,N02
  7. 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社会研究,F532.9
  8. 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创新机制研究,G644
  9. 艺术生产中的技术哲学研究,J0-02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哲学思想探究,A811
  11. 论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作用,G122
  12. 对科幻的判定及其社会影响力分析,N02
  13. 大学技术转移激励机制研究,G644
  14. 技术哲学视野下的苏联工业化问题研究,F151.2
  15. 信息说服技术的伦理初探,B82-05
  16. 露天转地下开采覆盖层合理厚度研究,TD861.1
  17. 一种新型的“重力自平衡——自由流电泳仪”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O658.9
  18. 浅析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现状,N02
  19. 当代科学哲学的实践走向,N02
  20. 1987年-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概述,N02
  21. 教育技术发展的人文技术哲学思考,G43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科学研究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