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作用

作 者: 邵羽
导 师: 卿定文
学 校: 长沙理工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文化 技术哲学
分类号: G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科技创新文化的关系及影响科技创新的文化因素近年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科技创新文化研究不是研究科技创新本身,而是理解、把握科技创新的一种独特视角,一种思考方式,是对科技创新的进化、特征和功能进行文化思考的结果,是将科技创新的“内部的”社会学和“外部的”社会学在文化的框架下的统一。综观人类社会的科技创新史,任何科技创新都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任何科技创新活动都打上了它所处的特有的文化时空的烙印。科技创新是社会文化积累的结果,科技创新有其社会物质文化的源泉,有其社会精神文化的基础。文化对科技创新实践的作用机理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按照科技的社会建构论认为,科技创新发展根植于特定社会情境,科技创新的演替由群体利益、文化选择、价值取向和权力格局等社会因素决定。文化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对科技创新尤其是对科技创新主体的价值观同样起到“建构”的作用。其次,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建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就是文化对科技创新全过程的渗透与影响。文化思想通过影响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科技创新题目的选择、科技创新方法的设计以及科技创新成果的理论解释等渠道,渗入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再次,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建构”,还表现在文化影响着科技创新模式的选择。文化对科技创新作用的具体表征有以下几个方面:文化使科技创新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文化使科技创新实践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合适的文化对科技创新起到正面激励作用,反之则对创新起扼杀作用;文化对企业科技创新的起到“综合性”作用。文化价值观念影响创新主体的思想方式、价值取向、创新意识等等来对科技创新的实施发生潜在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无形的与内在的,但同时也是深刻的并更带有广泛性。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实践是一把双刃剑。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有益于科技创新活动。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重人伦”思想是与当代科技创新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相适应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的消极影响因素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官轻民和重文轻技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中庸之道”;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为了构建有利于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我们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与合理的社会关系;重新审视我国传统教育文化,实行教育创新,为创新实践提供更适宜的人才。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19
  1.1 问题的提出  10-11
  1.2 文献综述  11-17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5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5-17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18
    1.3.1 研究目的  17
    1.3.2 研究意义  17-18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  18
  1.5 可能的创新点  18-19
第二章 文化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  19-26
  2.1 文化与文化变迁理论  19-21
    2.1.1 文化界定的多重视角  19-20
    2.1.2 文化变迁与文化要素  20-21
  2.2 科技创新概述  21-23
    2.2.1 哲学视野下的科技创新  21-22
    2.2.2 科技创新的要素与特征  22-23
  2.3 科技创新的文化形态  23-26
    2.3.1 科技创新的物质文化形态  23-24
    2.3.2 科技创新的非物质文化形态  24-26
第三章 中西文化与科技创新史的关联分析  26-30
  3.1 西方文化与欧美科技创新史的关联分析  26-27
  3.2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创新史的关联分析  27-28
  3.3 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实践是一把双刃剑  28-30
第四章 文化对科技创新实践的作用机理  30-34
  4.1 文化形塑科技创新主体的价值观  30-31
  4.2 文化渗透科技创新实践过程  31-32
  4.3 文化孕育科技创新模式选择  32-34
第五章 文化对科技创新驱动作用的表征形式  34-40
  5.1 文化使科技创新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34-35
  5.2 文化使科技创新实践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  35-37
  5.3 文化对科技创新起到正面激励或负面抑制作用  37-38
  5.4 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科技创新  38-40
第六章 构建有利于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  40-44
  6.1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  40-41
  6.2 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创新思维  41-42
  6.3 构建合理的创新机制  42-43
  6.4 构建提高创新能力的企业激励文化  43-44
结论  44-47
参考文献  47-50
致谢  50-51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情况)  51

相似论文

  1.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2.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3.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4. 新世纪高层建筑形式表现研究,TU971
  5. 当代品牌展销店建筑设计研究,TU247
  6. 女人与城市二重奏,I207.42
  7. 影视剧时尚元素研究,J905
  8. 白族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影响,G410
  9. 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G633.2
  10.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11. 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G641
  12.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13.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14.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15.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16.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17. 利用荆门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农村初中美术校本教材的实践与探索,G633.955
  18. 近代福州三坊七巷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比较研究,TU984.114
  19. 文化的资本化运作研究,G124
  20.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G633.41
  21.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中国 > 文化专题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