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艺术生产中的技术哲学研究

作 者: 闵亮
导 师: 张利群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艺术生产 技术哲学 艺术生产力 工具技术 技术动力源
分类号: J0-0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现代以来的三次技术革命,将世界带入一个日新月异的技术时代。从农耕文明时代到机器生产时代,再到电子技术时代,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在社会中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都能看到与时代相对应的新的技术成果,真切地感受到技术影响下世界的变迁。特别是在经济领域,技术的革新总是优先表现出来,并以成倍的速度及经济利益促进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即时地、最大化地享受到丰富的物质成果。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的发展则显得有些尴尬,一方面受制于技术因素的发展而为诸多学者所质疑,另一方面又展现为强大的文化经济而带动社会的发展。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凸显同样表现在艺术中,并随着技术革命进程的推进,技术在艺术中的渗透显得愈加明显。不论是传统艺术阶段,还是现代工业化的艺术生产阶段,技术的痕迹都是不可忽视的,甚至是在原始艺术阶段,为后人惊叹不已的原始艺术同样不能无视技术因素的存在。在艺术存在的原始阶段,艺术明显地体现出艺术与技术一体化的特征,表现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一体化、工具实用性与审美愉悦性及技与艺的统一。在传统艺术阶段,技术与艺术较原始艺术阶段而言有着明显的分离。此时,技术主要作为艺术的物质基础而存在,包括作为艺术的制作工具材料、承载载体及艺术经验技巧。这一阶段中,不管是有意回避,还是无暇顾及,技术都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总之,传统艺术阶段显现出明显的技隐道显的特征。而在现代工业化的艺术生产阶段,艺术生产中的技术要索急剧凸显,技术从艺术的幕后走向台前,强势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使得艺术表现出强烈的技术化特征。机器复制、批量生产、工业流程及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等成为最为人们所易见的技术表征,作用于艺术生产过程并表现为相应的技术特征。基于技术伴随艺术发展的整个过程和阶段,对一般意义上的艺术生产中技术要索构成的分析才得以进行。尤其是在当代的技术发展状况下,艺术处于技术的全面包裹之中,从内部要素到外部形态都较传统艺术有着重大的变革与突破,特别是新型艺术形态的出现,更是加深了技术存在的必要性甚至第一性。在艺术生产力、艺术生产资料、艺术生产者、艺术生产流程与艺术产品等要素中,技术要素都有着与之不同的构成方式,而其中艺术生产力要素中的技术要素构成,对艺术生产其他要素中的技术要素构成更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带动艺术生产的发展。这种技术要素主要是以工具技术的形态表现出来的,有作为实体的工具,也有作为形而上意义的工具,尤以后者为甚。正是在技术哲学的意义上,技术的工具性表现对艺术生产的进行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论是传统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艺术,还是现代的电影及新媒体艺术,技术在其中的要素构成都有所体现。而且越是随着现代艺术类型及形态的发展,技术要素在其要素构成的比重就越大,甚至有时凸显出浓烈的技术性色彩而显得艺术性意味不足,尤其是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出现,使得技术要素得到极大的发展而掩盖了其必要的艺术性表达的不足。这正是技术被理论学者所诟病的原因之一。对艺术与技术关系、艺术生产中的技术哲学问题的分析,中外学者都有过论述。中国的这一理论思想资源主要集中于古代艺术理论,表现为一种重道轻技的传统艺术观念。而在西方,对二者关系问题的思考一直不曾间断,但直到近代以来才得以突出。技术突飞猛进的态势使得哲学家都不得不将哲学视角转向技术而将技术提升到本体论的意义进行研究分析。其中以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技术论及法兰克福学派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技术批判理论最能代表各自流派的特征。在对艺术生产中的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历时性与共时性考察和对中西方关于二者理论的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不再僵硬,而是变得更具生动性与灵活性。技术不再作为奇巧淫技,而是作为艺术生产力构成的要素之一,与其他要素一起共同促成艺术生产的发生发展,而这种技术要素既是作为人的身体的延长和工具的延伸,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本体性。在艺术生产要素的演变、艺术形态的更新以及艺术生产的流程化过程中,技术表现为艺术发展的动力源,使得艺术生产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但足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艺术与技术的界线虽然明了,但显然在艺术生产中,这一界线随着二者相互作用的加剧而变得模糊。这种作用不仅体现于技术性中渗透艺术性,艺术性中渗透出技术性,更重要的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相互转化,而且这一转化过程有着内在独特的规律和转化机制。对艺术生产中的技术哲学的研究,有着深远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它对艺术生产论有着一定的理论补充完善意义,有利于艺术生产过程分析的展开。同时,在实践中,它为通过技术发展推动艺术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并能够促进艺术生产者的技术水平提升。此外,还有助于对艺术生产中技术化发展倾向而导致艺术性缺失的反思和批判,并对艺术技术化复制性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技术向艺术转化的机制、艺术生产中的艺术在技术中生成机制等进行更进一步深入研究。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4
  (一) 技术以及技术哲学的定义  10-12
  (二) 艺术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研究现状  12-14
一、艺术生产中的技术革命背景  14-18
  (一) 以技术革新为标志的技术时代的到来  14-15
  (二) 技术时代语境下艺术生产的变革  15-16
  (三) 经济发展中文化经济地位日益凸显  16-18
二、艺术生产中艺术与技术关系的历时性考察  18-25
  (一) 技术与艺术一体化的原始艺术阶段  18-20
  (二) 技术作为艺术的物质基础的传统艺术阶段  20-22
  (三) 技术作为艺术要素的现代艺术阶段  22-25
三、艺术生产中艺术与技术关系的共时性考察  25-31
  (一) 艺术生产内部要素系统结构中的技术要素构成  25-28
    1. 艺术生产力要素中的技术要素构成  25-27
    2. 艺术生产其他要素中的技术要素构成  27-28
  (二) 艺术生产流程中的技术要素构成  28-29
  (三) 艺术产品中的技术要素构成  29-31
四、艺术生产中的技术哲学分析  31-39
  (一)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的技术方法论  31-32
  (二) 西方近现代艺术理论中的技术本体论  32-39
    1.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技术论  32-35
    2. 本雅明及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理论  35-39
五、艺术生产中技术的理论探讨  39-47
  (一) 作为艺术生产要素的工具技术功能  39-42
    1. 技术作为工具性要素的人的身体的延长的意义  39-40
    2. 技术作为独立要素的本体性意义  40-42
  (二) 艺术生产发展中的技术动力源功能  42-44
    1. 推动艺术生产要素的演变  42-43
    2. 促进艺术形态的更新  43
    3. 控制艺术生产活动流程化  43-44
  (三) 艺术构成中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关系  44-47
    1. 技术性中渗透艺术性  44
    2. 艺术性中渗透技术性  44-45
    3. 技术性转化为艺术性的机制  45-47
六、艺术生产中的技术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47-51
  (一) 理论意义  47-48
  (二) 实践意义  48-49
  (三) 对艺术生产中技术化倾向存在的问题与缺失的反思  49-51
结论  51-52
注释  52-54
参考文献  54-56
后记  56-57

相似论文

  1. 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研究,N02
  2. 企业技术生态化的哲学研究,F270
  3. 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N02
  4. 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N02
  5. 技术哲学视域下的技术心理现象探析,N02
  6. 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社会研究,F532.9
  7. 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创新机制研究,G644
  8. 文学与影视的艺术生产—再生产方式研究,I0-05
  9. 网络交互式艺术生产方式研究,J0-02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哲学思想探究,A811
  11. 当代艺术生产中的媒介生产活动研究,G206
  12. 本雅明艺术生产论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I0
  13. 新时期艺术生产理论的中国化及启示,J0
  14. 数字艺术生产论,J01
  1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艺术生产理论评析,J0
  16. 装修批判以及一种批判的装修,J525.1
  17. 成本不确定下的环境政策工具技术效应比较,F224
  18. 科学与人的问题,N031
  19. 相和歌辞研究,I207.209
  20. 交往理性下的技术,N02

中图分类: > 艺术 > 艺术理论 > 艺术的哲学基础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